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5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釋典。普通三年卒。時年四十二。室中皆聞有非常香 氣。

《孔休源傳》。「休源長子雲章。篤信佛理。遍持經戒。官至 岳陽王府諮議。東揚州別駕。」

《謝舉傳》:「舉少博涉多通,尤長元理及釋氏義。為晉陵 郡時,常與義僧遞講經論,徵士何引自虎丘山赴之。 其盛如此。」

《裴子野傳》:子野末年深信釋氏,持其教戒,終身飯麥 食蔬。中大通二年卒,高祖敕撰《眾僧傳》二十卷。 《陶弘景傳》:弘景曾夢佛授其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 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後太宗臨南徐 州,欽其風素,召至後堂,與談論數日而去,太宗甚敬 異之。

《獨異志》:「梁武帝酷好佛法,然性多含恕。敕天下貢獻 綾羅錦綺,不令織鳥獸之形。恐裁翦之時有傷生物 之意也。」

《佛法金湯編》:梁簡文帝委心妙法,遍覽元章,撰《法集 記》二百卷,《法寶聯璧》四百餘篇,造資敬、報恩二寺。 元帝為湘東王時,捨宮造天宮寺,請法聰居之,修崇 佛事。即位于江陵,改元承聖。嘗著書曰《金樓子 佛祖統紀》。陳鍼,智者之兄,為梁晉安王中兵參軍,年 四十,仙人張果相之曰:「死在期月。」師令行方等懺。鍼 見天堂門牌曰:「陳鍼之堂,後十五年當生於此。」果後 見鍼,驚問曰:「君服何藥?」答曰:「但修懺耳。」果曰:「若非道 力,安能超死。」竟延十五年而終。智者嘗為其撰《小止 觀》,咨受修習,夙夜不怠。

《陳書江總傳》:總嘗自敘,其略曰:「歷升清顯,備位朝列, 不邀世利,不涉權幸。嘗撫躬仰天太息曰:『莊青翟位 至丞相,無跡可紀,趙元叔為上計吏,光乎列傳,官陳 以來,未嘗逢迎一物,干預一事,悠悠風塵,流俗之士, 頗致怨憎,榮枯寵辱,不以介意。太建之世,權移群小, 諂嫉作威,屢被摧黜,奈何命也』!」後主昔在東朝,留意 文藝,夙荷昭、晉,恩紀契闊。嗣位之日,時寄謬隆。儀形 天府,釐正庶績,八法六典,無所不統。昔晉武帝策荀 公曾曰:「周之冢宰,今之尚書令也。」況復才未半古,尸 素若茲。晉太尉陸玩云:「以我為三公,知天下無人矣。 軒冕儻來之一物,豈是預要乎?」弱歲歸心釋教,年二 十餘,入鍾山,就靈曜寺則法師受《菩薩戒,暮齒官陳, 與攝山布上人遊款。深悟苦空,更復練戒,運善於心, 行慈於物,頗知自勵,而不能蔬菲,尚染塵勞,以此負 愧生平耳。總之自敘,時人謂之〈實錄〉》。

《姚察傳》:「察幼年嘗就鍾山明慶寺尚禪師受菩薩戒, 及官陳,祿俸皆捨寺起造,并追為禪師樹碑,文甚遒 麗。及是遇見梁國子祭酒蕭子雲書此寺禪齋詩,覽 之愴然,乃用蕭韻述懷為詠,詞又哀切,法俗益以此 稱之。察願讀一藏經,並已究竟,將終曾無痛惱,但西 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其後身體柔軟,顏色如恆。察 諳識內典,所撰寺塔及眾僧文章特為綺密。

《王固傳》:「固清虛寡欲,居喪以孝聞。」又崇信佛法,及丁 所生母憂,遂終身蔬食,夜則坐禪,晝誦佛經,兼習《成 實論》義,而於元言非所長。嘗聘於西魏,因宴饗之際, 請停殺一羊,羊於固前跪拜。又宴於昆明池,魏人以 南人嗜魚,大設罟網,固以佛法咒之,遂一鱗不獲。 《傅縡傳》:縡篤信佛教,從興皇寺惠朗法師受三論,盡 通其學。時有大心暠法師著《無諍論》以詆之,縡乃為 《明道論》,用釋其難。其略曰:《無諍論》言:「比有弘三論者, 雷同訶詆,恣言罪狀,歷毀諸師,非斥眾學。論中道而 執偏心,語忘懷而競獨勝,方學數論,更為讎敵。讎敵 既搆,諍鬥大生,以此之心而成罪業,罪業不止,豈不 重增生死,太苦聚集。」答曰:「三論之興,為日久矣。龍樹 創其源,除內學之偏見;提婆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 欲使大化流而不壅,元風闡而無墜。其言曠,其意遠, 其道博,其流深。斯固龍象之騰驤,鯤鵬之摶運,寋乘 決羽,豈能觖望其間哉!頃代澆薄,時無曠士,苟習小 學,以化蒙心,漸染成俗,遂迷正路,唯競穿鑿,各肆營 造,枝葉徒繁,本源日翳,一師解釋復異,一師更改舊 宗,各立新意,同學之中,取寤復別,如是展轉,添糅倍 多。總而用之,心無的准,擇而行之,何者為正?豈不渾 沌傷竅,嘉樹弊牙,雖復人說,非馬家握靈蛇。以無當 之巵,同畫地之餅矣。其於失道,不亦宜乎!」攝山之學, 則不如是。守一遵本,無改作之過;約文申意,杜臆斷 之情。言「無預說,理非宿構。睹緣爾乃應見,敵然後動。 縱橫絡繹,忽怳杳冥。或彌綸而不窮,或消散而無所。 煥乎有文章,蹤朕不可得;深乎不可量,即事而非遠。」 凡相酬對,隨理詳覈,有何嫉詐,干犯諸師?且諸師所 說,為是可毀,為不可毀?若可毀者,毀故為衰;若不可 毀,毀自不及。法師何獨蔽護,不聽毀乎?且教「有大小 備在聖誥,大乘之文則指斥小道,今弘大法,寧得不 言大乘之意耶?」斯則褒貶之事從弘放學,與奪之辭 依經議論,何得見佛說而信順,在我語而忤逆?無諍 平等心如是耶?且忿恚煩惱凡夫恆性,失禮之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