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遂成連理奇樹。識者以為娑羅寶樹,克炳泥洹,瑜之 庶幾,故見斯證。因號為「雙桐沙門。」吳郡張辯為平南 長史,親睹其事,具有傳讚。

僧業附慧先

按《高僧傳》,「僧業姓王,河內人。幼而聰悟,博涉眾典。後 遊長安,從什公受業。見新出《十誦》,遂專功此部。雋發 天然,洞盡深奧。什歎曰:『後世之優波離也』。」值關中多 難,避地京師。吳國張邵挹其貞素,乃請還姑蘇,為造 閒居寺。地勢清曠,環帶長川。業居宗秉化,訓誘無輟, 三吳學士,輻湊肩聯。又以講道餘隙,屬意禪門,每一 端坐,輒有異香充塞房中。近業坐者,咸所共聞,莫不 歎其神異。昔什公在關,未出《十誦》,乃先譯《戒本》及流 支入秦,方傳大部。故《戒心》之與大本,其意正同。在言 或異,業乃改正,一依大本。今之傳誦,二本雙行。業以 元嘉十八年卒於吳中,春秋七十有五。業弟子慧先, 襲業風軌,亦數當講說。

慧慶

按《高僧傳》:「慧慶,廣陵人。出家止廬山寺。學通經律,清 潔有戒行。誦《法華》《十地》《思益》《維摩》,每夜吟諷,常聞闇 中有彈指讚歎之聲。嘗於小雷遇風波,船將覆沒,慶 唯誦經不輟,覺船在浪中,如有人牽之,倏忽至岸。於 是篤勵彌勤。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有二。」

法宗

按《高僧傳》:法宗,臨海人。少好遊獵,嘗於剡遇射孕鹿 墮胎,鹿母銜箭,猶就地舐子。宗乃悔悟,知貪生愛子, 是有識所同。於是摧弓折矢,出家業道。常分衛自資, 受一食法,蔬苦六時,以悔先罪。誦《法華維摩》,常升臺 諷詠,響聞四遠。士庶稟其歸戒者三千餘人。遂開拓 所住,以為精舍,因誦為目,號曰「法華臺」也。宗後不測 所終。

道冏

按《高僧傳》:「道冏姓馬,扶風人。初出家,為道懿弟子。懿 病,嘗遣冏等四人至河南霍山採鍾乳,入穴數里,跨 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亡,冏判無濟理。冏素誦《法 華》,唯憑誠此業,又存念觀音,有頃,見一光如螢火,追 之不及,遂得出穴。於是進修禪業,節行彌深,頻作數 過普賢齋,並有瑞應。或見梵僧入坐,或見騎馬人至」, 並以未及暄涼,倏忽不見。後與同學四人,南遊上京, 觀矚風化。夜乘冰渡河,中道冰破,三人沒死。冏又歸 誠觀音,乃覺腳下如有一物,自復見赤光在前,乘 光至岸達都,止南澗寺,常以般舟為業。嘗中夜入禪, 忽見四人御車至房,呼令上乘。冏欻不自覺,已見身 在郡後沈橋間。見一人在路坐胡床,侍者數百人,見 冏驚起。冏曰:「坐禪人耳。」彼人因謂左右曰:「向止令知 處而已,何忽勞屈法師?」於是禮拜執別,令人送冏還 寺,扣門良久方開。入寺,見房猶閉,眾咸莫測其然。宋 元嘉二十年,臨川康王義慶攜往廣陵,終於彼也。

智猛

按《高僧傳》:「智猛,雍州京兆新豐人。稟性端明,厲行清 白。少襲法服,修業專至,諷誦之聲,以夜繼日。每聞外 國道人說天竺國有釋迦遺跡及方等眾經,常慨然 有感,馳心遐外,以為萬里咫尺,千載可追也。遂以偽 秦弘始六年甲辰之歲,招結同志沙門十有五人,發 跡長安,渡河跨谷三十六所,至涼州城。出自陽關,西」 入流沙,陵危度險,有過前倍。遂歷鄯善、龜茲、于闐諸 國,備矚風化。從于闐西南行二千里,始登蔥嶺,而九 人退還。猛與餘伴進行千七百里,至波淪國。同侶竺 道嵩又復無常,將欲闍毗,忽失屍所在。猛悲歎驚異, 於是自力而前,與餘四人共度雪山,渡辛頭河,到罽 賓國。國有五百羅漢,常往反阿耨達池,有大德羅漢, 見猛至,歡喜。猛諮問方土,為說四天下事。猛又於奇 沙國見佛文石唾壺,又於此國見佛缽,光色紫紺,四 際畫然。猛香華供養,頂戴發願:缽若有應,能輕能重。 既而轉重,力遂不堪,及下案時,復不覺重,其道心所 應如此。復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惟羅衛國,見佛髮、 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跡,炳然具存。又睹泥洹堅固 之林,降魔菩提之樹,猛喜心內充,設供一日,兼以寶 蓋大衣覆降魔像。其所遊踐,究觀靈變,天梯龍池之 事,不可勝數。後至華氏國阿育王舊都,有大智婆羅 門,名羅閱宗,舉族弘法,王所欽重,造純銀塔,高三丈。 既見猛至,乃問秦地有大乘學不?猛答:「悉大乘學。」羅 閱驚歎曰:「希有希有!將非菩薩往化耶?」猛於其家得 《大泥洹》梵本一部,又得《僧祇律》一部,及餘經梵本,誓 願流通,於是便反。以甲子歲發天竺,同行三伴,於路 無常,唯猛與曇纂俱還涼州,出《泥洹》本得二十卷。以 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七月造傳,記所遊歷。元嘉 末,卒於成都。余歷尋遊方沙門,記列道路,時或不同; 佛缽《頂骨》,處亦乖爽。將知遊往天竺,非止一路,頂缽 靈跡,時屆異土,故傳述見聞,難以例也。

道淵

按《高僧傳》:「道淵姓寇,不知何許人。出家止京師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