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37

此頁尚未校對

徘徊。西南其剎赫赫枚枚;翠微之上兮崒崛崔嵬,金 容月滿兮寶座蓮開,祈我聖皇兮其至矣哉!以感以 通兮為祉為福;前際後際兮無去無來。」

《麓山寺碑》
前人

「夫天之道也,東仁而首,西義而成。故清泰所居,指於 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動,麓鎮而安。故耆闍所 臨,取於安定者已。」茲寺大抵厥旨元同,是以回向度 門,纏於郭右;仰止淨域,列乎岩巔。寶堂岌嶪於太虛, 道樹森峭于層渚。無風而林壑肅穆,不月而相事澄 明。化城未真,梵天猶俗,名稱殆絕。地位嘗高者,不其 「盛歟?」麓山寺者,晉太始四年之所立也。有若法崇禪 師者,振錫江左,除結澗陰,嘗與炎漢太宗、長沙清廟 棟宇接近,雲霧晦冥,赤豹文貍,女蘿薜帶,山祗見於 法眼竇。后依於佛光,至請舊居,特為新寺。禪師泊翌 日,弘聚謀,介眾表之,明詔行矣。水臬有制,丘墟盡平。 太康二載,有若法導禪師,莫知何許人也。默受智印, 深入證源。不壞外緣而見心本,無作真性而注福河。 大起前功,重啟靈應。神增銀色,花深丈餘。指定全模, 標建方面。法物增備,檀供益崇。廣以凌雲之臺,疏以 布金之地。有若法愍禪師者,江夏人也。空慧雙銓,寂 用同轡。慈目相視,淨心相印。綜覈萬法,安住一歸。註 《大道經》,究上乘理。永「托茲嶺,克終厥生。逮宋元徽中, 尚書令湘州刺史王公僧虔,右軍孫也。信尚敬田,作 為塔廟,追存實相,加名寶山。矧乎弓冶筆精,陶甄意 匠,留書藏石,緘妙俟時。候法宇之傾低,期珍價以興 葺。遠慮將久,遺事未彰。梁天監三年,刺史夏侯公諱 詳,了義重元,別構正殿。紹泰二年,刺史王公諱琳,律 師法」賢,或在家出家,或聞見眼見,建涅槃像,開甘露 門。長沙內史蕭沅振起法鼓,弘演梵言,繼楗槌於景 鐘,納貝葉於層閣。陳司空吳明徹,隋侍中鎮南晉安 王樂陽王,並佛性森然,國禎秀著,壯迴廊以雲構,蔚 懸居以天覆。開皇九年,天台大禪師守護法身,澄清 悲海,嚴幢標聳,智火融明,襲如來堂,坐《法華》定,四行 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有若曇法師者,伐林及樹, 染法與衣,不墜一滴之油,有沾六根之雨。總管大將 軍齊郡公權公諱武,福德莊嚴,喜慧方便,流寫四部, 鎮重百城。有若智謙法師者,願廣於天,心細於氣,誦 習山頂,創立花臺。有若摩阿衍禪師者,五力圓常,四 無清淨,以因因而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有若首 楞法師者,文史早通,道釋後得,遠涉吳會,幽尋天臺, 《法界圖》於剡中,《真訣論》於湘上,具究竟戒,敷解脫筵, 一法開無量之門,一音警無邊之眾,方等有以復悔, 雙林有以追遠,并建場所,互為住持。維惠鏡禪師者, 跡其武,憑其高,超乎雲門,絕彼塵網,以為性有習,道 有因。習也「者,坐乎樹,居乎山;因也者,習而無因則不 住,因而無習則不證。」想息而精進甲堅,受除而煩惱 殼散。百川到海,同味於鹹;千葉在蓮,比色於淨。起定 不離於平等,發惠但及於慈悲。故能聞者順其風,觀 者探其道。牧伯萃止,皇華遊臻,啟焚香之上緣,託成 佛之嘉願。上座惠杲、寺主惠亶、都維那興哲等,「皆靜 慮衍成,妙輪轉次,因差別而非法,隨品類而得根,去 二見而入流,率一心而辦事。咸以形勝之會如彼,修 行之跡如此,而豐碑未勒,盛業不書。安可默而已哉? 將何以發揮誦聲,披揚宿志者也?」司馬西河竇公名 彥澄,碩德高闡,紹賢遠識,器宇嶽厚,檢操冰清。屬以 師長,闋官攝行隨手,以家而形於孝友,以己而廣於 詩書,以重而雅俗自興,以明而志道丕若。猶歸心淨 土,模範佛乘,摧憍慢之外幢,興開示之真語。爰謀群 吏,乃命下僚,顧蚊山之易疲,嘆龍宮之難紀。其詞曰: 天地有象,聖賢建極,晏坐中巖,成道西域,後代襲武, 群良作則,安樂是依,靈鷲是式,一想冥契,三歸願塞。 其一今方置廟,衡嶽開場。龍像擁鍚,人天護香。鬼神賜 土,靈化度堂。重鎮牧伯,上遊侯王。光昭法侶,大啟禪 房。其二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萬家,帶江千里。玉水 布飛,石林雲起。雷激庭際,月窺窗裡。花臺隨足,天樂 盈耳。其三人與地靈,心將法滅。既往在此,比明齊哲。佛 日環照,牛車結轍。連鑣率順,駟驪欽烈。訪道追勝,形 馳目絕。其四碑板莫建,軌物未弘。和合是請,佐貳是膺。 政敷大郡,信發廣乘。願言有述,以訪無能。惟石可久, 惟山不崩。其五

《魏州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
封演

先王立清廟,修百祀,所以展嚴禋,祈景福。今釋門之 有塔寺,亦像教之崇建福焉。或謂之「仁祠」,或謂之精 舍,或謂之伽藍,或謂之「招提」,名雖不同,其實一也。河 朔之州,魏為大魏之招提,開元為大開元者,在中宗 時,草創則曰「中興」,在元宗時革故則曰「開元。」道無常 名,隨時而已矣。寶應初歲,王師北伐,奮其威武,或以 火攻,秉秆翕其延燒,積薪吁其可撲。由是寺門夷蕩, 鞠為灰燼。緇侶往來,莫庇風雨。耆老興嘆,衣冠疚心, 共甘沒齒,不睹興復。洎相國田公之在魏也,勤四封 之人而撫之,閱三軍之實而補之。戎務之閑,詮於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