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僧部列傳七

  宋三

  道汪附普明 道誾    慧靜

  法愍附僧宗       道亮附靜林 慧隆

  梵敏附僧籥       道溫附僧度 慧定 僧嵩

  曇斌附曇濟 曇宗    慧亮

  僧鏡附曇隆       僧瑾附曇度 元運

  道猛附道堅 慧彎 慧敷 僧訓 道明

  超進附曇機 道憑    法瑤附曇瑤

  道猷附道慈 慧整 覺世 慧通

  僧璩附道表       道儼附僧曜

  道慧            僧饒附超明 明慧

  智宗            僧慶

  僧遠附道憑 法令 慧泰 曇穎

  慧璩            慧益

  曇宗附僧意       曇光

  僧亮            僧覆

  道營附慧祐       淨度

  僧從            法期附道果

  道法            普恆

  慧猷            智一

神異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僧部列傳七

宋三

道汪附普明 道誾

按《高僧傳》:「道汪姓潘,長樂人。幼隨叔在京,年十三投 廬山遠公出家,研綜經律,雅善涅槃,蔬食數十餘年。 嘗行梁州,道汪為羌賊所圍,垂失衣缽。汪與弟子數 人,誓心共念《觀世音》,有頃,覺如雲霧者覆汪等身,群 盜推索不見,於是獲免。後聞河間元高法師禪慧深 廣,欲往從之,中路值吐谷渾之難,遂不果行。於是旋」 於成都。徵士費文淵初從受業,乃立寺於州城西北, 名曰祇洹,化行巴蜀,譽洽朝野。梁州刺史申坦與汪 有舊,坦後致故,汪將往省之,仍欲停彼。費文淵乃上 書刺史張悅曰:「道汪法師識行清白,風霜彌峻,卓爾 不群,確焉難拔。近聞梁州遣迎,承教旨許去,闔境之 論,僉曰非宜。鄙州邊荒,僧尼出萬,禪戒所資,一焉是 賴。豈可水失其珠,山亡其玉?願鑒道俗之誠,令四輩 有憑也。」悅即敦留,遂不果行。悅還都,具向宋孝武,述 汪德行,帝即敕令迎接,為中興寺主。汪乃因悅固辭 以疾,遂獲免。于是謝病下帷,絕窺人世。後劉思考臨 州,大設法祀,請汪講說,乃應請。或問:「法師常誓守靜, 何以虧節?」答曰:「劉公篤信,方欲大法憑之,何辭小勞 耶?」先是,峽中人每于石岸之側,見神光夜發。思考以 大明之中,請汪于光處起寺,即崖鐫像,因險立室。行 途瞻仰,咸發淨心。後王景茂請居武擔寺為僧主,勖 眾清謹,白黑歸依。以宋泰始元年卒于所住,顧命令 闍維之,劉思考為起塔于武擔寺門之右。景和元年, 蕭惠開西鎮成都,承汪高譽,思共講道,行至中途,聞 汪已逝,乃歎曰:「惜也,吾不及其人。文舉之追康成,曾 何足道!」其為時賢所惜如此。時蜀江陽寺釋普明、長 樂寺釋道誾,並戒德高明。明蔬食誦經,苦節通感。誾 學兼內外,尢善談吐,吳國張裕請為戒師云。

慧靜

按《高僧傳》:「慧靜姓邵,吳興餘杭人。居貧,履操厲行精 苦,風姿秀整,容止可觀。始遊學廬山,晚還都,進業解, 兼內外,偏善涅槃。初住冶城寺,顏延之、何尚之並欽 慕風德,顏延之每歎曰:『荊山之玉,惟靜是焉。及子竣 出鎮東州,攜與同行,因棲於天柱山寺。及大明之中, 又遷居剡之法華臺,後憩東仰山,處處盤遊,並以弘』」 法為務,年過知命,志節彌堅。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 有八。所著《文翰集》為十卷。

法愍附僧宗

按《高僧傳》:「法愍,北人。弱年慕道,篤志經籍。十八出家, 便遊踐州國,觀風味道,《波若數論》及諸經律,皆所遊 刃。後憩江夏郡五層寺。時沙門僧昌於江陵城內立 塔,刺史謝晦欲壞之。愍聞,故往諫晦,晦意不止。愍於 是隱跡於長沙麓山,終身不出。晦乃率儀至寺,厚賜 酒肉,嚴鼓振威,斬斫形像。俄而雲霧暗天,風塵四起」, 晦驚懼而走。後以叛逆誅滅。隊人丁法成、史僧雙見 身癩病,餘多犯法而死。愍乃著《顯驗論》以明因果,并 注《大道地經》。後卒於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 立碑頌德。時始興郡靈化寺有比丘僧宗,亦博涉經 論,著《法性》《覺性》二論云。

道亮附靜林 慧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