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時邀逢天接,便欲凌駕儕黨。我惟事佛,視卿輩蔑如 也。」眾人滿座,詡有慚忒。遷之梗正,皆類此也。以普通 四年卒,春秋五十九矣。

慧彌附法仙

按《高僧傳》:「慧彌,姓楊氏,弘農華陰人,漢太尉震之後 裔也。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後,志修遠離,乃入長安 終南山。巖谷險絕,軌跡莫至,彌負錫獨前,虎兕無擾。 少誦《大品》,又精修三昧。於是翦茅結宇,以為棲神之 宅。時至則持缽入村,食竟則還室禪誦,如此者八年。 後聞江東有法之盛,乃觀化京師,止於鍾山定林寺」, 習業如先。為人溫恭仁讓,喜慍無色,戒範精明,獎化 忘倦,諮賢求善,恆若未足。凡黑白造山禮拜者,皆為 說法提誘,以代餚饌。爰自出家,至於衰老,葷醪鮮豢, 一皆永絕。足不出山三十餘年,曉夜習定,常誦《般若》, 六時禮懺,必為眾先。以梁天監十七年閏八月十五 日終於山舍,春秋七十有九。葬於寺「南,立碑頌德。」時 定林又有沙門法仙,亦誦經有素行,後還吳為僧正, 卒於彼。

道琳

按《高僧傳》:「道琳本會稽山陰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 槃》《法華》,誦《淨名經》。吳國張緒禮事之。後居富陽縣泉 林寺。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則消。琳弟子慧韶為屋 所壓,頭陷入胸。琳為祈請,韶夜見兩胡道人拔出其 頭,旦起遂平復。琳於是設聖僧齋,鋪新帛於床上。齋 畢,見帛上有人跡,皆長三尺餘。眾咸服其徵感。富陽」 人。始家家立「聖僧座」以飯之。至梁初,琳出居齊熙寺。 天監十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三。

慧皎

按《續高僧傳》,「慧皎,未詳氏族,會稽上虞人。學通內外, 博訓經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義 疏》十卷,及《梵網經疏》行世。」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頗多 浮沈,因遂開例成廣,著《高僧傳》一十四卷。其序略云: 「前之作者,或嫌以繁廣刪減其事,而抗跡之奇,多所 遺削。謂出家之士,處國賓王,不應厲然自遠,高蹈獨 絕。尋辭榮棄愛,本以異俗為賢。若此而不論,竟何所 紀?」又云:「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實之賓也。 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若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 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故省名音, 代以高字傳成,通國傳之,實為龜鏡。文義明約,即世 崇重。後不知所終。江表多有裴子野」《高僧傳》一袠十 卷,文極省約,未極《通鑒》,故與《皎傳》差少。

嵩頭陀

按《金華府志》:嵩頭陀,名達摩,梁天監中來居香山巖 谷叢林間。以四木作泉釘地曰:「此可置寺。」後遊峭山, 遇侍郎樓偃期來,歲八月會至期勸偃建香山寺,造 小倉,容一斛,狀甚朴拙。糴米入之,米盡隨來,號常盈 倉,人多捨田以給之。普通中,建來山寺,留鐵魚磬而 西,至龍丘入滅。

法歸

按《九江府志》:「梁僧法歸,廬山峰頂寺僧也。本住襄陽 漢陰,感夢有神來請,遂往廬山遊歷諸處。忽然驚覺, 乃尋夢而往。但廬山者生來不到,及至彼處,樹石寺 塔,宛如前夢,方知為廬山神之所請也。依而結宇,晨 夕繼業,遂終於廬山。」

定光

按《天台縣志》:僧定光,青州人,許姓,字靜照。大同初,隱 佛壟三十年,人罕知者。初,智顗在江陵,夢光引至山 巔,曰:「汝當住此。」及顗,過佛壟,光曰:「憶昔時招手言否?」 顗即悟。光曰:「金地吾已居之銀峰,爾宜往。陳。」大建十 三年坐滅。凡三瘞,體骨湧出,後置殿乃己。舊傳錫杖 尚留在昌安,即會稽隆安院也。

按《紹興府志》:「陳定光,大建中,居寶林寺,耳過其頂,擎 銀像,長立不臥。時又天竺僧甚神異,死後形數見。」

陳一

拘那羅陀附高空 德賢 善吉

按《續高僧傳》:「拘那羅陀,陳言親依,或云波羅末陀,譯 云真諦,並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優禪尼國人。景 行澄明,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廣部,罔 不措懷,藝術異能,偏素諳練。雖尊融佛理,而以通道 知名。」遠涉間關,無憚夷險,歷遊諸國,見梁武帝德加 四域,盛昌三寶。大同中,敕直後張氾等送扶南獻使 「返國,仍請名德三藏、大乘諸論、《雜華經》等。《真諦》遠聞 行化,儀軌聖賢,搜選名匠,惠益氓品。」彼國乃屈真諦, 并齎經論,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渙然聞命。以大同 十二年八月十五日達於南海。沿路所經,乃停兩載。 以太清二年閏八月始屆京邑。武皇面申頂禮,於寶 雲殿竭誠供養。帝欲傳翻經教,屬道消。梁季冠羯憑 陵,不果宣述,乃步入東土。又往富春,令陸元哲創奉 問津,將事傳譯,招延英秀沙門寶瓊等二十餘人,翻 《十七地論》,適得五卷。而國難未靜,側附通傳。至大寶 三年,為侯景請還,在臺供養。於斯時也,兵饑相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