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僧部列傳六

  宋二

  道敬              法平附法等

  道生附寶林 法寶 惠生   慧義附僧睿

  曇無竭             僧苞附法和

  曇弘              慧詢

  佛馱什             法莊

  慧觀附僧馥 法業      曇摩蜜多

  畺良耶舍附僧伽達哆僧伽羅多哆僧含附道含

  僧伽跋摩            求那跋陀羅附阿那摩低

  慧嚴附法智         浮陀跋摩

  法成              慧覽

  僧瑜              僧業附慧先

  慧慶              法宗

  道冏              智猛

  道淵              慧林

  慧靜              慧紹附僧要

  慧安附僧覽 法衛      普明

神異典第一百三十卷

僧部列傳六

宋二

道敬

按《蓮社高賢傳》:「法師道敬,瑯琊王氏。祖凝之刺江州, 遂從遠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經論,日記萬言。每歎戒 律終身難全,願淨六根,但稟一戒,以為得度之要。遠 公知其堅止,許之。篤志念佛,早夜弗替。遠公歸寂,乃 入若邪山。宋永初元年,謂眾曰:『先師見命,吾其行矣』。 即端坐唱佛而化。眾見光明滿室,彌時方滅。春秋五」 十二。

按《高僧傳》:「道敬避世出家,情愛丘壑,棲於若邪山,立 懸溜精舍。敬後為供養眾僧,乃捨具足,專精十戒云。」

法平附法等

按《高僧傳》:法平姓康,康居人寓居建業,與弟法等俱 出家,止白馬寺。為曇籥弟子,共傳師業。響韻清雅,運 轉無方。後兄弟同移祇洹,弟貌小醜而聲踰於兄。宋 大將軍於東府設齋,一往以貌輕之,及聞披卷三契, 便扼腕神服,乃歎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信矣。」後東 安嚴公發講等作《三契經》竟,嚴徐動麈尾曰:「如此讀 經,亦不減發講。」遂散席。明更開題,議者以為相成之 道也。兄弟並以元嘉末卒。

道生附寶林 法寶 惠生

按《蓮社高賢傳》:「法師道生,魏氏鉅鹿人。幼從竺法汰 出家,披對經誥,一覽能誦。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 明辨,雖宿望莫敢酬抗。初依廬山,常以入道之要,慧 解為本,乃與僧叡、慧嚴、慧觀等遊學長安,從羅什受 業。關中僧徒咸仰神悟。嘗喟然嘆曰:『自經典東流,譯 人重阻,多滯權文,鮮通圓義,若忘筌得魚,始可與言 道矣』。」於是校閱真俗,精練空有,研思因果,乃立善不 受報及頓悟成佛義。又著《二諦論》《佛性常有論》《佛無 淨土論》《應有緣論》,並籠罩舊說,妙有淵旨。守文之徒, 嫌嫉竟起。師又以法顯三藏所翻《泥洹經》本先至,經 云:「除一闡提,皆有佛性。」師云:「『夫稟質二儀,皆有涅槃, 止因闡提,含生之類,何得獨無佛性』?蓋是經來未盡 耳。」乃喝:闡提之人,皆得成佛。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 舊學僧黨,以為背經,遂顯大眾,擯而遣之。師正容誓 之曰:「若我所說背經,當見身癘疾。若與實相不背,願 舍壽之日。」踞師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後大經至《聖行 品》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猶有佛性。」於是諸師皆為 媿服。師被擯南還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至 闡提處,則說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群石 皆為點頭。旬日,學眾雲集,忽雷震青園佛殿,有龍升 天,因改寺曰龍光。師於寺請罽賓律師,譯《沙彌塞律》 傳於世。既而辭眾,復投廬山預蓮社。久之還都,止青 霞寺。宋文帝大會,沙門龍御地筵食至良久,眾疑過 中。帝曰:「始可中耳。」生乃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 非中?」遂舉箸而食。一眾從之,莫不歎其機辯。時王弘、 范泰、顏延之,並挹敬風猷,相從問道。元嘉十一年十 二月庚子,於廬山升座,說法將畢,眾見麈尾紛然墜 地,隱几而化,宛若入定。諸師聞之,益信前誓有證。翌 日,葬於廬山之西阜。初,關中僧肇始註《維摩詰經》,世 咸玩味,師乃更發深旨,人服其妙。所述《維摩詰》《法華 泥洹》小品諸經,皆有義疏。時以師能推闡提得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