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9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平江虎丘閣版上有一竅,當日色清朗時,以掌大白

紙承其影,則一寺之形勝,悉於此見之,但頂反居下 耳。此固有象可寓,非幻出者。

《紫柏禪師語錄》:「潭柘寺有元妙嚴公主拜甎,雙趺隱 起,幾透甎背,相傳妙嚴為元世祖女削。」居此日,《禮 觀音》不輟,遂留此跡。

《郊外農談》:「文皇初渡江,檣折,前一神廟有竿,其神元 帝也。文皇欣然命取,用之遂濟。竊念成功後當建一 塔寺,以展報誠。一日,江中見水湧出一寶塔,上悚然 起前念。既即位,會天禧寺浮圖災,有司入奏,敕兵馬 督人巡衛,勿救火。寺既燼,命取其灰投之江,即其地 鼎建大剎,立塔十三重,賜名報恩寺。」

《瑯琊漫抄》:北京功德寺後宮,像設工而麗。僧云:「正統 時,張太后嘗幸此,三宿乃返。英廟尚幼,從之遊。宮殿 別寢皆具。太監王振以為后妃游幸佛寺,非盛典也, 乃密造此佛。既成,請英廟進言於太后曰:『母后大德, 子無以報。已命裝佛一堂,請致功德寺後宮,以酬厚 恩』。太后大喜,許之。復命中書舍人寫金字藏經置東」 西房。自是太后以佛及經在,不可就寢,遂不復出。幸 西干《十寺記》:福聖寺為雪竇禪師祝髮處,長卿偕余 來遊,則寺無僧,井亦無泉。因悟方干贈雪竇詩所云 「飛泉濺禪石,瓶屨每生苔」,不誣也。程仲貞曾共王公 與習淨,此中日未下舂,蹲虎出據危石,闔院之人不 知也。會是日劇飲狂呼,撞鐘伐鼓為戲,虎怖不入。已 而仲貞獨出見之,急呼公與諸人梯樓而上,持建瓴 擊之,虎乃去。以故寺無人居。

《太平清話》:新昌石佛寺彌勒宣律師轉身三代,鑿成 發願,「凡有見聞隨喜者,俱得成佛。」

《荊溪疏》:「金沙寺在湖㳇東南一里,唐陸希聲舊宅,今 尚有讀易臺,門外綠潭,云是玉女洑流至此。此洞庳 淺不可入,遶寺竹竿可數萬個。」

《諸寺奇物記》:「牛首弘覺寺禪堂有丹竈,投以薪火,風 自內生,甚熾烈,須臾爨熟,如去薪火,即止。」

權子,晉五臺山文殊氏弘法處也。迄隋唐末,梵宇麗 甚。某歲為巨賊所據,寺僧悉散去。嗣一行腳過此,睹 之愴然,奮曰:「斯吾祖師道場也,而忍沒為賊虜巢耶?」 乃矢志為恢復謀,荷杖徒步,走薄海內,擬結僧緣以 千計。許有志者,輒裂巾為盟而去,期以某歲月日共 至某所舉事。至日,是千人者果畢至,無一後期者。爰 出方略,戮力驅殺。賊眾遂復其地,糞除梵宇。居眾僧 已,延訪僧臘中有德者,登壇說法其中而己。首率諸 僧執弟子禮受法云。

僧寺部雜錄

《六帖》:「精舍梵宮,寶地,化城,淨山,鷲峰,紺國紺宇,皆佛 寺名。」

《法苑珠林》。「原夫伽藍者,昔布金西域,肇樹福基;締構 東川,終祈淨業。所以寶塔蘊其光明,精舍圖其形像, 遍滿三千之界,住持一萬之年。建苦海之舟航,為信 根之枝幹。睹則發心,見便忘返,益福生善,稱為伽藍 也。但惟年代日遠,法教衰替。寺像雖立,敬福罕儔。或 真或偽,改換隨情;或精或麤,乃同蕃土。遂至目睹其」 跡,莫識厥旨,日用其事,莫知所由。是以行道之眾,心 無所安;流俗之徒,于法無敬。輕慢于是乎生,陵蹈於 是乎起。欲以此護法,不亦難哉!是以古德寺誥,乃有 多名。或名「道場」,即無生廷也;或名「為寺」,即公廷也;或 名「淨住舍」,或名「法同舍」,或名「出世間舍」,或名「精舍」,或 名「清淨無極園」,或名「金剛淨剎」,或名「寂滅道場」,或名 「遠離惡處」,或名「親近善處。」並隨義立,各有所表。今道 俗雜居,豈得稱名也?

七、《佛經》云:「護僧伽藍神斯有十八神」:一名美音,二名 梵音,三名天鼓,四名歎妙,五名歎美,六名摩妙,七名 雷音,八名師子,九名妙歎,十名梵音,十一名人音,十 二名佛奴,十三名歎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十 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十八名遍視。寺既有神護,居 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惰怠,恐招現報也。

《酉陽雜俎》:今人每睹棟宇巧麗,必強謂魯般奇工也。 至兩都寺中,亦往往託為魯般所造,其不稽古如此。 《續高僧傳》:隋釋達摩笈多至吒迦國,住提婆鼻何囉, 此云天遊也。天謂國王,遊謂僧處。其所王立,故名天 遊,舊以寺代之,寺乃此土公院之名,所謂司也、廷也。 又云招提者,亦訛略也。世依字解,招謂招引,提謂提 攜,並浪語也。此乃西言耳。《正音》云:「招鬥提奢。」此云四 方,謂處所,為四方眾僧之所依住也。

《諸經要集述》曰:依如西域,凡有士女,既到伽藍,至寺 門外慶已所遇,先整衣服總設一禮,入寺門已復設 一拜,然後安詳直進,不得左右顧盼。故《涅槃經》云:「往 僧坊者,有其七法:一者生信,二者禮拜,三者聽法,四 者至心,五者思義,六者如說修行,七者迴向大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