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人自在,何能不一現。」應聲見高,飛空而至,達頂禮求 哀,願見救護。高曰:「君業重難救,當可如何?自今已後, 依方等懺悔,當得輕受。」達曰:「脫得苦報,願見矜救。」高 曰:「不忘一切,寧獨在君?」達又曰:「法師與崇公並生何 處?」高曰:「吾願生惡世,救護眾生。即已,還生閻浮提。崇 公常祈安養,已果心矣。」達又問:「不審法師已階何地?」 高曰:「我諸弟子,自有知者。」言訖,奄然不見。達密訪高 諸弟子,咸云是得忍菩薩。至偽太平七年,拓跋燾果 毀滅佛法,悉如高言。時河西國沮渠牧犍時有沙門 曇曜,亦以禪業見稱,偽太傅張潭服膺師禮。

慧通

按《高僧傳》:慧通,關中人,少止長安太后寺,蔬食持咒, 誦《增一阿含經》。初從涼州禪師慧紹諮受禪業,法門 觀行,多所遊刃。常祈心安養,而欲棲神彼國。微疾,乃 於禪中見一人來,形甚端嚴,語通言:「良時至矣。須臾 見無量壽佛,光明暉然。通因覺禪,具告同學所見。言 訖便化,異香在房,三日乃歇。春秋五十九矣。」

僧隱附成具

按《高僧傳》:「僧隱姓李,秦州隴西人。家世正信。隱年八 歲出家,便能長齋,至十二年蔬食。及受具戒,執操彌 堅。常遊心律苑,妙通十誦,誦《法華》《維摩》。聞西涼州有 元高法師,禪慧兼舉,乃負笈從之。于是學盡禪門,深 解律要。高公化後,復西遊巴蜀,專任弘通。頃之東下, 止江陵琵琶寺,又諮業於慧徹。徹名重當時,道扇方」 外,隱研訪少時,備窮經律,禪慧之風,被於荊楚。州將 山陽王劉休祐及長史張岱並諮稟戒法。後刺史巴 陵王休若及建平王景素,皆稅駕禪房,屈膝恭禮。後 臥疾少時,問侍者曰:「日中未?」答云:「已中。」乃索水漱口, 顏貌怡然,忽爾從化,春秋八十矣。時江陵上明寺復 有成具律師,亦善《十誦》及《雜心》《毗曇》等。

道房

按《高僧傳》:「道房姓張,廣漢五城人。道行清貞,少善律 學,止廣漢長樂寺,每禮佛燒香,香煙直入佛頂。又勤 誨門人,改惡行善,其不改者,乃為之流泣。後卒所住, 春秋一百二十歲矣。」

僧周附僧亮

「按《高僧傳》,僧周,不知何許人,姓高烈,有奇志操,而韜 光晦跡,人莫能知,常在嵩山頭陀坐禪。魏虜將滅佛 法,周謂門人曰:『大難將至』。乃與眷屬數十人共入寒 山。山在長安西南四百里,嵠谷險阻,非軍兵所至,遂 卜居焉。俄而魏虜肆暴,停者悉斃。其後尋悔,誅滅崔 氏,更興佛法。偽永昌王鎮長安,奉旨將更修立,訪求」 沙門。時有說寒山有僧,德業非凡,王即遣使徵請。周 辭以老疾,令弟子僧亮應命出山。周後將殂,告弟子 曰:「吾將去矣。」其夕見火從繩床後出燒身,經二日方 盡,煙炎張天,而房不燼。弟子收遺灰,架以磚塔。弟子 僧亮,姓李,長安人,受業於僧周。初永昌王請僧,無敢 應者,咸以言佛法初興,疑有不測之慮,亮曰:「像運寄 人,正在今日。若被誅剪,自身當之;如其獲全,則道有 更振之期。」又僧周加勸,於是隨使至長安。未至之頃, 王及人民灑掃街巷,比室候迎。王親自枉道,接足致 敬。亮為陳誡禍患,訓示因果,言約理諧,和而且切。聽 者悲喜,各不自勝。於是修復故寺,延請沙門。關中大 法更興,亮之力也。

僧弼

按《高僧傳》:「僧弼,本吳人,性度虛簡,儀止方直。少與龍 光、曇幹同遊長安,從什受學。愛日惜力,竭有深思。什 嘉賞特深,使預參譯。後遊歷名邦,備矚風化。時有請 弼為寺主,弼曰:『至道不弘,淳風日緬,自非定慧兼足, 無以鎮立風猷。且當隨緣致益,何得獨善一寺?後居 楚郢十有餘年,訓誘經戒,大化江表。河西王沮渠蒙』」 遜遠挹風名,遣使通敬,䞋遺相續。後下都,止彭城寺。 文皇器重,每延講說。宋元嘉十九年卒,春秋七十有 八矣。

道照附慧明

按《高僧傳》:「『道照,姓麴,西平人。少善尺牘,兼博經史。十 八出家,止京師祇洹寺。披覽群典,以宣唱為業。音吐 嘹亮,洗悟塵心,指事適時,言不孤發,獨步于宋代之 初。宋武帝嘗於內殿齋,照初夜略敘百年迅速,遷滅 俄頃,苦樂參差,必由因果。如來慈悲六道,陛下撫矜 一切』。帝言善。久之,齋竟,別䞋三萬。臨川王道規從受」 《五戒》,奉為門師。宋元嘉十年卒,年六十六。昭弟子慧 明,姓焦,魏郡人,神情俊邁,祖習師風,亦有名當世。

僧詮

按《高僧傳》,「僧詮姓張,遼西海陽人。少遊燕齊,遍學外 典,弱冠方出家。復精練三藏,為北土學者之宗。後過 江,止京師,鋪筵大講,化洽江南。吳郡張恭請還吳講 說,姑蘇之士並慕德歸心。初止閑居寺,晚憩虎丘山。 詮先于黃龍國造丈六金像,入吳又造人中金像,置 於虎丘山之東寺。詮性好檀施,周贍貧乏,清確自守」, 居無縑幣。後平昌孟顗於餘杭立方顯寺,請詮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