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山,甘雨灑地。乃奉迎舍利靈骨,并淨瓶、香爐、扣門椎 諸物,至錢塘安光冊殿供養,建龍華寺,以其骨塑大 士像。」

《夢溪筆談》: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 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 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 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 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 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佛祖統紀》:「吳越王錢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 事。用金銅精鋼造八萬四千塔,中藏寶篋印心咒經, 布散部內,凡十年而訖功。」

《佛法金湯編》:王延羲,審知少子,王度僧萬一千人。嘗 于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層,功未半,光發如蓋者三夕。 既成,光耀際天。又三夕,王生慰幸,遂額其塔曰「淨光。」 又建寺其下。

《儒林公議》:「太宗志奉釋老,崇飾宮廟,建開寶寺靈感 塔以藏師舍利,臨瘞為之悲涕。興國寺構二閣,高與 塔侔,以安大像,遠都城數十里已在望,登六七級,方 見佛殿,腰腹佛指,大皆合抱,觀者無不駭愕。兩閣又 開通飛樓為御道,殿塔排空,金碧照耀,皆一時之盛 觀。自景祐初至慶曆中,不十年間,相繼焚燬,略無遺」 焉。

《佛祖統紀》:端拱二年,開寶寺建寶塔成八隅,十一層 三十六丈,上安千佛萬菩薩。塔下作天宮,奉安阿育 王佛舍利塔。皆杭州塔工喻浩所造,凡八年而畢,賜 名福勝塔院安舍利。日上肩輿微行,自手奉藏,有白 光起小塔一角,大塔放光,同照天地。士庶焚香獻供 者盈路。內侍數十人,求出家掃塔,上謂近臣曰:「我宿 世曾親佛座,但未通宿命耳。」詔直學士院朱昂撰塔 銘,謂曰:「儒人多薄佛,向中竺僧法遇乞為本國佛金 剛座立碑,學士蘇易簡為之指佛為夷人,朕惡其不 遜,遂別命製之。卿宜體此意。」

《歸田錄》: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 都料匠喻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 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 不百年當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以來,木工 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為法。有《木經》三卷 行於世。世傳浩惟一女,年十餘歲,每臥則交手於胸, 為結構狀如此。踰年撰成「《木經》三卷。」今行於世者是 也。

《佛祖統紀》:「沙門繼全自西天還,得佛舍利,建塔于揚 州。」

《畫墁錄》:「李允則知雄州,興工起築州城,又建浮圖九 層,躬修供具,不日成之。既而下瞰幽級,瞭然如指諸 掌。」

魯應龍《括異志》:「資聖寺在海鹽縣西,本普明院,天禧 二年賜今名。寺有寶塔,極高峻,層層用四方燈點照, 東海行舟者,皆望此為標的焉,為功甚宏。」有海濱業 戶某,與兄弟泛舟入洋口接鮮,風濤驟惡,舟楫悉壞, 俱溺于海而死。其家日夕號泣,一夕,夢其夫歸曰:「我 未出海時,先夢神告曰:『來日有風波之厄,不可往』。吾 不信,遂死于此。初墜海時,彈指隨波,已去數百里,神 欲收我,不可及。今在海潮鬼部中極苦,每日潮上皆 我輩推擁而來,他佛事祭享,皆為諸鬼奪去,我不可 得。獨有資聖塔燈,光明功德浩大耳。」其妻因鬻家資 入寺,設燈願。次夕,又夢夫來謝云:「今得升一等矣。」 《宋史姜遵傳》:遵知永興軍,太后嘗詔營浮圖,遵毀漢、 唐碑碣代磚甓,既成,得召用。

《余靖傳》:「靖為右正言,修起居注,開寶寺靈感塔災,復 上疏言,五行之占,本是災變,朝廷所宜戒懼,以答天 意。聞嘗詔取舊瘞舍利入禁中閱視,道路傳言,舍利 在內廷有光怪,竊恐巧佞之人推為靈異,惑亂視聽, 再圖營造。臣聞帝王之道,能勤儉厥德,感動人心,則 雖有危難,後必安濟。今自西陲用兵,國帑虛竭,民亡」 儲蓄,十室九空。陛下若勤勞罪己憂人之憂,則四民 安居,海內蒙福。如不恤民病,廣事浮費,奉佛求福,非 天下所望也。若以舍利經火不壞,遽為神異,即木在 土中,火所不及。若言「舍利皆能出光怪,必有神靈憑 之」,此妄言也。且一塔不能自衛,為火所毀,況藉其福 以庇民哉?

《野老記聞》:蔡元長題泗州塔,名「泗州大聖之塔。」及魯 直過,改題為「大聖僧伽之塔。」

《佛祖統紀》:「英宗熙寧五年,詔衡州迎常寧資福寺玉 塔入京師。塔高一尋,略以玉石,阿育王所造第九塔 也。或夜中騰光,明旦往瞻敬者必獲舍利。」

《道山清話》:「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初夜,開寶寺塔表裡 通明徹旦,禁中夜遣中使齎降御香,寺門已閉。既開, 寺僧皆不知也。寺中望之,絕無所見。去寺漸明。後二 日,宣仁上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