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7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右一卷第五百七十八卷。與後譯《實相般若》本同譯別。

《般若理趣分》者。蓋乃覈諸會之旨歸,綰積篇之宗緒。心凝旨敻義皎辭明。言理則理邃寰中,談趣則趣沖垓表。雖一軸單譯而具該諸分。若不留連此旨咀味斯文。何能指晤遙津搜奇蜜藏矣。

第十一會說《施波羅蜜多分》五卷。

右新出,無舊譯。從五百七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舍利弗言:「若菩薩欲證無上菩提,一切行中應先行施,作如是念:『我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脫惡趣生死。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已發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令速圓滿一切智智。以布施善根勿招餘果,惟證無上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如是乃名布施波羅蜜多,普令一切波羅蜜多皆得圓滿』。」 若無後心,緣一切智回向菩提,雖行布施而非波羅蜜多,亦不能令餘所修習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亦不能得一切智智。菩薩知一切法如幻化故,行布施時無實可捨,證正覺時實無所得,如二幻師戲為交易,此中二事俱非實有,佛神力故,令舍利子及大眾等,見十方佛剎中諸菩薩廣大布施、財施、法施、身命施等。佛言:「求大菩提當如是施。」

第十二會「說《戒波羅蜜多分》」五卷。

右新譯。從五百八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卷。夫欲儲淨法先滌身器。將越愛流前鳩行楫。戒者切身口而流訓。則一「言一行斯佛事矣。因動靜以研幾。則舉足下足皆道場矣。誠險道之夷蹬闇室之凝釭度疫之僊丸出苦之神馭也。」 五卷單譯一如施分。

第十三會說《忍波羅蜜多分》一卷。

右新譯第五百八十九卷。佛言:「一切法如幻化畢竟性空,畢竟空中無所諍競,令彼聞已鬥爭心息,其心平等猶若虛空,不相伺求種種瑕隙,由斯感得大丈夫相所莊嚴身,一切有情見者歡喜,乃至證得清涼涅槃畢竟安樂。」

則《法師序》曰:「將夷道梗,為垣心怨。播親親于蠢徒,闢蕩蕩于情路。雖毀甚矛箭,害窮虀粉。必當內蠲我想,外抵人相。目鄰虛之有間,投刃曷傷;念機關之無主,觸舟奚苦?如大浸稽空,而空無溺懼;積洿歸澤,而澤無垢忿。況已謝之聲,毀譽一貫;既遷之色,損益同科。不有來損,則攝受之路無從;不有往慈,則菩提之行」 無主,翻為善友,更領深恩。聞詈劇絲竹之娛,得捶踰捧戴之悅。太子之二目兼喪,曾靡一心;僊人之七分支解,方酬七覺。百矛集體,百福之相開;萬惱縈身,萬德之基立。語其大力,則拔山無以喻;談其無畏,則賈勇弗之論。一軸單譯,不其要歟?

第十四會說《勤波羅蜜多分》一卷。十一至十四會並 在給孤獨園。

右新譯第五百九十卷。惟夫淺溜穿石小滴盈器。鑽燧之勤斷幹之漸。皆積微不已故。在著可觀單卷《新譯經》中詳說諸菩薩懈怠精進行相。

第十五會鷲峰山說《靜慮波羅蜜多分》二卷。

右新譯第五百九十一卷至九十二卷。「夫心之用也大矣哉!動則舛競聿興,靜則眾變幾息,大之充法界,細之入鄰虛。故海嶽寰區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回,心之迷也;菩提昭曠,心之悟也。三界惟此寔曰難調,一處制之斯無不辦。沈掉雙斥、止觀兩明。」 故統之則一如,權之則二相,敞之則三脫,依之則四神,行之則五印,檢之則六念,聚之則七善,流之則八解,階之則九次,肆之則十遍。其餘四念四等之儔,五根五力之類,如泥之在鈞,金之在鍛,惟所用耳,豈有限哉!故能力味精通,神妙揮忽,日月上掩,川嶽下搖,身遍十方,聲覃六趣,水火交質,金玉易形,殫變化之途,出思議之表。

第十六會竹林園中白鷺池側說《般若波羅蜜多分》 八卷。

右新譯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卷。佛言:「若于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門受持一句,尚獲無量無邊功德,況于此《大般若經》,能具受持、轉讀、書寫、供養、流布、廣為他說,彼所獲福不可思議。說此法時,無量無邊菩薩得無生法忍,復有無邊諸有情類皆發無上正等覺心,爾時,如來記彼決定當證無上菩提。」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二十卷。作三十卷

右佛將說法先入三昧。于一一身分放大光明,遍十方大千世界,眾生見光皆得不退。佛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億百千光,化為千葉金色蓮華,上皆有佛坐。一一化佛皆說六波羅蜜,眾生聞者皆發大菩提心。此經二十卷九十品與前《大經》同。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經或三十卷四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