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0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戒範致稱。神情敏悟,鑒徹過人。後遊學京師,備貫眾

典,《涅槃》《法華》《維摩》大品,並探索微隱,思發言外,因以 腳疾西遊,乃造徐州,從僧淵法師更受《成實論》,遂精 通此部,獨步當時。魏主元宏聞風餐挹,遣使徵請。既 達平城,大開講席。宏致敬下筵,親管理味。於是停止」 偽都。法化相續。學徒自遠而至。千有餘人。以偽太和 十三年卒於魏國。即齊永明六年也。撰《成實論大義 疏》八卷。盛傳北土。

道慧附元趣 僧達

按《高僧傳》:「道慧姓王,餘姚人,寓居建業,十一出家,為 僧遠弟子,止靈曜寺。至年十四,讀《廬山慧遠集》,乃慨 然歎息,恨有生之晚,遂與友人智順泝流千里,觀遠 遺跡。於是憩廬山西寺,涉歷三年,更還京邑。時王彧 辨三相義,大聚學。僧慧時年十七,便發問數番,言語 元微,詮牒有次,眾咸奇之。後受業於猛、斌二法師。猛」 嘗講《成實》,張融構難重疊,猛稱疾不堪多領,乃命慧 令答之。融以慧年少,頗協輕心。慧乘機挫銳,言必詣 理,酬酢往還,綽有餘裕。善《大乘明數論》,講說相續,學 甚盛,區別義類,始為章叚焉。褚澄、謝超宗名重當時, 並見推禮。慧以母年老,欲存資奉,乃移憩莊嚴寺。母 憐其志,復出家為道捨宅為福不遠「精舍。」慧以齊建 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臨終呼取麈尾授友人智 順,順慟曰:「如此之人,年不四十,惜矣!」因以麈尾內棺 中而殮焉。葬於鍾山之陽。陳郡謝超宗為造碑銘。時 莊嚴復有元趣、僧達,並以學解見稱。趣博通眾經,兼 精內外,而尤善席上風軌可欣。達少而頭白,時人號 曰白頭達。亦博解眾典,尤精往復,而性剛忤物,被擯 長沙。

僧鍾附曇讖 曇遷 僧表 僧最 敏達 僧寶

按《高僧傳》,「僧鍾,姓孫,魯郡人。十六出家,居貧履道嘗 至壽春,導公見而奇之。譙郡王鄴重其志操,供以四 事。後請講百論,導往聽之,乃謂人曰:『後生可畏,真不 虛矣』。鍾妙善《成實》《三論》《涅槃》《十地》等。後南遊京邑,止 於中興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來聘,會於寺內。帝以 鍾有德聲,敕令酬對,往復移時,言無失措。日影小晚」, 鍾不食。固問:「何以不食?」鍾曰:「古佛道法,過中不餐。」固 曰:「何為聲聞耶?」鍾曰:「應以聲聞得度者,故現聲聞。」時 人以為名答。爾後盤桓講說,稟聽成群。齊文惠太子、 竟陵文宣王數請南面,齊永明七年卒,春秋六十。時 與鍾齊名比德者,曇讖、曇遷、僧表、僧最、敏達、僧寶等, 並各善經論,悉為文宣所敬,迭興講「席矣。」

道盛

按《高僧傳》:「道盛姓朱,沛國人。幼出家務學,善涅槃、維 摩,兼通《周易》。始住湘州,宋明承風,敕令下京,止彭城 寺。謝超宗一遇,遂敬以師禮,乃著《述交論》及《生死本 無源論》等。後憩天保寺,齊高帝敕代曇度為僧主。丹 陽尹沈文季素奉黃老,排嫉能仁,乃建義符僧局,責 僧屬籍,欲沙簡僧尼。由盛綱領有功,事得寧寢。後沈」 文季故於天保寺設齋,令陸修靜與盛論議。盛既理 有所長,又辭氣雋發,嘲謔往還,言無蹔屈,靜意不獲 伸,恧焉而退。盛以齊永明中卒,春秋六十餘矣。

弘充附法鮮

按《高僧傳》:「弘充,涼州人。少有志力,通莊老,解經律。大 明末過江,初止多寶寺,善能問難,先達多為所屈。後 自開法筵,鋒鏑互起。充既思入元微,口辨天逸,通疑 釋滯,無所間然。每講《法華》、十地,聽者盈堂。宋太宰江 夏文獻王義恭雅重之。明帝踐祚,起湘宮寺,請充為 綱領,於是移居焉。於時湘宮又有法鮮比丘,亦聰哲」 有思力,與充齊名。充以齊永明中卒,春秋七十有三。 注《文殊問菩提經》及注《首楞嚴經》。

智林

按《高僧傳》:「智林,高昌人。初出家,為亮公弟子。幼而崇 理好學,負袠長安,振錫江豫,博採群典,特善雜心。及 亮公被擯,弟子十二人皆隨之嶺外,林乃憩踵番禺, 化清海曲。至宋明之初,敕在所資給,發遣下京,止靈 基寺,講說相續,稟服成群,申明二諦義,有三宗不同。 時汝南周顒又作《三宗論》,既與林意相符,深所欣慰」, 乃致書於顒曰:「近聞檀越敘二諦之新意,陳三宗之 取捨,聲殊恆律,雖進物不速。如貧道鄙懷,謂天下之 理,惟此為得,不如此非理也。是以相勸,速著紙筆。比 見往來者,聞作論已成,隨喜充遍,特非常重。又承檀 越恐立異當時,干犯學眾,製論雖成,定不必出。聞之 矍然,不覺興臥。此義旨趣,似非初開」妙音中絕六十 七載,理高常韻,莫有能傳。貧道年二十時,便忝得此 義,常謂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竊每歡喜,無與共之。年 少見長安耆老,多云關中高勝,乃舊有此義。當法集 盛時,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既犯越常情,後進聽 受,便自甚寡。傳過江東,略無其人。貧道捉麈尾已來, 四十餘年,東西講說,「謬重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錄。 惟有此途,白黑無一人得者。貧道積年,乃為之發病。 既痾衰末命,加復旦夕西旋,顧惟此道,從今永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