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90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生,功有歸也。」超曰:「興雲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貧道何

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興雲,不能降雨,是故相 請耳。」遂許之。神倏然而去。超乃南行,經五日至赤亭 山,遙為龍咒願說法。至夜群龍悉化作人,來詣超所 禮拜。超便說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降雨,乃 相看無言。其夜,又與超夢云:本因忿立誓,法師既導 之以善,輒不敢違命,明日晡時當降雨,超明旦即往 臨泉寺,遣人告縣令,辦船於江中,轉《海龍王經》。縣令 即請僧浮船石首,轉經纔竟,遂即降大雨,高下皆足, 歲以獲收。超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十有四。

智稱附慧超

按《高僧傳》,智稱姓裴,本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 之後也。祖世避難,寓居京口。稱幼而慷慨,頗好弓馬。 年十七,隨王元謨甲坦討獫狁,每至交兵血刃,未嘗 不心懷惻怛,痛深諸己。卻乃歎曰:「害人自濟,非仁人 之志也。」事寧解甲,遇讀《瑞應經》,乃深生咸悟,知百年 不期,國城非重,乃投南澗禪房宗公,請受五戒。宋孝 武時,迎益州印禪師下都供養,稱便束意歸依,印亦 厚相將接。及印返汶江,因扈遊而上,於蜀裴寺出家, 印為之師。時年三十有六,乃專精律部,大明《十誦》,又 誦《小品》一部。後東下江陵,從隱、具二師更受禪律。值 義嘉搆亂,乃移上京師,遇穎公於興皇講律。稱諮決 隱遠,發言中詣,一時之席莫不驚嗟。定林法獻於講 席相值,聞其往復清元,仍攜止山寺。於是溫誦小品, 研搆毗尼。後餘杭寶安寺釋僧志請稱還鄉開講《十 誦》,雲棲寺復屈為寺主,稱乃受任。少時,舉其綱目,示 以憲章。頃之反都,文宣請於普弘講律,僧眾數百,皆 執卷承旨。稱「辭家入道,務遣繁累,常絕慶弔,杜塞人 事。每有凶故,秉戒節」哀,唯行道加勤,以終期功之制。 朱方沙門慧始請稱還鄉講說,親里知舊皆來問訊。 悉慇懃訓勖,示以孝慈。臨別涕泣,固留不止。還京,憩 安樂寺法輪,常轉講《大本》四十餘遍。齊永元三年卒, 春秋七十有二。著《十誦義記》八卷,盛行於世。弟子僧 辯等樹碑於安樂寺,稱弟子聰、超二人最善毗尼,為 門徒所挹。

僧侯附慧溫

按《高僧傳》:「僧侯姓龔,西涼州人。年十八,便蔬食禮懺。 及具戒之後,遊方觀化。宋孝建初,來至京師,誦《法華》 《維摩》、金光明,常二日一遍,如此六十餘年。蕭惠開入 蜀,請法同遊。後惠開協同義嘉,負罪歸闕。侯乃還都, 於後岡創立石室,以為安禪之所。自息慈以來,至於 捨命,魚肉葷辛,未嘗近齒,腳影小蹉,輒空齋而過。齊」 永元二年,微覺不愈,至中不能食,乃索水漱口,合掌 而卒,春秋八十有九。時普弘有釋慧溫,亦誦《法華》《維 摩》《首楞嚴》,蔬苦有高節。

慧重

按《高僧傳》:「慧重姓閔,魯國人,僑居金陵。早懷信悟,有 志從道。願言未遂,以長齋菜食,每率眾齋會,常自為 唱導。如此累時,乃上聞於宋孝武。大明六年,敕為新 安寺出家,於是專當唱說。稟性清敏,識悟深沉,言不 經營,應時若瀉。凡預聞者,皆留連信宿,增其懇詣。後 移止瓦官禪房。永明五年卒,年七十三。時瓦官復有」 釋法覺,又敦慧重之業,亦擅名齊代。

法慧附曇遊

按《高僧傳》:「法慧,本姓夏侯氏,少而秉志精苦,律行冰 嚴。以宋大明之末,東遊禹穴,隱於天柱山寺,誦《法華》 一部。蔬食布衣,志耽人外,居閣不下三十餘年。王侯 稅駕,止拜房而反。唯汝南周顒以信解兼深,特與相 接。時有慕德希禮,或因顒介意,時一見者。以齊建武 二年卒於山寺,春秋八十有五。時若耶懸溜山有釋」 《曇遊》者,亦蔬食誦經,苦節為業。

曇遷

按《高僧傳》,「曇遷,姓支,本月支人,寓居建康。篤好元儒, 遊心佛義,善談莊老,并注十地。又工正書,常布施題 經,巧于轉讀,有無窮聲韻。梵製新奇,特拔終古。彭城 王義康、范曄、王曇首並皆遊狎。遷初止祇洹寺,後移 烏衣寺。及范曄被誅,門有十二喪,無敢近者。遷抽貨 衣物,悉營葬送。孝武聞而歎賞,謂徐爰曰:『卿著《宋書》, 勿遺此士』。」王僧虔為湘州及三吳,並攜共同遊。齊建 元四年卒,年九十九。時有道場寺釋法暢、瓦官寺釋 道琰,並富聲哀婉,雖不競遷等,抑亦次之。

曇智

按《高僧傳》,「曇智姓王,建康人。出家止東安寺。性風流, 善舉止,談莊老,經論書史,多所綜涉。既有高亮之聲, 雅好轉讀。雖依擬前宗,而獨拔新異。高調清徹,寫送 有餘。宋孝武、蕭思話、王僧虔等並深加識重。僧虔臨 湘州,攜與同行。蕭守吳,復招同入齊。永明五年,卒於 吳國,年七十九。」

法鏡

按《高僧傳》:「法鏡姓張,吳興烏程人。幼而樂道,事未獲 從,值慧益燒身,啟帝度二十人,鏡即預其一也。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