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家貧親老,珍養或闕。後名德既立,供嚫腴旨,時進益

陳。及處艱憂,毀幾致滅。年方弱冠,便誦《法華》,數溢六 千,坐而若寐。親見普賢,香光照燭,仍降摩頂,書而不 傳。大漸惟幾,方陳同志,凡講《涅槃》《大品》十八部經各 數十遍,皆製義疏,流於後學等觀,即梁明帝之法名 也。自云:「北面歸依,時移三紀,擁經問道,十有三年。終 識若空,功由善道。況乎福田五世,師資兩葉,仁既厚 矣,義實深焉。」遂刊碑墳壟,述德如左:

僧副

按《續高僧傳》:「僧副,姓王氏,太原祁縣人也。弱而不弄, 鑒徹絕群。年過小學,識成大量,鄉黨稱奇,不仁者遠 矣。而性愛之靜,遊無遠近,裹糧尋師,訪所不逮。有達 磨禪師,善明觀行,循擾巖穴,言問深博,遂從而出家。 義無再問,一貫懷抱,尋端極緒,為定學宗焉。後乃周 歷講座,備嘗經論,並知學惟為己,聖人無言。齊建武」 年,南遊楊輦,止於鍾山定林下寺。副美其林藪,得栖 心之勝壤也。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衣六物,外無盈 長。應時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請道,頹然不怍,咫 尺宮闈,未嘗謁覲。既行為物覽,道俗攸屬。梁高素仰 清風,雅為嗟賞,乃命匠人葺其室宇於開善寺以待 之,恐有山林之思故也。副每逍遙於門,負杖而歎曰: 「環堵之室,蓬戶甕牖,匡坐其間,尚足為樂,寧貴廣廈 而賤茅茨乎?且安而能遷,古人所尚,何必滯此,用賞 耳目之好耶?」乃有心岷嶺,觀彼峨眉。會西昌侯蕭淵 藻出鎮蜀部,於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絡。雖途經九折, 無忘三念。又以少好經籍,執卷緘默,動移晨晷,遂使 庸蜀禪法,自此大行。久之,還返金陵,復住開善。先是 胡翼之山有神人現,以《慧印三昧》授與野人。何規曰: 「可以此經與南平王觀為病行齋三七日也。」若不曉 此法,問之於副時以訪之,果是其曾所行法。南平遂 行齋祀,疾便康復。豈非內因外構,更相起予?不久卒 於開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也。窆於下定 林之都門外,天子哀焉,下敕流贈。初,疾亟之時,有勸 修福者,副力疾而起,厲聲曰:「貨財延命,去道遠矣。」房 中什物,並施招提僧。「身死之後,但棄山谷,飽於鳥獸, 不亦善乎!勿營棺壟,以乖我意。」門徒涕淚,不忍從之。 將為勒碑旌德,而永興公主素有歸信,進啟東宮,請 著其文。有令遣湘東王繹為之樹碑寺所。

慧勝附慧初

按《續高僧傳》:「慧勝,交趾人。住仙洲山寺,棲遁林澤,閑 放物表。誦《法華》日計一遍。亟淹年序,衣食節約,隨身 遊任。從外國禪師達磨提婆學諸觀行。一入寂定,周 晨乃起。彭城劉績出守南海,聞風遣請,㩦與同歸。因 住幽棲寺,韜明秘彩,常示如愚。久處者重之,禪學者 敬美。幽棲寺中,絕無食調,惟資分衛,大遵清儉。永明」 五年,移憩鍾山延賢精舍,自少及老,心貞正焉。以天 監年中卒,春秋七十。時淨名寺有慧初禪師者,魏天 水人,在孕七月而生,纔有所識,好習禪念。嘗閑居空 宇,不覺霆擊大震,斯固住心深寂,未可量也。而志高 清遠,淡然人外。晚遊梁國,住興皇寺,閒房攝靜,珪璋 外映,白黑諮訪,有聲皇邑。武帝為立「禪房於淨名寺 以處之,四時資給禪學,道俗雲趨請法。素懷恢廓,守 志淳重,貴勝王公,曾不迎候。」普通五年卒,春秋六十 八。葬鍾山之陰,弟子智顒樹碑墓側。御史中丞吳郡 陸倕製文。

道珍附法歸 慧景

按《續高僧傳》:「道珍未詳何人,梁初住廬山中,恆作彌 陀業觀。夢有人乘船處大海中,云向阿彌陀國。珍欲 隨去,船人云未作淨土業,謂須經營浴室,并誦《阿彌 陀經》。既覺,即如夢所作,年歲綿遠,乃於房中山池降 白銀臺。時人不知,獨記其事,安經函底。及命過時,當 夕半山已上如列數千炬火。近村人見,謂是諸王覲」 禮。旦就山,尋乃云珍卒,方委冥祥外應也。後因搜檢 經中,方知往生本事,遂封記焉,用示後學。時此山峰 頂寺有法歸禪師者,本住襄陽漢陰出家,味靜為務。 感夢有神來請,遂往廬山遊歷諸處。忽然驚覺,乃尋 夢而往。但廬山者生來不到,及至彼處,樹石寺塔宛 如前夢,方知為廬山神之所請也。依而結宇,晨夕繼 業,遂終山舍。時又有慧景禪師者,清卓出類,不偶道 俗,孤行林阜,禪慧在宗。及其終後,乃返握兩指,人有 捋者,雖伸還屈,獲二果矣。當景卒旦,山峰松樹並雨 甘露,今名甘露峰是也。生常感二烏,依時乞食,及其 歿後,絕跡此山,斯之三德,道扇梁朝,樹銘山阿,各題 芳績矣。

法聰

按《續高僧傳》:「法聰姓梅,南陽新野人。八歲出家,卓然 神秀,正性貞潔,身形如玉,蔬藿是甘,無求滋饌。及長 成立,風操逾厲,淨施厚利,相從歸給。並迴造經藏三 千餘卷,備窮記論,有助弘贊者,無不繕集。年二十五, 東遊嵩嶽,西涉武當,所在通道,惟居宴默。因至襄陽 傘蓋山白馬泉,築室方丈,以為棲心之宅。入谷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