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6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來在舍衛國中,祗園精舍大道場大會眾中,有百億 菩薩摩訶薩眾,五萬億聲聞緣覺眾,八萬億比丘、比 丘尼、沙彌、式叉四部弟子眾,五萬億龍神八部眾,八 千億鬼神夜叉眾。世主四天王及諸轉輪聖王,有七 萬億眾,八千億天帝六欲諸天眾,九萬億大梵天王」 諸天眾,四萬億人王世主小王眾,三萬億善男子、善 女人眾。爾時,釋迦牟尼世尊在大會中,踞獅子座,坐 百寶蓮華臺,入金剛三摩地,放金色三昧光,普照一 切大千法界,地方諸佛國土微塵數佛剎靡不周遍。 是時,他方淨土諸佛世界諸大菩薩,同時盡見金色 大光明。見斯光已,驚覺身心而來集會,向娑婆世界 大道場會為作證明。諸大菩薩摩訶薩有百千萬億 眾。其時菩薩眾會之中,有一菩薩名曰普眼,稽首頂 禮釋迦牟尼如來足,而白佛言:「普賢菩薩今何所在?」 世尊報言:「普眼!普賢菩薩今見在此道場眾會,親近 我住,在吾左邊,初無動移。」是時普眼及諸菩薩,復更 觀察道場眾會,周遍求覓不可得見。普眼菩薩而白 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猶未能見普賢菩薩其身及於 座處。」佛言:「如是,普眼善男子!汝等何故而不得見耶?」 世尊語普眼曰:「普賢菩薩住於法性之身,甚深微妙 不可說見,是故普賢菩薩獲無邊智慧金剛性身。普 賢菩薩在於師子奮迅之定,住首楞嚴三昧,得無上 菩提」,神通自在,同於如來法身清淨,證得無礙實際。 普賢菩薩得住如來十種聖性聖力,以得智藏法界 為一身,諸佛如來共所護念。爾時,普賢菩薩對如來 前,則現聖性自在神力,於一念頃,悉能證入微塵佛 剎、三千大千世界、三世諸佛,無礙無別,智身法身,同 體一性。是故佛語普眼:「汝等諸眾,不能見」爾。是時普 眼菩薩聞如來說普賢菩薩甚深聖智微妙清淨功 德之身,普眼菩薩便對如來前,證入十千阿僧祗三 昧。以三昧力,復更遍照觀察,渴仰不已,欲得願見普 賢菩薩。普眼乃更重觀,亦不能睹。其餘一切諸菩薩 大眾等,俱亦不能得見普賢身形相好。是故普眼菩 薩從三昧起,向如來前,白佛言:「世尊!我已入十千阿 僧祇三昧,求欲願見普賢菩薩,而復畢竟不可得見 其身相好普賢之行,及是身業、語業、意業,坐立、行住, 悉皆求覓,都無所見。」佛言:「如是,如是!」佛語普眼菩薩: 「譬如幻中種種幻相,所幻住處尚不可得見,何況普 賢?普薩祕密身相,體同虛空,身亦祕密,語亦祕密,意 亦祕密。當知普賢聖力自在不可思議,而於法界能 入能出,能顯能現,能隱能沒。何以故?普賢菩薩境界 甚深,不可比度,難思難測,惟佛能知,無有量已、過量。」 舉要言之,普賢菩薩以金剛慧三昧,普入聖性,同一 切法性法界,於一切世界無所依止。普賢知一切眾 生身心皆空,無去無來,性同普賢,無有差別,無「依無 作,性無動轉,至於法界,到究竟處,譬如虛空,虛空之 性不可得見,普賢身心亦復如是。」

按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 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告諸比丘:「卻後三月,我 當般涅槃。」尊者阿難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繞 佛三帀,為佛作禮,胡跪合掌,諦觀如來,目不暫捨。長 老摩訶迦葉、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從座起,合掌作禮, 瞻仰尊顏。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來 滅後,云何眾生起菩薩心,修行大乘方等經典,正念 思惟一實境界?云何不失無上菩提之心?云何復當 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父母所生 清淨常眼,不斷五欲,而能得見諸障外事?」佛告阿難: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昔于耆闍崛山及餘住處, 已廣分別一實之道;今于此處為未來世諸眾生等, 欲行大乘無上法者、欲學普賢行者,我今當說其憶 念法。若見普賢及不見者,除卻罪數,今為汝等當廣 分別。阿難,普賢菩薩乃生東方淨妙國土,其國土相, 《雜華經》中已廣分別,我今于此略而解說。阿難,若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誦大 乘經者、修大乘行者、發大乘意者,樂見普賢菩薩色 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 佛者,樂得六根清淨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除諸障 礙,見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誦持故,專心修習,心心相 次,不離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見普賢。「有重障者,七 七日然後得見;復有重者,一生得見;復有重者,二生 得見;復有重者,三生得見。」如是種種,業報不同,是故 異說。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無邊,色像無邊,欲來 此國,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閻浮提人三障重故,以 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拄地,其七支下生 七蓮華。其象色鮮白,白中上者,玻璃雪山不得為比。 象身長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于六「牙端有六 浴池,一一池中生十四蓮華,與池正等,其華開敷,樹 如天王,一一華上有一玉女,顏色紅輝有過天女,乎 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樂器以為眷屬, 有五百鳥、鳧鴈、鴛鴦,皆是寶色生華葉間,象鼻有華, 其莖譬如赤真珠色,其華金色,含而未敷。」見是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