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6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度彼岸,亦當度汝等使至彼岸。」爾時,雞頭城中有一 長者,名曰善財,聞魔王教令,又聞佛音響,將八萬四 千眾至彌勒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彌勒漸 為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 不淨想,出要為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心開意解,如 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為諸天人廣分別其 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是時, 善財與八萬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 行,盡成羅漢道果。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人得阿 羅漢。是時,儴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 得聞法。時,彌勒佛與王說法,初善、中善、後善,義理深 邃。爾時,大王復於異時,立太子為王,賜剃頭師珍寶, 復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 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是時,修梵摩大長者聞彌 勒已成佛道,將八萬四千梵志之眾,往至佛所,求作 沙門,得羅漢道果,唯修梵摩一人,斷三結使,必盡苦 際。是時佛母梵摩越,復將八萬四千婇女之眾,往至 佛所,求作沙門。爾時諸女盡得羅漢,唯有梵摩越一 人,斷三結使,成須陀洹。爾時諸剎利婦,聞彌勒如來 出現世間成等正覺,數千萬眾往至佛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門出家學道,或有越次 取證,或有不取證者。爾時,阿難!其不越次取證者,盡 是奉法之人,厭患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爾時彌勒當 說三乘教如我今也。弟子之中大迦葉者行十二頭 陀,過去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當佐彌勒佛勸化人 民。」爾時,迦葉去如來不遠,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 在前。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餘。 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眾德具 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君屠缽歎比丘、賓頭 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 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須 待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 迦文佛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毗提村 中,大迦葉於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前 後圍繞,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 得見迦葉禪窟。」是時彌勒伸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 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 陀苦行最為第一。」是時諸人見是事已,歎未曾有:「無 數百千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有眾生見迦葉 身已,此名為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 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教訓之所 致也。亦由四事因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阿難,爾時, 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棃著之。是時,迦葉身體奄 然星散。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迦葉。所以然 者?諸佛世尊有敬心於正法故。彌勒亦由我所受正 法化,得成無上正真之道。阿難當知:彌勒佛第二會 時,有九十四億人,皆得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 行四事」供養之所致也。又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 人得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爾時,比丘姓號,皆 曰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諸聲聞皆稱釋迦弟子。爾時, 彌勒為諸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思維無常之想,樂 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 「脹之想、食不消想、膿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 以然者?比丘當知,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為 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若此眾中釋迦文佛 弟子,過去之時修於梵行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 所,奉持其法來至我所;或復於釋迦文佛所,供養三 寶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彈指之頃修於善本 來至此間;或於釋迦文佛所,行四等心,來至此者;或 於釋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歸法,來至我所;或於 釋迦文佛所,起立寺廟,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 補治故寺,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受八關齋法, 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香華供養,來至此者;或 復於彼聞法,悲泣墮淚,來至我所;或復於釋迦文佛 所專心聽法,來至我所;或復盡形壽善持禁戒,來至 我所;或復盡形壽善持梵行,來至我所;或復有書讀 諷誦,來至我所;或復承事供養,來至我所者。」爾時,彌 勒便說偈言:「增益戒聞德,禪及思惟業,善修於梵行, 而來至我所。勸施發歡心,修行心原本,意無若干想, 皆來至我所。欲發平等」心,承事於諸佛,飯食於聖眾, 皆來至我所。所誦戒契經,善習與人說,然熾於法本, 今來至我所。釋種善能化,供養諸舍利,承事法供養, 今來至我所。若有書寫經,頒宣於素上,其有供養者, 皆來至我所。繒綵及諸物,供養於塔寺,自稱南無佛, 皆來至我所,供養於現在。諸佛過去者,禪定正平等, 亦無有「增減。是故於佛法,承事於聖眾;專心事三寶, 必至無為處。」阿難當知,彌勒如來在彼眾中,當說此 偈。爾時,彼眾中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垓人諸 塵垢盡,得法眼淨。彌勒如來千歲之中,眾僧無有瑕 穢。爾時恆以一偈,已為禁戒,口意不行惡,身亦無所 犯,當除此三行,速脫生死關。過千歲後,當有「犯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