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廡之外有大竹數萬,又其外山形下絕,然而薪蒸篠 簜,蒙雜擁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將有見焉。照謂余曰: 「是其下有陂池芙蕖,申以湘水之流,眾山之會,果去 是其見遠矣。」遂命僕人持刀斧,群而剪焉。叢奔下頹, 萬類皆出,曠焉茫焉,天為之益高,地為之加闢,丘陵 「山谷之峻,江湖池澤之大,咸若有增廣之者。」夫其地 之奇,必以遺乎後,不可曠也。余時謫為州司馬,官外 常員,而心得無事,乃取官之祿秩以為其亭,其高且 廣,蓋方丈者二焉,或異照之居於斯,而不早為是也。 余謂昔之上人者,不起宴坐,足以觀於空色之實,而 遊乎物之終始。其照也逾寂,其覺也逾有。然則嚮之 礙之者,為果礙耶?今之闢之者,為果闢耶?彼所謂覺 而照者,吾詎知其不由是道也?豈若吾族之挈挈於 通塞有無之方以自狹耶?或曰:「然則宜書之。」乃書於 石。

《永州龍興寺修淨土院記》
前人

中國之西數萬里,有國曰身毒,釋迦牟尼如來示現 之地。彼佛言曰:「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曰極樂, 佛號無量壽如來。其國無有三惡八難,眾寶以為飾; 其人無有十纏九惱,群聖以為友。有能誠心大願,歸 心是土者,苟念力具足,則往生彼國,然後出三界之 外,其於佛道無退轉者。」其言無所欺也。晉時廬山遠 法師作《念佛三昧詠》,大勸于時。其後天台顗大師著 《釋淨土十疑論》,弘宣其教,周密微妙,迷者咸賴焉,蓋 其留異跡而去者甚眾。永州龍興寺前,刺史李承晊 及僧法林,置淨土堂於寺之東偏,常奉斯事。逮今餘 二十年,廉隅毀頓,圖像崩墜。會巽上人居其宇下,始 復理焉。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義「無體空折色之 跡而造乎真源;通假有借無之名,而入於實相。境與 智合,事與理并。故雖往生之因,亦相不捨。誓葺茲宇, 以開後學。有信士圖為佛像,法相甚具焉。今刺史馮 公作大門以表其位。余遂周延四阿,環以廊廡,繢二 大士之像,繒蓋幢幡,以成就之。嗚呼!有能求無生之 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論》。書於牆宇。 使觀者起信焉。

《上元縣開善寺修誌公和尚堂石柱記》

李顧行

蓋六度為萬行之本,檀施其一焉。然以不注想而為 者,其用大;不希福而捨者,其道弘。故我廉察使御史 大夫贊皇公,是以有法財之施焉。亦猶真諦無像,因 像以教立;至人無功,由功而用顯。誌公和尚者,實觀 音大士之分形者歟?然跡見於近代,《梁書》具載其事。 夫妙覺本寂,法身圓對,應群品而必呈,觀眾生而常 「度。故利見則洪鐘待扣,感畢乃慈航息運。」《初誌》公之 未遷滅也,梁武帝命工人審像而刻之,相好無遺,儼 然若對。建窣堵波於金陵之開善寺,聖功冥化,歷代 瞻敬,人欽其神者二百餘祀。公乃具綵舟,設幡蓋而 迎,至則置於聽事西偏方丈之淨室。每旦散名花,爇 靈香,時復膳百味,鼓八音,以展誠敬,以申供養。公曰: 「觀其寂然不動,契定慧於真宗;杜口無言,若息心於 了義。夫色相如影,則遺像與全身不殊;文字性空,則 言語與寂默奚異?吾知之矣,吾得之矣!」亦既觀相,爰 歸本寺,幢幡贊唄,如始至焉。公乃減清俸,解上服,命 修珠帳,飾花座,因陀之罔。如懸上帝之寶,咸在其 餘,則置膏腴之田,以供香火之用。所以崇像設,顯靈 蹤,弘有為之教,俾昏蒙之類,永有所依歸。僧徒等欲 昭示於後,以圖不朽,請刻石以紀事,小子承命而述 焉。長慶四年三月十一日記。

《西京興善寺傳法堂碑》
白居易

王城離域有佛寺號興善寺,之坎地有僧舍名傳法 堂。先是大徹禪師晏居於是寺說法,于是堂因名焉。 有問師之名跡,曰:號惟寬,姓祝氏,衢州西安人。祖曰 安,父曰皎。生十三歲出家,二十四歲具戒。僧臘三十 九,報年六十三,終興善寺,葬灞陵西原,詔諡曰大徹 禪師,元和正真之塔云。有問師之傳授曰:「釋迦如來」 欲涅槃時,以正法密印付摩訶迦葉,其下十二葉傳 至師子比丘,又二十四葉傳至佛馱先那,先那傳圓 覺達磨,達磨傳大弘可,可傳鏡智璨,璨傳大醫信,信 傳大滿忍,忍傳大鑒能,是為六祖。能傳南嶽讓,讓傳 洪州道一,一諡曰大寂,寂即師之師,貫而次之,其傳 授可知矣。有問師之道屬,曰:「自四祖以降,雖嗣正法, 有冢嫡而支派者,猶大宗、小宗焉。以世族譬之,即師 與西堂藏、甘泉賢勒、潭海、百巖暉,俱父事大寂若兄 弟然;章敬塵澄若從父兄弟;徑山欽若從祖兄弟;鶴 林素、《花嚴集》若伯叔然;常山忠、東京會若伯叔祖;嵩 山秀、牛頭融若曾伯叔祖。推而序之,其道屬可知矣。」 有問師之化緣,曰:「師為童男時,見殺生,衋然不忍食, 退而發出家心,遂求落髮於僧曇,授尸羅於僧藏崇, 學毗尼於僧如,證大乘法;於天台止觀,成最上乘道。 於大寂道一貞元六年,始行化閩越間,一時而迴心 改服者百數。七年,馴猛虎於會稽,作勝家道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