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奉大夫、祕書卿,以壽終。摶捖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 已而去其土,髹帛儼然成像云。

《輟耕錄》:「劉元字秉元,其藝非一,而獨長於塑。至元七 年,世祖建大護國仁王寺,嚴設梵天佛像,特求奇工 為之,有以元薦者。及被召,又從阿尼哥國公學西天 梵相,神思妙合,遂為絕藝。所謂摶換者,昔人嘗為之。 至元尢妙,摶換又曰脫活。」京師語如此。

今杭州之上天竺寺觀音像,長不盈五尺,而疊著靈 異,官民信奉甚恭,凡旱潦禱之必應。嘗考《釋氏紀錄》 云:後晉天福己亥,僧道翊一夕見山間光明,往視之, 得奇香木,命良工刻成觀世音菩薩像,曰「光煥發,繼 以晝夜。」後漢乾祐戊申,有僧從勳以古佛舍利置毫 相中,舍利時現冠頂。宋咸平庚子,浙西自春徂夏不 雨,給事中、知杭州張去華,率僚屬具幡蓋鼓吹,迎禱 于梵天寺。繼時霪雨,四境沛足。如此,則自有像已四 百餘年,其所由來遠矣。

《元史卜魯罕皇后傳》:「卜魯罕皇后,伯岳吾氏,駙馬脫 里思之女。元貞初,立為皇后。成宗多疾,后居中用事, 大德之政,人稱平允,皆后處決。京師剏建萬寧寺,中 塑祕密佛像,其形醜怪,后以手帕蒙覆其面,尋傳旨 毀之。」

《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二月乙丑,置中瑞司,冶銅五 十萬斤,作壽安山寺佛像。」

《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七月,幸大乾元寺,敕鑄五方 佛銅像。」

《古杭雜記》:淨慈寺乃祖宗功德,院側有五百尊羅漢, 別創一「田』字殿安頓,裝塑雄偉。殿中有千手千眼觀 音一位,尢為精製。其第四百二十二位阿濕毗尊者, 獨設一龕,用黃羅為幕,幕之傍置籤筒一座。其像側 身偃蹇,斜目覰人而笑。臨安婦人祈嗣者,必詣此炷 香默禱,以手摩其腹,云有感應。日積月久,汗手加於 泥粉之上,其腹墨光可鑒。邪說誣民如此,又假此以 為題化之端,斂掠民財不可勝計,其無忌甚矣。 《松江府志》:「至正元年閏五月一日,華亭修竹鄉四十 三保朱謝里民家竹林中,忽見大士一身,從地涌出, 質類芝菌,形如雕琢,光彩照人,數百里中一時傾動, 即其地立大悲閣。」

《蘇州府志》:「吳縣報恩寺有不染塵觀音殿。享祐間,建 鉅閣七楹,塑釋迦臥像於中。宋張即之書『華嚴性海』 四字,皆徑丈,人因稱臥佛寺。元至正間,張士誠改釋 迦臥像為立像。明初,德巖僧仍易為臥像。」

《燕山叢錄》:香河鐵佛寺舊有鐵佛像,高丈餘。元至正 中,佛見夢於僧曰:「吾緣法不當住此,將辭汝去。」僧以 鐵鎖鎖佛臂,一夕竟移去東光寺,獨鎖臂存。至今為 僧供養。

樂郊私語,「金粟寺有康僧會身像,余於至正癸巳始 得頂禮。」明年春,余以伯兄見背,到寺禮懺,復與潘廣 文澤民檢發唐代所書三藏,然零落過半,惟《華嚴》《法 華》《楞嚴》《寶積》《維摩》《長阿含》及諸律論之半,猶完整不 壞。翻閱踰旬,忽於晡時禮佛像,眉間有光,須臾,光若 白線嫋嫋而出,盤繞華蓋而上。余遂鳴鐘聚僧,稱佛 名號,禮拜讚頌。至暮而光復從眉間收攝,人人歎為 稀有。澤民因作《放光記》紀其事。

《畿輔通志》:「勝樂寺在欒城縣東西陳村,內有立石佛 像三尊,相傳為自來者,明洪武中建。」

《蘇州府志》:「寶積教寺在黃土塔橋東。明初有異僧投 宿殿廡,次早不知所往。見東西二壁畫羅漢四大軀, 筆法類貫休。從此寺中僧徒多不過四人。」

《學佛考訓》「明洪武初,武林翁祥卿得一圓石,大可六 七寸,上現觀音大士,莊嚴寶相,坐寶蓮花,善才童子 合爪侍側。」

《嚴州府志》:「桐廬華林寺舊有水墨羅漢十八幅,形模 奇古,凡視之,初則隱隱然,久之漸明可挹,嬉怒憂寐, 其狀不一,宛然如生,世稱僊筆。相傳世有自矜其技 者,寺僧延之,乃獨坐一樓,謝接談,惟令日供飲食。既 洽旬,僧疑而瞰之,見其盆水自照。自圖始及半身,覺 而絕筆,遂盥其手,棄其水於地,泉迸出,今香泉池是」 也。不別而遁。收其所遺,得《羅漢》十六幅半。至李唐時, 一僧全其半而續其一,筆法精妙,絕似釋家,以為畫 者後身。或云僧貫休。有盜者利重貲,竊而鬻於杭,即 託夢以指示,僧追而歸。後中貴曰「三寶」者,威脅持去。 將渡江,風逆於晝,夜,則夢數千僧人驅其登高陟險, 神思不寧,懼而醮祭還之。弘治丙辰,寺僧違戒行。忽 一夕,主僧夢群僧負擔,相率辭去。越三日,罹於火,遂 煨燼無存。

《山西通志》:「柏林寺在代州晉王墓之側。唐同光年,莊 宗建之,以奉王香火。院內傳遺像一軸,共七人,畫甚 工。明武宗過代,持真像去,摹像留寺中。」

《明通紀》:嘉靖中,命武定侯郭勛、大學士李時、禮部尚 書夏言入看大善殿,有金銀鑄像夷鬼淫褻之狀,鉅 細不下千百餘,金函玉匣藏貯,名為佛骨仙頭仙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