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有一婆羅門,聰辯多學,西土俗書,罕不披誦,為彼國 外道之宗。聞什在關大行佛法,乃謂其徒曰:「寧可使 釋氏之風獨傳震旦,而吾等正化,不洽東國。」遂乘駝 負書,來入長安。姚興見其口眼便辟,頗亦惑之。婆羅 門乃啟興曰:「至道無方,各遵其事。今請與秦僧捔其 辯力,誰有優者,即傳其化。」興即許焉。時關中僧眾相 視缺然,莫敢當者。什謂融曰:「此外道聰明殊人,捔言 必勝,使無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 得志,則法輪摧軸,豈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一人。」融 自顧才力不減,而外道經書未盡披讀,乃密令人寫 婆羅門所讀經目,一披即誦。後剋日論義,姚興自出, 公卿皆會闕下,關中僧眾,四遠畢集。融與婆羅門擬 相訓抗,鋒辨《飛元》,彼所不及。婆羅門自知辭理已屈, 猶以廣讀為誇。融乃列其所讀書,并秦地經史名目 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聞大秦廣學,那忽 輕爾遠來。」婆羅門心愧悔伏,頂禮融足。旬日之中,無 何而去。像運再興,融之力也。融後還彭城,常講說相 續,聞道至者千有餘人,依隨門徒,數盈三百。性不狎 諠,常登樓披翫,慇懃善誘,畢命弘法。後卒于彭城,春 秋七十四矣。所著《法華大品》《金光明》《十地〈維摩〉》等義 疏並行於世。

曇影

按《高僧傳》,「曇影,或云北人,不知何許郡縣。性虛靜,不 甚交遊。而安貧志學,舉止詳審,過似淹遲。而神氣駿 捷,志與形反。能講《正法華經》及光讚般若,每法輪一 轉,輒道俗千數。後入關中,姚興大加禮接。及什至長 安,影往從之,什謂興曰:『昨見影公,亦是此國風流標 望之僧也』。」興敕住逍遙園,助什譯經。初出《成實論》,凡 諍論問答,皆次第往返。影恨其支離,乃結為五番竟, 以呈什。什曰:「大善!深得吾意。」什後出《妙法華經》,影既 舊所命宗,特加深思,乃著《法華義疏》四卷,并注《中論》。 後山棲隱處,守節塵外,修功立善,愈老愈篤。以晉義 熙中卒,春秋七十矣。

僧叡

按《蓮社高賢傳》:「法師僧叡,冀州人。遊學諸方。嘗行經 蜀西界,為人所掠,使牧羊。有商客異之,疑是沙門,及 問以經義,無不綜達,即出金贖之。後遊歷天竺諸國, 還至關中,從羅什諮稟經義。羅什翻《法華經》,以竺法 護本云『天見人,人見天』。什曰:『以此言過質耳』。叡曰:『將 非人天兩接,兩得相見』?什喜,遂用其文。久之來入廬」 山,依遠公修淨業。既而適京師,止烏衣寺,講說眾經, 聽者推服。宋彭城王義康要入第受戒,師曰:「禮聞來 學。」王乃入寺,祗奉戒法。王以貂裘奉師,常用敷坐。王 密以錢三萬貫買之,師曰:「此雖非所宜服,然王之所 施,不可棄也。」王聞,益加敬謝。靈運篤好佛理,殊方俗 音,多所通解。嘗以經中字音求證於師,因為著《十四 音訓梵》。漢昭烈元嘉十六年,無疾,告眾曰:「吾將行矣。」 即面西合掌而亡。眾見臥內有金蓮花,倏爾而隱,春 秋八十五。

按《高僧傳》:釋僧叡,魏郡長樂人也。少樂出家,至年十 八,始獲從志,依投僧賢法師為弟子。謙虛內敏,學與 時競。至年二十二,博通經論。嘗聽僧朗法師講《放光 經》,屢有譏難。朗與賢有濠上之契,謂賢曰:「叡比格難, 吾,累思不能通,可謂賢弟子也。」至年二十四,遊歷名 邦,處處講說,知音之士,負袠成群。常歎曰:「經法雖少, 足識因果;禪法未傳,庴心無地。」什後至關,因請出《禪 法要》三卷,始是鳩摩羅陀所製,末是馬鳴所說,中間 是外國諸聖共造,亦稱菩薩禪。叡既獲之,日夜修習, 遂精練五門,善入六靜。偽司徒公姚嵩深相禮貴,姚 興問嵩:「叡公何如?」嵩答:「實鄴衛之松柏。」興敕見之,公 卿皆集,欲觀其才器。叡風韻窪隆,含吐彬蔚,興大賞 悅,即敕給俸恤吏,力人輿。興後謂嵩曰:「乃四海之標 領,何獨鄴衛之松柏。」於是美聲遐布,遠近歸德。什所 翻經,叡並參正。後出《成實論》,令叡講之。什謂叡曰:「此 諍論中有七處文破《毗曇》,而在言小隱,若能不問而 解,可謂英才。」至叡啟發幽微,果不諮什,而契然懸會。 什歎曰:「吾傳譯經論,得與子相值,真無所恨矣。」著《大 智論》《十二門論》《中論》等序,並注《大小品》《法華》《維摩》《思 益、自在王禪經》等序,皆傳於世。初,叡善攝威儀,弘讚 經法,常迴此諸業,願生安養。每行住坐臥,不敢正背 西方。後自知命盡,忽集僧告別,乃謂眾曰:「平生誓願, 願生西方。如叡所見,或當得往,未知定免狐疑城不 但身口意業或相違犯,願施以大慈,為永劫法朋也。」 於是入房洗浴,燒香,禮拜還座,向西方合掌而卒。是 日同寺咸見五色香煙從叡房出,春秋六十七矣。時 又有沙門僧楷,與叡公同學,亦有高名云。

道恆附道標

按《高僧傳》:「道恆,藍田人。年九歲,戲于路,隱士張忠見 而嗟曰:『此小兒有出人之相,在俗必有輔政之功,處 道必能光顯佛法,恨吾老矣,不得見之』。」恆少失二親, 事後母以孝聞。家貧無蓄粒,常手自畫繢,以供膳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