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禮:「和尚尚在耶?」調曰:「吾常在耳。」具問知舊可否?良久 乃去。八人便捨事還家,向諸同法者說。眾無以驗之, 共發塚開棺,不復見屍,惟衣履在焉。有記云:「此竺佛 調譯出《法鏡經》及《十慧》等。」按釋道安《經錄》云:漢靈帝 光和中,有沙門嚴佛調,共安元都尉譯出《法鏡經》及 《十慧》等,語在譯經傳。而此中佛調乃東晉中代時人, 見名字是同,便謂為「一」,謬矣。

康僧淵附康法暢 支敏度

按《高僧傳》,「康僧淵本西域人,生於長安。貌雖梵人,語 實中國。容止詳正,志業弘深。誦放光道,行二般若,即 大小品也。晉成之世,與康法暢、支敏度等俱過江。暢 亦有才思,善為往復,著《人物始義論》等。暢常執麈尾 行,每值名賓,輒清談盡日。庾元規謂暢曰:『此麈尾何 以常在』?暢曰:『廉者不求,貪者不與,故得常在也』。敏度」 亦聰哲有譽,著《傳譯經錄》,今行於世。淵雖德愈暢度, 而別以清約自處。常乞丐自資,人未之識。後因分衛 之次,遇陳郡殷浩,浩始問佛經深遠之理,卻辯俗書 性情之義。自晝至曛,浩不能屈,由是改觀。瑯琊王茂 弘以鼻高眼深戲之,淵曰:「鼻者面之山,眼者面之淵。 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時人以為名答。後於 豫章山立寺,去邑數十里,帶江傍嶺,松竹鬱茂。名僧 勝達,嚮附成群。常以持心《梵天經》空理幽遠,故遍加 講說,尚學之徒,往還填委。後卒於寺焉。

僧慧理

按《浙江通志》:「慧理,西天竺人。咸和初,來武林,見靈鷲 峰,識其從天竺飛來,以呼出黑白二猿為證,卓錫建 剎曰靈隱。」

竺法慧

按《高僧傳》:「竺法慧,本關中人,方直有戒行,入嵩高山, 事浮屠蜜為師。晉康帝建元元年,至襄陽,止羊叔子 寺,不受別請。每乞食,輒齎繩床自隨,於閒曠之路,則 施之而坐。時或遇雨,以油帔自覆,雨止,唯見繩床,不 知慧所在。訊問未息,慧已在床。每語弟子法昭曰:『汝 過去時折一雞腳,其殃尋至』。俄而昭為人所擲,腳遂」 永疾。後語弟子云:「新野有一老公當命過,吾欲度之。」 乃行於畦畔之間,果見一公將牛耕田,慧從公乞牛, 公不與,慧前自捉牛鼻,公懼其異,遂以施之。慧牽牛 咒願,七步而反,以牛還公。公少日而亡。從征西庾稚 恭鎮襄陽,既素不奉法,聞慧有非常之跡,甚嫉之。慧 預告弟子曰:「吾宿對尋至,誡勸眷屬」,令勤修福善。爾 後二日,果收而刑之,春秋五十八矣。臨死語眾人云: 「吾死後三日,天當暴雨。」至期,果洪注城門,水深一丈, 居民淹沒,多有死者。

道安

按《高僧傳》:「道安姓衛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英儒,早 失覆蔭,為外兄孔氏所養。年七歲讀書,再覽能誦,鄉 鄰嗟異。至年十二出家,神性聰敏,而形貌甚陋,不為 師之所重,驅役田舍,至於三年,執勤就勞,曾無怨色。 篤性精進,齋戒無闕。數歲之後,方啟師求經。師與《辯 意經》一卷,可五千言。安齎經入田,因息就覽。暮歸,以」 經還師,更求餘者。師曰:「昨經未讀,今復求耶?」答曰:「即 已闇誦。」師雖異之,而未信也。復與《成具光明經》一卷, 減一萬言,齎之如初。暮復還師,師執經覆之,不差一 字。師大驚嗟而敬異之。後為受具戒,恣其遊學。至鄴, 入中寺,遇佛圖澄。澄見而嗟嘆,與語終日。眾見形貌 不稱,咸共輕怪。澄曰:「此人遠識,非爾儔也。」因事澄為 師。澄講,安每覆述,眾未之愜,咸言:「須待後次當難殺 崑崙子。」即安後更覆講,疑難鋒起,安挫銳解紛,行有 餘力,時人語曰:「漆道人,驚四鄰。」後避難,潛於獲澤。太 陽竺法濟、并州支曇講陰持入經,安後從之受業。頃 之,與同學竺法汰俱憩飛龍山,沙門僧先道護已在 彼山,相見欣然,乃共「披文屬思,妙出神情。安後於太 行恆山創立寺塔,改服從化者中分河北。」時武邑太 守盧歆聞安清秀,使沙門敏見苦要之。安辭不獲免, 乃受請開講。名實既符,道俗欣慕。至年四十五,復還 冀部,住受都寺,徒眾數百,常宣法化。石虎死,彭城王 嗣立遣中使竺昌蒲請安入華林園,廣修房舍。安以 石氏之末,國運衰危,乃西適牽口山。迄冉閔之亂,人 情蕭索,安乃謂其眾曰:「今天災旱蝗,寇賊縱橫,聚則 不立,散則不可。」遂復率眾入王屋女林山。頃之,復渡 河,依陸渾山,棲木食修學。俄而慕容俊逼陸渾,遂南 投襄陽。行至新野,謂徒眾曰:「今遭凶年,不依國主,則 法事難立。又教化之體,宜令廣布。」咸曰:「隨法師教。」乃 令法汰詣揚州,曰:「彼多君子,好尚風流。法和入蜀,山 水可以修閑。」安與弟子慧遠等四百餘人渡河夜行, 值雷雨,乘電光而進。前行得人家,見門裡有二馬枊, 之間懸一馬篼,可容一斛。安便呼:「林伯升。」主人驚出, 果姓林名伯升,謂是神人,厚相接待。既而弟子問何 以知其姓氏?安曰:「兩木為林」,篼容伯升也。既達襄陽, 復宣佛法。初,經出已久,而舊譯時謬,致使深義隱沒 未通,每至講說,唯敘大意,轉讀而已。安窮覽經典,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