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像汗流地。周兵入境,先燒寺塔。此像被焚,初不變色」, 唯傷二指。後欲倒之,人牛六十,牽挽不遂。忽有異僧, 咸無識者,以瓦木《士塹》雜壘圍之,須臾便了,失僧所 在。像後降,夢信心者曰:「吾患指痛。」其人寤而補之。隋 氏啟運,如前開復。開皇十五年,有盜旛蓋者,即夢丈 八人入室索之,其賊慚怖而送。

「東晉孝武寧康三年四月八日,襄陽檀溪寺沙門釋 道安,盛德昭彰,擅聲宇內。於郭西精舍鑄造丈八金 銅無量壽佛。明年季冬,嚴飾成就。晉鎮軍將軍雍州 刺史郗恢之,創立襄部贊擊福門。其像夜出,西遊萬 山,遺示一跡,印文入石。鄉邑道俗,一時奔走,驚嗟迎 接,還本供養。後以其夕出住寺門,眾咸駭異,恢乃改」 名金像寺。至梁普通三年四月八日下敕於建興苑 鑄金銅華趺,高五尺九寸,廣九尺八寸。莊嚴既訖,泝 流送之,以承像足,立碑頌德。劉孝儀文,蕭子雲書,天 下稱最。碑現在建興,周武滅法,建德三年甲午之歲, 太原公王秉為襄州刺史,副鎮將上開府長孫哲,志 不信法,聞有靈感,先欲毀除。邑中士女,被廢僧尼,聞 欲除滅,哀號盈路。哲見道俗歎惜,瞋怒彌盛,逼逐侍 從,速令摧碎。先令一百人,以繩繫頸,挽牽不動。哲謂 不用心,杖監事者各一百,牽之如初。又加三百,不動 如故。哲怒愈壯。又加五百,牽引方倒,聲振地動,人皆 悚慄。哲獨喜踴,即令融毀,揚聲唱快,便馳馬欲報刺 史。纔可百步,忽然落馬失瘖,直視四支不舉,至夜便 卒。道俗唱快。哲當毀像時,於腋下倒垂衣內。銘云:「晉 太元十九年歲次甲午月朔日次,比丘道安於襄陽 西都郭,造丈八金像一軀。此像更三周甲午,百八十 年當滅後,計年月興廢,悉符合焉。」信知安師聖人,誠 無虛記。今本所住名啟法寺,所覆之石,人鑿取,今現 存焉。

周武建德三年,猜忌佛法,勇意殄滅,天下闇冥。有宜 州姜明者督事,夜行經州北百餘里山中行,往往常 見上山光明,怪之,因巡行光處,見有臥石,狀如像形, 便掘尋之,乃是鐵礦,不可鏨鑿,故其形。磓高三丈 許,欲加磨鎣,卒不可觸。又向下尋,乃有石趺,孔穴具 足。乃共村人以拗舉之,其像欻然流下,逕趣趺孔,卓 然峙立。眾以為奇瑞,以奏聞徹。時天元嗣曆,佛日將 融,乃改為「大象元年」,仍以其處為「大象寺。」

元魏涼州山開,出像無首。至周元年,治涼州城東七 里澗,忽石出光,照燭幽顯。觀者異之,乃像首也。奉安 像身,宛然符合神儀。雕缺四十餘年,身首異處,二百 許里。相好昔虧,一時還備。時有燈光流照,鐘聲飛響, 皆莫委其來也。周保定元年,立為瑞像寺。建德將廢, 首又自落。武帝令齊王往驗,乃安首像項,以兵守之。 及明還落如故,遂有廢法,國滅之徵接焉。備于《周釋 道安碑》。「周雖毀教,不及此像。開皇通法,依前置寺。大 業五年,煬帝西征,躬往禮覲,改為感通道場」,今像存 焉。依圖擬者非一,及成長短,終不得定。

隋時凝觀寺僧法慶,開皇三年造《夾紵釋迦立》像一 軀,舉高一丈六尺,像功未畢,慶身遂卒。其日又有寶 昌寺僧大智死經三日而更甦活,遂向寺僧說云:於 閻羅王前見僧法慶,甚有憂色。少時之間,又見像來 王前,王遽走下階,合掌禮拜此像。像謂王曰:「法慶造 我,今仍未畢,奈何令死?」王自顧問一人曰:「法慶合死 未?」答曰:「命未合終,而食料已盡。」王曰:「可給荷葉,令終 其福業也。」俄而不見。大智甦活為寺僧說之,乃令於 凝觀寺看之,須臾之間,遂見法慶甦活所說與大智 不殊。法慶甦後,常食荷葉以為佳味,及噉餘食,終不 得下。像成之後,數年乃卒。其像儀相圓滿,屢放光明。 周襄州峴山華嚴寺行像者,古來木像,莫知其始,而 面首殊麗,瞻仰無已。可高五丈許,徵應在昔,不復具 陳。及周滅法,人藏其首。隋開皇乃出,如前莊嚴,以為 坐像,號曰「盧舍那佛。」每年祈福,以為歸依之所也。隋 文將崩,兩鼻洟出,霑汙懷中,金薄剝起,洟流有光,拭 之無塵,望還如洟。

「隋開皇中,蔣州興皇寺佛殿被焚。當陽丈六金銅大 像并二菩薩,俱長丈六。其模戴顒所造,正當棟下。于 時焰火大盛,眾人拱手,咸共嗟悼,大像融滅。忽見欻 起,移南一步,棟梁摧下,像得全形,四面甎木炭等,皆 去像身五六尺許。雖被火焚,而金色不變,趺下有銘。」 大眾咸駭,歎聲滿路。今移在白馬寺,鳥雀無踐。至唐 永徽二年,盜者欲利像銅,乃鋸窗櫺斷,將欲拔出,遂 被壓腕,求拔不得脫。至曉,僧問盜者,云「有一人著白 衣,在堂內撮手求脫不得也。」

隋京師日嚴寺石影像者,其形八楞,紫石英色,高八 寸,徑五寸,內外映徹。昔梁武太清年中,有西域僧將 來會,時遇侯景作亂,遂安江州廬山西林寺像頂上。 隋開皇十年,煬帝鎮於揚越,廣搜英異,江表文記,悉 總收集,乃於《雜記》中得《影像傳》,即令舍人王延壽往 寺推覓得之。自任晉藩以來,每有行往,常以烏漆函 盛之,令人捧而前行。後登儲貳,乃送曲池日嚴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