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6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復更懺悔,至心諦觀思惟大乘心不休廢,見華即敷 金色金光。其蓮花臺是甄叔迦寶,如梵摩尼以為華 鬘,金剛寶珠以為華鬚。見有化佛坐蓮華臺,眾多菩 薩坐蓮花鬚,化佛眉間亦出金光,入象鼻中,從象鼻 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入象耳中,從象耳出照象頂 上化作金臺。當象頭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輪,一持摩 尼珠,一執金剛杵,舉杵擬象,象即能行,腳不履地,躡 虛而遊,離地七尺,地有印文,于印文中,千輻轂輞皆 悉具足,一一輞間生一大蓮華,此蓮華上生一化象, 亦有七支隨大象行,舉足下足生七千象以為眷屬, 隨從大象。象鼻紅蓮花色,上有化佛放眉間光,其光 金色如前入象鼻中,從象鼻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 還入象耳,從象耳出至象頸上,漸漸上至象背,化成 金鞍,七寶校具。于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 寶臺,臺中有一七寶蓮華,其蓮華鬚百寶共成。其蓮 華臺是大摩尼,有一菩薩結跏跌坐,名曰「普賢」,身白 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 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 詳徐步,雨大寶花,至行者前,其象開口于象牙上,諸 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 者見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 量諸佛,禮多寶佛塔,及釋迦牟尼,并禮普賢諸大菩 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者遍告,示我 色身。」作是願已,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誦大 乘經,讀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恭敬供養持大 乘者,視一切人猶如佛想,于諸眾生如父母想。」作是 念已,普賢菩薩即于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此光 現時,普賢菩薩身相端嚴,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 二相皆悉備有,身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 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諸化菩薩亦作金色。其金 色光照于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維、 上、下亦復如是。爾時,十方一一方面有一菩薩,乘六 牙白象王,亦如普賢等無有異。如是十方無量無邊 滿中化象,普賢菩薩神通力故,令持經者皆悉得見。 是時,行者見諸菩薩身心歡喜,為其作禮,白言:「大慈 大悲,愍念我故,為我說法。」說是語時,諸菩薩等異口 同音,各說清淨大乘經法,作諸偈頌讚歎行者,是名 始觀普賢菩薩最初境界。爾時,行者見是事已,心念 大乘晝夜不捨,于睡眠中夢見普賢為其說法,如覺 無異,安慰其心而作是言:「汝所誦持,忘失是句,忘失 是偈。」爾時行者聞普賢說,深解義趣,憶持不忘,日日 如是,其心漸利。普賢菩薩教其憶念。十方諸佛隨普 賢教,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身黃金色,端嚴 微妙。見一佛已,復見一佛,如是漸漸遍見東方一切 諸佛。心想利故,遍見十方一切諸佛。見諸佛已,心生 歡喜,而作是言:「因大乘故,得見大士,因大士力故,得 見諸佛,雖見諸佛猶未了了,閉目則見,開目則失。」作 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禮諸佛已,胡跪合掌 而作是言:「諸佛世尊十力、無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 悲三念處,常在世間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見?」 說是語已,復更懺悔。懺悔清淨已,普賢菩薩復更現 前,行、住、坐、臥不離其側,乃至夢中常為說法。此人覺 已,得法喜樂。如是晝夜經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羅 尼。得陀羅尼故,諸佛菩薩所說妙法憶持不失,亦常 夢見過去七佛,惟釋迦牟尼佛為其說法。是諸世尊 各各稱讚大乘經典。爾時,行者復更懺悔,遍禮十方 佛。禮十方佛已,普賢菩薩在其人前,教說宿世一切 業緣,發露黑惡一切罪事,向諸世尊,口自發露。既發 露已,尋時即得諸佛現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見東方 阿閦佛及妙喜國,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見諸佛,上 妙國土,了了分明。既見十方佛已,夢象頭上有一金 剛人,以金剛杵遍擬六根;擬六根已,普賢菩薩為于 行者,說《六根清淨懺悔之法》。如是懺悔,一日至七日, 以諸佛現前三昧力故,普賢菩薩說法莊嚴力故,耳 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 廣說如《妙法華經》。得是六根清淨已,身心歡喜,無諸 惡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復更得百千萬億旋陀羅 尼,復更廣見百千萬億無量諸佛。是諸世尊各伸右 手,摩行者頭,而作是言:「善哉,善哉!行大乘者,發大莊 嚴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發菩提心時,皆亦如汝 慇懃不失。我等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淨正遍知身。 汝今亦當勤修不懈。此《大乘典》,諸佛寶藏,十方三世 諸佛眼目,出生三世諸如來種,持此經者,即持佛身、 即行佛事。當知是人即是諸佛所使、諸佛世尊衣之 所覆,諸佛如來真實法子。汝行大乘不斷法種。汝今 諦觀東方諸佛。」說是語時,行者即見東方一切無量 世界,地平如掌,無諸堆阜、丘陵、荊棘,瑠璃為地,黃金 間廁,十方世界亦復如是。見是地已即見寶樹,寶樹 高妙五千由旬,其樹常出黃金白銀,七寶莊嚴,樹下 自然而有寶師子座,其師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 出百寶光明,如是諸樹及餘寶座,一一寶座皆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