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按《高僧傳》:「法緒,姓混,高昌人。德行清謹,蔬食修禪。後 入蜀,於劉師塚間,頭陀山谷,虎兕不傷。誦《法華》維摩 金光明。常處石室中,且禪且誦。盛夏于室中捨命,七 日不臭。屍左側有香,經旬乃歇。每夕放光,照徹數里。 村人即於屍上為起塚塔焉。」

僧涉

按《晉書》本傳,「僧涉,西域人也,不知何姓,少為沙門,苻 堅時入長安,虛靜服氣,不食五穀,日能行五百里。言 未然之事,驗若指掌。能以祕咒下神龍,每旱,堅常使 之咒龍請雨。俄而龍下缽中,天輒大雨,堅及群臣親 就缽觀之,卒於長安。後大旱移時,苻堅歎曰:『涉公在 此,豈憂此乎』?」

按《高僧傳》:「涉公以苻堅建元十六年十二月無疾而 化,堅哭之甚慟。卒後七日,堅以其神異,試開棺視之, 不見屍骸所在,唯有殮被存焉。」

僧伽跋澄附佛圖羅剎

按《高僧傳》,「僧伽跋澄,此云眾現,罽賓人。毅然有淵懿 之量。歷尋名師,備習三藏,博覽眾典,特善數經,闇誦 《阿毗曇》《毗婆沙》,貫其妙旨。常浪志遊方,觀風弘化。苻 堅建元十七年,來入關中。先是,大乘之典未廣,禪數 之學甚盛。既至長安,咸稱法匠焉。苻堅祕書郎趙正 崇仰大法,嘗聞外國宗習阿毗曇、毗婆沙,而跋澄諷」 誦,乃四事禮供,請釋梵文,遂共名德法師釋道安等, 集僧宣譯。跋澄口誦經本,外國沙門曇摩難提筆受 為梵文,佛圖羅剎宣譯,秦沙門敏智筆受為晉本。以 偽秦建元十九年譯出,自孟夏至仲秋方訖。初,跋澄 又齎婆須蜜梵本自隨,明年趙正復請出之,跋澄乃 與曇摩難提及僧伽提婆三人共執梵本,秦沙門佛 念宣譯,惠嵩筆受,安公、法和對共校定,故二經流布, 傳學迄今。跋澄戒德整峻,虛靜離俗,關中僧眾,則而 象之,後不知所終。佛圖羅剎,不知何國人,德業純粹, 該覽經典,久遊中土,善嫺漢言,其宣譯梵文,見重苻 世。

曇摩難提附道整

按《高僧傳》,「曇摩難提,此云法喜,兜佉勒人。齠年離俗, 聰慧夙成,研誦經典,以專精致業。遍觀三藏,闇誦《增 一阿含經》,博識洽聞,靡所不綜。是以國內遠近,咸共 推服。少而觀方,遍涉諸國。常謂弘法之體,宜宣布未 聞,故遠冒流沙,懷寶東入。以苻氏建元中,至于長安。 難提學業既優,道聲甚盛,苻堅深見禮接。先是,中土」 群經未有四含,堅臣武威太守趙正欲請出經,時慕 容沖已叛,起兵擊堅,關中擾動。正慕法情深,忘身為 道,乃請安公等于長安城中,集義學僧,請難提譯出。 《中、增》《一、二阿含》,并先所出《毗曇》《心》《三法度》等,凡一百 六卷。佛念傳譯,惠嵩筆受。自夏迄春,綿涉兩載,文字 方具。及姚萇寇逼,關內人情危阻,難提乃辭還西域, 不知所終。其時也,苻堅初敗,群鋒互起,戎妖縱暴,民 流四出,而猶得傳譯大部,蓋由趙正之力。正字文業, 雒陽清水人,或曰濟陰人。年十八為偽秦著作郎,後 遷至黃門侍郎、武威太守。為人無鬚而瘦,有妻妾而 無兒,時人謂「閹。」然而情度敏達,學兼內外,性好譏諫, 無所迴避。苻堅末年,寵惑鮮卑,惰於治政。正因歌諫 曰:「昔聞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誰攬令 濁?」堅動容曰:「是朕也。」又歌曰:「北園有一棗,布葉垂重 蔭。外雖遶棘刺,內實有赤心。」堅笑曰:「將非趙文業耶?」 其調戲機捷,皆此類也。後因關中佛法之盛,乃願欲 出家,堅惜而未許。及堅死後,方遂其志,更名道整,因 作頌曰:「我生何以晚?泥洹一何早?歸命釋迦文,今來 投大道。」後遁跡商洛山,專精經律。晉雍州刺史郄恢 欽其風尚,逼共同遊。終於襄陽,春秋六十餘矣。

僧伽提婆附僧伽羅義

「按《高僧傳》,僧伽提婆,此言眾天,或云提和,音訛故也。 本姓瞿曇氏,罽賓人。入道修學,遠求明師,學通三藏, 尤善阿毗曇,心洞其纖旨。常誦《三法度論》,晝夜嗟味, 以為入道之府也。為人雋朗有深鑒,而儀止溫恭,務 在誨人,恂恂不怠。」苻氏建元中,來入長安,宣流法化。 初,僧伽跋澄出婆須蜜及曇摩難提所出《二阿含》《毗 曇》、廣說三法度等,凡百餘萬言。屬慕容之難,戎敵紛 擾,兼譯人造次未善,詳悉義旨,句味往往不盡。俄而 安公棄世,未及改正。後東山清平,提婆乃與冀州沙 門法和俱適雒陽。四五年間,研講前經,居華稍積,傳 明漢語,方知先所出經,多有乖失。法和慨歎未定,乃 更令提婆出《阿毗曇》及廣說眾經。頃之,姚興王秦,法 事甚盛,於是法和入關,而提婆度江。先是廬山慧遠 法師,翹懃妙典,廣集經藏,虛心側席,延望遠賓。聞其 至止,即請入廬嶽。以晉太元之中,請出《阿毗曇心》及 《三法度》等,提婆乃於般若臺手執梵文,口宣晉語,去 華存實,務盡義本。今之所傳,蓋其文也。至隆安元年, 來遊京師,晉朝王公及風流名士,莫不造席致敬。時 衛軍東亭侯瑯琊王珣,淵懿有深信,扶持正法,建立 精舍,廣招學眾。提婆既至,珣即延請,仍於其舍講《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