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釋教部總論三

  梁昭明集解二諦義 解法身義

  朱子全書釋氏

  青巖叢錄佛教宗傳

  簷曝偶談言性以空

  荊川稗編羅欽順佛心性辨

  祖庭指南自序

神異典第六十七卷

釋教部總論三

梁昭明集

《解二諦義》并問答

「二諦,理實深元,自非虛懷,無以通其弘遠。明道之方, 其由非一。舉要論之,不出境智。」或時以境明義,或時 以智顯行。至於二諦,即是就境明義。若迷其方,三有 不絕;若達其致,萬累斯遣。所言二諦者,一是真諦,二 名俗諦。真諦亦名第一義諦,俗諦亦名世諦。真諦、俗 諦以定體立名,第一義諦、世諦以褒貶立目。若以次 第言說,應云:「一真諦、二俗諦。」一與二合,數則為三,非 直數過於二,亦名有前後,於義非便。真既不因俗而 有,俗亦不由真而生,正可得言一真一俗。真者是實 義,即是平等,更無異法能為雜間。俗者即是集義,此 法得生浮偽起作。第一義者,就無生境中別立美名, 言此法最勝最妙,無能及者。世者以隔別為義,生滅 流動,無有住相。《涅槃經》言:「出世人所知,名第一義諦; 世人所知,名為世諦。」此即文證褒貶之理。二諦立名, 差別不同,真俗異等,以一義說第一義諦,以二義說。 正言此理,德既第一,義亦第一,世既浮偽,更無有義, 所以但立世名。諦者,以審實為義。真諦審實是真,俗 諦審實是俗,真諦離有離無;俗諦即有即無,即有即 無,斯是假名。離有離無,此為中道。真是中道,以不生 為體;俗既假名,以生法為體。

南澗寺慧超諮曰:「浮偽起作,名之為俗;離於有無,名 之為真。未審浮偽,為當與真一體,為當有異?」令旨答 曰:「世人所知,生法為體;出世人所知,不生為體。依人 作論,應如是說。若論真即有是空,俗指空為有,依此 義明,不得別異。」又諮:「真俗既云一體,未審真諦亦有 起動,為當起動自動,不關真諦?」令旨又答:「真理寂然, 無起動相。凡夫惑識,自橫見起動。」又諮:「未審有起動 而凡夫橫見,無起動而凡夫橫見?」令旨又答:「若有起 動,則不名橫見;以無動而見動,所以是橫。」又諮:「若法 無起動,則唯應一諦。」令旨又答:「此理常寂,此自一諦; 橫見起動,復是一諦;唯應有兩,不得言一。」又諮:「為有 橫見,為無橫見?」令旨又答:「依人為語,有此橫見。」又諮: 「若依人語,故有橫見;依法為談,不應見動。」令旨又答: 「法乃無動,不妨橫者自見其動。」

丹陽尹晉安王蕭綱諮曰:「解旨依人為辨,有生不生, 未審浮虛之與不生,只是一體,為當有異?」令旨答曰: 「凡情所見,見其起動;聖人所見,見其不生。依人為論, 乃是異體。若語相即,則不成異。具如向釋,不復多論。」 又諮:「若真不異俗,俗不異真,豈得俗人所見,生法為 體;聖人所見,不生為體?」令旨答:「即俗知真,即真見俗, 就此為談,自成無異;約人辨見,自有生不生殊。」又諮: 「未審俗諦之體,既云浮幻,何得於真實之中,見此浮 幻?」令旨答:「真實之體,自無浮幻,惑者橫構,謂之為有, 無傷真實,體自虛元。」又諮:「聖人所見,見不流動;凡夫 所見,自見流動。既流不流異愚謂不得為一。」令旨答: 「不謂流不流,各是一體,正言凡夫於不流之中,橫見 此流,以是為論,可得成一。」又諮:「真寂之體,本自不流。 凡夫見流,不離真體。然則但有一真,不成二諦。」令旨。

體恆相即理不得異。但凡見浮虛。聖睹真寂。約彼。

凡聖可得,立二諦名。

招提寺慧琰諮曰:「凡夫見俗,以生法為體;聖人見真, 以不生為體。未審生與不生,但見其異,復依何義,而 得辨一?」令答曰:「凡夫於無稱有,聖人即有辨無。有無 相即,此談一體。」又諮:「未審此得談一,一何所名?」令答: 「正以有不異無,無不異有,故名為一,更無異名。」又諮: 「若無不異有,有不異無,但見其一,云何為二?」令答:「凡 夫見有,聖人見無,兩見既分,所以成二。」又諮:「聖人見 無,無可稱諦;凡夫見有,何得稱諦?」令答:「聖人見無,在 聖為諦;凡夫審謂為有,故於凡為諦。」

栖元寺曇宗諮曰:「聖人為見世諦,為不見世諦?」令答 曰:「聖知凡人,見有世諦。若論聖人,不復見此。」又諮:「聖 人既不見世諦,云何以世諦教化眾生?」令答:「聖人無 惑,自不見世諦,無妨聖人知凡夫所見,故曲隨物情, 說有二諦。」又諮:「聖人知凡,見世諦,即此凡夫不?」令答: 「此凡即是世諦,聖人亦不見此凡。」又諮:「聖既不見,凡 焉知凡見世諦」令答:聖雖自無,凡亦能知有,凡自謂 為有,故曲赴其情,為說世諦。

司徒從事中郎王規諮曰:「未審真俗既不同,豈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