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由其相語,故得無失。朗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以偽秦 皇始元年移卜太山,與隱士張忠為林下之契,每共 遊處。忠後為苻堅所徵,行至華陰山而卒。朗乃於金」 輿谷崑崙山中別立精舍,猶是太山西北之一巖也。 峰岫高險,水石宏壯。朗創築房屋,製窮山美,內外屋 宇數十餘區,聞風而造者,百有餘人。朗孜孜訓誘,勞 不告倦。秦主苻堅,欽其德素,遣使䞋遺。堅後沙汰眾 僧,乃別詔曰:「朗法師戒德冰霜,學徒清秀,崑崙一山, 不在搜例。」及秦姚興,亦加欽重。燕主慕容德欽朗名 行,給以二縣租稅,其為時人所敬如此。此谷中舊多 虎災,人常執杖結群而行。及朗居之,猛獸歸伏,晨行 夜往,道俗無滯,百姓咨嗟,稱善無極,故奉高人,至今 猶呼金輿谷為「朗公谷」也。凡有來詣朗者,人數多少, 未至一日,輒以逆知。使弟子為具飲食,必如言果至, 莫不歎其有預見之「明矣。」後卒於山中,春秋八十有 五。時太山復有支僧敦者,本冀州人。少遊汧隴,長歷 荊雍,妙通大乘,兼善數論,著《人物始義論》,亦行於世。 按《魏書釋老志》,太祖平中山,經略燕趙,所經郡國佛 寺,見諸沙門道士,皆致精敬,禁軍旅無有所犯。帝好 黃老,頗覽佛經,但天下初定,戎車屢動,庶事草刱,未 建圖宇。招延僧眾也。然時時旁求。先是有沙門僧朗。 與其徒隱於泰山之琨谷。帝遣使致書,以繒素旃 罽缽錫為禮,今猶號曰「朗公谷」焉。

法遇

按《高僧傳》:「法遇,不知何許人。弱年好學,篤志墳索,而 任性誇誕,旁若無人。後與安公相值,忽然信伏,遂投 簪許道,事安為師。既沐元化,悟解非常,折挫本心,謙 虛成德。義陽太守阮保聞風欽慕,遙結善友,修書通 好,施遺相接。後襄陽被寇,遇乃避地東下,止江陵長 沙寺,講說眾經,受業者四百餘人。時一僧飲酒,廢夕」 燒香,遇止罰而不遣。安公遙聞之,以竹筒盛一荊子, 手自緘封,題以寄遇。遇開封見杖,即曰:「此由飲酒僧 也。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即令維那鳴槌集眾,以杖 筒置香凳上。行香畢,遇乃起出眾前,向筒致敬,於是 伏地,命維那行杖三下,內杖筒中,垂淚自責。時境內 道俗莫不歎息,因之勵業者甚眾。既而《與慧遠書》曰: 「吾人微闇短不能率眾。和尚雖隔在異域。猶遠垂憂 念。吾罪深矣。」後卒於江陵。春秋六十矣。

曇徽

按《高僧傳》:「曇徽,河內人。年十二,投道安出家。安尚其 神彩,且令讀書。二三年中,學兼經史,十六方許剃髮。 於是專務佛理,鏡測幽凝。未及立年,便能講說。雖志 業高素,而以恭雅見重。後隨安在襄陽苻丕寇境,乃 東下荊州,止上明寺。每法輪一轉,則黑白奔波。常顧 解有所從,乃圖寫安形,存念禮拜。於是江陵士女,咸」 西向致敬印手菩薩。或問「法師:道化何如和尚?」徽曰: 「和尚內行深淺,未易可測。外緣所被,多諸應驗。在吾 一滴,寧比江海耶?」以晉太原二十年卒。臨亡之日,體 無餘患。上堂同眾中食,因而告別。食竟還房,右脅而 化。春秋七十三矣。著《立本論》九篇,《六識旨歸》十二首, 並行於世。

竺法義

按《高僧傳》,竺法義,未詳何許人,年十三,遇深公便問: 「『仁利是君子所行,孔丘何故罕言』?深曰:『物尟能行,是 故寡言』。深見其幼而穎悟,勸令出家。於是棲志法門, 從深受學,遊刃眾典,尢善《法華》。」後辭深出京,復大開 講席,王導、孔敷並承風敬友。至晉興寧中,更還江左, 憩於始寧之保山,受業弟子,常有百餘。至咸安二年, 忽感心氣疾病,常存念《觀音》,乃夢見一人破腹洗腸, 覺便病愈。傅亮每云:「吾先君與義公遊處,每聞說《觀 音》神異,莫不大小肅然。」至晉寧康三年,孝武皇帝遣 使徵請出都講說。晉太元五年卒於都,春秋七十有 四矣。帝以錢十萬買新亭岡為墓,起塔三級。義弟子 曇爽於墓所立寺,因名新亭精舍。後宋孝武南伐。鑾 斾至。止式宮此寺。及登禪。復幸禪堂。因為開拓。改曰 「中興。」今之天安是也。

竺僧度附竺慧超

按《高僧傳》:「竺僧度,姓王,名晞,字元宗,東莞人也。雖少 出孤微,而天姿秀發。至年十六,神情爽拔,卓爾異人。 性度溫和,鄉鄰所羨。時獨與母居,孝事盡禮。求同郡 楊德慎女,亦乃衣冠之家。女字苕華,容貌端正,又善 墳籍。與度同年。求婚之日,即相許焉。未及成禮,苕華 母亡。頃之,苕華父又亡,度母亦卒。度睹世代無常,忽」 然感悟,乃捨俗出家,改名僧度。抗跡塵表,避地遊學。 苕華服畢,自惟三從之義,無獨立之道,乃與度書,謂: 「髮膚不可毀傷,宗祀不可頓廢,令其顧世教,改遠志, 曜翹爍之姿於盛明之世,遠安祖考之靈,近慰人神 之願。」度答《書》曰:「夫事君以治一國,未若弘道以濟萬 邦;事親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濟三界,髮膚不毀,俗 中之近言耳。但吾德不及遠,未能兼被,以此為愧。然 積簣成山,亦冀從微之著也。且被袈裟,振錫杖,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