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見。是夜淮中賈客並聞大航舶下,催督治橋,有如數 百人聲,將知靈器之重,豈人致焉。其後更鑄光趺,並 有華香之瑞。自蔥河以左,金像之最,唯此一耳。」 《法苑珠林》:梁祖武帝以天監元年正月八日夢檀像 入國,因發詔募往迎。案佛《遊天竺記》及雙卷《優填王 經》云:佛上忉利天,一夏為母說法,王臣思見,優填國 王遣三十二匠及齎栴檀,請大目連神力運往,令圖 佛相。既如所願,圖了還返,坐高五尺,在祗洹寺,至今 供養。帝欲迎請此像,時決勝將軍郝騫、謝文華等八 十人應募往達,具狀祈請舍衛。王曰:「此中天正像,不 可適邊。」乃令三十二匠,更剋紫檀人圖一相。卯時運 手,至午便就,相好具足,而像頂放光,降微細雨,并有 異香。故《優填王經》云:「真身既隱,次二像現,普為眾生, 深作利益」者是也。騫等負第二像,行數萬里,備歷間 關,難以具聞。又渡大海,冒涉風波,隨浪至山,糧食又 盡。所將人眾及傳送者,身多亡歿。逢諸猛獸,一心念 佛,乃聞像後有甲胃聲,又聞鐘聲。巖側有僧,端坐樹 下,騫等負像下置其前。僧起禮像,騫等禮僧,僧授澡 灌令飲,並得飽滿。僧曰:「此像名三藐三佛陀金毗羅 王自從至彼,大作佛事。」語頃失之。爾夜僉夢見神,曉 共圖之。至天監十年四月五日,騫等達於揚都。帝與 百僚徒行四十里,迎還太極殿,建齋度人,大赦斷殺。 但是弓刀槊等,並作蓮華塔頭。帝由此蔬食斷欲,至 太清三年五月崩。湘東王在江陵即位,號「元承聖」,遣 人從揚都迎至荊都承光殿供養。後梁大寶元年,於 城北靜陵造大明寺,乃以像歸之。

《梁高僧傳》:「僧護居石城山隱嶽寺,寺北有青壁,直上 數十餘丈,當中央有如佛燄光之形。上有叢樹,曲幹 垂蔭。護每經行至壁所,輒見光明煥炳,聞絃管歌讚 之聲。于是擎爐發誓,願博山鑴造十丈石佛,以敬擬 彌勒千尺之容,使凡厥有緣,同睹三會。以齊建武中, 招結道俗,初就雕剪,疏鑿移年僅成面璞。頃之,護遘」 疾而亡。臨終誓曰:「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辦,第二 身中,其願剋果。」後有沙門僧淑,纂襲遺功,而資力莫 由,未獲成遂。至梁天監六年,有始豐令吳郡陸咸罷 邑還國,夜宿剡溪,值風雨晦冥,咸危懼假寐,忽夢見 三道人來告云:「君識信堅正,自然安穩,有建安殿下, 感患未瘳,若能治剡縣僧護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 獲平豫。冥理非虛,宜相開發也。」咸還都經年,稍忘前 夢。後出門,乃見一僧云:「聽講寄宿。」因言去歲剡溪所 屬建安王事,猶憶此不?咸當時矍然,答云:「不憶。」道人 笑曰:「宜更思之。」仍即辭去。咸悟其非凡,乃倒屣諮訪, 追及百步,忽然不見。咸豁爾意解,具憶前夢,乃剡溪 所見第三僧也。咸即馳啟建安王,王即以上聞,敕遣 僧祐律師專任像事。王乃深信,益加喜踊充遍,抽捨 金貝,誓取成畢。初,僧祐未至,一日,寺僧慧逵夢見黑 衣大神翼從甚壯,立於龕所,商略分數。至明旦而祐 律師至,其神應若此。初,僧護所創鑿龕過淺,乃鏟入 五丈,更施頂髻及身相,克成瑩磨。將畢,夜中忽當卍 字處,「色赤而隆起。今像胸卍字處,猶不施金薄而赤 色存焉。」像以天監十二年春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坐, 軀高五丈,立形十丈。龕前架三層臺,又造門閣殿堂, 并立眾基業,以充供養。其四遠士庶,並提挾香華,萬 里來集,供施往還,軌跡填委。自像成之後,建安王所 苦稍瘳,今年已康復。

《浙江通志》:「天衣寺在山陰法華山,有飛來銅像,乃海 南無量壽佛像。或云是西域阿育王第四女,以姿貌 寢陋,冀其端嚴,捨金銅鑄像四十九軀,首飾火焰,足 飾蓮花,布散天下,為眾生植福之本。浮海而至,梁武 以施山中,奉於西序。」

《法苑珠林》:「晉高悝獲一金像,載赴長干寺,係阿育王 像也。陳永定二年,王琳屯兵江浦,將向金陵,武帝命 將泝流軍發之。時像身動搖,不能自安,因以奏聞。帝 檢之有實。俄而鋒刃未交,琳眾解散,單騎奔北,遂上 流大定,故動容表之。」天嘉之中,東南兵起,帝於像前 乞願,兇徒屏退。言訖,光照階宇。不久,東陽、閩、越皆平。 「沙門慧曉,長干領袖,行化所及,事若風移,乃建重閣。 故使藻繢窮奇,登臨極目。至德之始,加造方趺。自晉 訖陳,五代王臣,莫不歸敬。亢旱之時,請像入宮,乘以 帝輦,上加油覆,像為雨雕。中途滂注,常候不失。有陳 運不祥,亟涉訛謠。」禎明二年,像面自西,雖正還爾,以 狀聞。帝延入太極,設齋行道。其像先有七寶冠,飾以 珠玉,可重三斤,上加錦帽。至曉,寶冠挂于像手,錦帽 猶在頭上。帝聞之,燒香祝曰:「若國有不祥,還脫寶冠, 用示徵咎。」仍以冠在首,至明,脫挂如昨,君臣失色。及 隋滅陳,舉國露首,面縛西遷,如所表焉。隋高祖聞之, 敕送入京,大內供養,常躬立侍下。敕曰:「朕年老,不堪 久立,可令有司造坐像形相,使其同立本像,送興善 寺。」像既初達,殿大不可當陽,乃置北面,及明,乃處正 陽。眾雖異之,還移北面,至明還南如初。眾感愧謝。 陳武帝崩,兄子蒨立,將欲修葬,造轀輬車。國創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