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益信內教。

《宋高僧傳》:「釋窺基生常勇進,造彌勒像,對其像日誦 菩薩戒一遍,願生兜率,求其志也。」乃發通身光瑞,爛 然可觀。復於五臺造玉石文殊菩薩像,寫金字般若 經畢,亦發神光焉。

釋不空師事金剛智三藏,欲求學新瑜伽五部三密 法,涉於三載,師未教詔。空擬迴天竺,師夢京城諸寺 佛菩薩像皆東行,寐寤乃知空是真法器,遂允所求, 授與五部灌頂護摩阿闍梨法,及《毗盧遮那經》《蘇悉 地軌則》等,盡傳付之。

《山西通志》:文殊寺即菩薩頂真容院,唐僧法雲自建 殿堂,擬塑聖像。有塑士安生,不知何來,請言聖儀容, 曰:「『大聖德相,我何能言』。相與懇禱,求現聖容。七日,忽 光中見文殊像,遂圖模塑成,因名。」

《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世宗即位之明年,中國乏錢,乃 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 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 割截,況此銅像,豈有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 《隨手雜錄》:柴世宗銷天下銅像以為錢,真定像高大 不可施工,有司請免。既而北伐,命以砲擊之,中佛乳, 竟不能毀。未幾世宗癰發乳間而殂。

《括異志》:周世宗毀銅佛像曰:「佛教以頭目髓腦有利 於眾生,尚無所惜,寧復以銅像為愛乎?」鎮州大悲銅 像甚有靈應,擊毀之,以斧鉞自胸鑱破。其後世宗北 征,疽發胸間,咸以為報應云。

《宣驗記》:史雋有學識,奉道而慢佛,常語人云:「佛是小 神,不足事也。」每見尊像恆輕誚之。後因病腳攣,種種 祈福,都無效驗。其友人趙文謂曰:「經道福中第一,可 試造觀音像。」雋以病急如言鑄像,像成夢觀音,果得 差。

吳郡人沈甲,被繫處死。臨刑,市中日誦《觀音名號》,心 口不息,刀刃自斷,因而被放。一云:吳人陸暉繫獄分 死,乃令家人造觀音像,冀得免死。臨刑三刀,其刀皆 折。官問之故,答云:「恐是觀音慈力。」及看像項上,乃有 三刀痕現,因奏獲免。

《宋史五行志》:「乾德六年正月,簡州普通院毗盧佛像 自動。」

《佛祖統紀》:太平興國七年,深州奏,「陸澤縣人王緒,牧 牛田中,見一白兔,逐之入土穴中,探穴得石佛五十 軀,制度奇古,長皆尺餘。敕就邑寺奉安,像常放白光。」 《宋史五行志》:「天聖元年三月庚辰,涪陵縣相思寺夜 有光出阿育王塔之舊址。發之,得金銅像三百二十 七。」

《浙江通志》:「保壽寺在臨海縣東南七里,有三目觀音 像。舊傳天聖初,有一木泝潮而至,泊於院山浮圖之 下,時見異光,僧惟諒遂以為像奉安。日,剨然有聲,視 其目,自裂為三。極靈感,禱雨祈嗣,皆有應驗,故禱者 益眾,誕日尢甚。」

《蔣氏日錄》:寶聖石佛院在嘉興縣東南,唐至德二年, 於寺基掘石佛四軀,至今見存。天聖中,賜名「寶聖,人 但呼石佛寺。」

《蘇州府志》:「光福講寺在鄧尉山龜峰下。宋康定元年 大旱,士民感銅觀音像靈爽,迎奉入城,祈雨輒應。尋 失,復得之。」

《淨土晨鐘》宋文潞公諱彥博守洛陽日,嘗致齋往龍 山寺禮佛,入殿忽見像壞墜地,略不加敬。有僧詰之, 公曰:「像既壞矣,瞻仰何益?」僧云:「像無新故,道不生滅。」 公聞之有省,作禮而出。

《夢溪筆談》:「菜品中蕪菁、菘芥之類,遇旱,其標多結成 花,如蓮花,或作龍蛇之形,此常性,無足怪者。」熙寧中, 李賓客及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成荷花,仍各有一 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莫知其數,暴乾之,其相依然。 或云李君之家奉佛甚篤,因有此異。

《宋史五行志》:「元豐元年,邕州佛像動搖。初,像動,夏人 入寇;又動,而州大火。其後儂智高叛,復動,於是知州 錢師孟投其像於江中。」

《石林詩話》:元豐間,嘗久旱不雨,裕陵禁中齋禱甚力。 一日,夢有僧乘馬馳空中,口吐雲霧,既覺而雨大作。 翌日,遣中貴人尋夢中所見,物色於相國寺三門五 百羅漢中第十三尊像彷彿,即迎入內,視之,正所夢 也。王丞相禹玉作《喜雨詩》云:「良弼為霖辜宿望,神僧 作霧應精求。」元參政厚之詩云:「僊驥吐雲穿仗下,佛 花吹雨匝天流。」蓋記此相國寺羅漢,本江南李氏時 物,在廬山東林寺。曹翰下江南,盡取其城中金帛寶 貨,連百餘舟,私盜以歸,無以為之名。乃取羅漢每舟 載十許尊獻之,詔因賜於相國寺,當時謂之《押載羅 漢》云。

《玉照新志》:按《九域志》,都督府遂州為遂寧郡,武信軍 節度使。元豐八年,陛下初封遂寧郡王,紹聖元年復 以遂寧郡王出閣,與蘇、潤二州時同而事均。緣本州 遂寧縣,元符二年,縣下慧明院秋冬間忽觀佛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