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所重,數諫竇君,令投唐國,竇不從。憲與士俗內外通 使京輔,遂發兵至襄陽。竇固守三度兵至,圍城不陷, 後知憲情,遂密殺之。憲臨終語弟子蘇富婁曰:「我與 汝父見毀安師金像,自爾已來,遺跡不嗣,我死後,可 依造之。」及武德四年,官軍圍急,竇降方恨,不取憲語, 枉殺何酷!斯即於國有功,無人申者。城平,富婁便從 俗服。憲有衣資什物,並富婁收拾,乃有心擬像,不知 何模樣,一冶便成,無有闕少。當鑄像時,天陰雲有雨 華如李,遍寺內。富婁性巧,財月自富。又於家內造金 銅彌勒像,高丈餘。後夢憲令其更造佛像,乃於梵雲 寺造大像,高五十九尺。昔隋初秦孝王後曾鎮襄都, 聞安師古像形製甚異,乃遣人圖之,於長安延興寺 造之。初鑄之夕,亦感天樂雨華,大有靈瑞。像今現在 延興寺也。

「大業十二年,同泰寺瑞像數汗。其年朱粲賊破掠諸 州,來至荊邑,營於寺內,大殿高臨城北。賊上殿上射 城中。留守患之,夜以火箭燒之。城中道俗悲悼,瑞像 滅失。其夜不覺像踰城而入,至寶光寺門外立,且見 像存,合城欣悅。」賊散,看像故處,一不被燒,灰炭不及。 今續立殿不如前者。偽梁蕭銑鳳鳴五年,偽宋王楊 「道生等至寺禮拜,像大流汗,身首雨流,竟日不息。其 年九月,大唐兵馬從蜀江下。其月二十日,寺僧法通 以唐運將統,希求一瑞,遶像行道,其夜放光明滿堂。 至二十五日,光彩漸滅。其日,趙郡王兵馬入城。」斯亦 慶幸大同,故流光為其善瑞也。至於亢暘之月,宰牧 致誠,無不畢應。至貞觀六年六月大旱,都督應國公 武彠,迎像建齋,行道七日。官僚上下立於像前,一心 觀佛。良久,雲氣四布,甘雨滂流。其年大熟,都督乃捨 黃金,更度瑞像輦輿,旛華莊嚴,眾具備矣。

《法苑珠林》:唐隴西李大安,工部尚書大亮之兄也。武 德中,大亮任越州總管,大安自京往省之,大亮遣奴 婢數人從兄歸,至穀州鹿橋,宿於逆旅。其奴有謀殺 大安者,候其眠熟,夜已過半,奴以小劍刺大安項,洞 之,刃著於床,奴因不拔而逃。大安驚覺,呼奴其不叛 者,奴婢欲拔刃,大安曰:「拔刃便死,可先取紙筆作書」 畢,縣官亦至,因為拔刃洗瘡,加藥,大安,遂絕。忽如夢 者,見一物長尺餘,闊厚四五寸,形似豬肉,去地二尺 許,從戶入,來至床前,其中有語曰:「急還我豬肉。」大安 曰:「我不食豬肉,何緣負汝?」即聞戶外有言曰:「錯,非也。」 此物即還,從戶出,大安仍見庭前有池水,清淺可愛, 池西岸上有金像,可高五寸,須臾漸大,而化成為僧, 被袈裟甚新淨。語大安曰:「被傷耶?我今為汝將痛去, 汝當平復還家,念佛修善也。」因以手摩大安頸瘡而 去。大安得其形狀,見僧背有紅繒補袈裟,可方寸許, 甚分明。既而大安覺,遂甦,而瘡亦復不痛,能起坐食。 十數日,京宅子弟迎至家,家人親故來視,大安為說 被傷由狀及見像事。有一婢在傍聞說,因言:「大安之 初行也,安妻使婢詣像工,為造佛像。像成,以彩畫衣, 有一點朱汗像背上。當令工夫之,不肯,今仍在,形狀 如郎君所說。」大安因與妻及家人共起觀像,乃同所 見無異,其背點宛然補處。於是歎異,信知聖教不虛。 遂加崇信佛法,彌殷禮敬,益年不死。

唐武德年,邡州西南慈烏川有郝積者,素有信敬。見 群鹿常在山上,逐去還來,異之。掘鹿所止處,得石像, 高一丈四尺許,移出川中村內,至今現存。自像出後, 群鹿因散。故老傳云:「迦葉佛時所藏有四十軀,今雖 兩現,餘在山隱。其形如今玉華東鐵礦像相似,不可 獲矣。」

冀州故觀城人姜滕生,武德末年忽遇惡疾,遂入蒙 山醫療,積年不愈,後始還家,身體瘡爛,手足指落。夜 眠忽夢見一白石像,可長三尺許,謂之曰:「但為我續 手,令爾即差。」至旦忽憶於武德初年在黍地裏打雀, 於故村佛堂中取《維摩經》裂破,用繫杖頭嚇雀。有人 見者云:「裂經大罪。」滕生反更惡罵,遂入堂中打白石 像,右手斷落。夢中所見,宛然舊像。遂往佛前,頭面作 禮,盡心悔過。雇匠續其像手,造《經》四十卷,營一精舍。 一年之內,病得全愈。鄉人號為「聖像。」其堂及像並皆 見在。

《雲仙雜記》:「元奘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於四眾,每歲 五馱無餘。」

《宋高僧傳》:釋惟忠出家法定寺,寺有彌勒聖像。唐武 德中,忽有枯查沿江而至,夜發光明,因雕作像首。貞 觀中,竇軌為長史,劍門佛首光見,引達於府。竇公令 人迎取數百人,亦不能勝,乃令祝之,任欲何往,遂言 可就法定否,乃一人能舉,竇遂造佛身,長史高士廉 蓋殿以安之。

《冥祥記》:「鳳州城南有明相寺,佛數尊皆飾以金焉。亂 離之後,有貧民刮金鬻而自給,迨至時寧,金彩已盡, 於是遍身生癬,癢不可忍,必須以物自刮,皮盡至肉, 肉盡至骨而死焉。」

唐貞觀二十年,征龜茲,有薛孤訓者,為行軍倉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