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13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居心,崇仰師轍。仁壽置塔,敕令送舍利於越州大禹

寺。民庶歡躍,欣見遺身。未及出間,光自湧現,青、黃、赤、 白,四色昭彰,流溢於外,七眾嗟慶,勝心屢動。又於山 側獲紫芝一枚,長二尺三寸,四枝三蓋,光色鮮奇。還 返京都,大弘法席。常聽學士一百餘人,並得領袖當 時,親承音誥。大業之始,召入東都,於內道場敷散如 故。偽鄭擁逼,同固洛濱。武德初年,蒙敕延勞,還歸京 室,重弘經論,更啟蒙心。今上昔在弘義,欽崇明德,延 入宮中,通宵法論,亟動天顏,䞋賜豐美,乃令住勝光 此寺即秦國之供養也,故以居焉。晚以素業所資,慧 門初闢,追崇淨影,仍就講說。又捨所遺,圖遠形相,常 存敬禮,用光師範。以貞觀初年,因疾纏身,無由取逝, 乃隱避侍人,自縊而卒。在於住寺,春秋七十有餘矣。 相為人敦素,形色鮮白,眉目濃朗,儀止閑泰,商搉名 理,接頓詞義,有神彩矣。

寶襲附曇恭 明洪

按《續高僧傳》:「寶襲,貝州人,雍州三藏僧休法師之弟 子。休聰達明解,神理超逸。齊末馳聲,廣於東土。周平 齊日,隱淪本州。天元嗣立,創開佛法。休初應召為菩 薩僧,與遵遠等同居陟岵。開皇七年,召入京輦,住興 善寺。襲十八歸依,誦經為業。後聽經偏以智度為宗, 布響關東,高聞時傑。從休入京,訓勗為任。開皇十六」 年,敕補為大論眾主,於通法寺四時講化,方遠《總集》, 逮仁壽造塔,又敕迭舍利於嵩州嵩嶽寺。初雲霧暗 合,七日蒙昧。襲乃擎爐發誓,願將限滿,下舍利時,得 見日彩。俄而所期既至,天開光耀,日當正午,既副情 望,遂即藏翳。末。又送於邢州汎愛寺。忽於函上見諸 佛菩薩等像及以光明,周滿四面,不可殫言。通於二 日,光始潛沒,而諸相猶存。及當下時,又見臥像一軀, 赤光踴起。襲欣其所感,圖而奉敬。至文帝升遐,起大 禪定,以名稱普聞,召而供養。武德末年,卒於住寺,春 秋八十矣。有弟子曇恭、明洪,皆善大論。恭少而機辯, 見解有名,屢講經論,京室稱善。護法匡弼,頗存聖言。 貞觀初年,敕徵為濟法上座,綱維僧務,傳芳季緒。後 召入弘福,又令知普光寺。任德為時須故,輪轉無定, 卒於任所。洪亦以榮望當時,紹宗師業,召入普光。時 復弘法,而專營浴供,月再洗僧繼踵安公,歸心慈氏 云。

慧遷

按《續高僧傳》:「慧遷,瀛州人也。好學專問,愛翫地論,以 為心賞之極。負錫馳騁,求慕郢匠。雖研精一部,而橫 洞百家,每至難理,則群師具敘。有齊之時,早扇名實, 又從遠公重流前業,義不再緣。《周經》一紀,併通《涅槃》 《地持》,並得講授。齊亡法毀,南奔陳國。大隋革運,又歸 鄉壤。行經洛下,還附遠焉。故業新聞,備填胸臆。及遠」 入關,從而來至。住大興善,弘敷為任。開皇十七年敕 立五眾,請遷為十地眾主,處寶光寺,相續講說,聲績 攸陳。仁壽二年,敕令送舍利於本鄉弘博寺。既至,掘 基入地六尺,感發紫光,散衝塔土。其相如燄,似今像 所佩者。又土上成字,墨文分明,云「轉輪王佛塔也。」見 此靈相,咸慶希逢。仁壽四年,又於海「州安和寺起塔。 掘深五尺,便獲白土,色逾於粉。遍滿坑中,復深八尺。 於白土內得白玉一枚,方餘徑尺,光潤難比。及將下 旦,放大光明,通照城郭,色如紅火。舍利出瓶,分為六 粒,現希有事,眾皆歎訝。」遷後頻開十地,京邑乃多,無 與比肩者。及大禪定興,召入處之。武德末年,卒於所 住,春秋七十有九矣。自遷之歿後,「《十地一部》,絕聞關 壤。道由人弘,於斯驗矣。有心之寄,誠可勵諸!」

慧覺附慧達 明幹

按《續高僧傳》:「慧覺,俗姓范氏,齊人也。達量通鑒,罕附 其倫。而儀形秀峙,眉目峰暎,衣服鮮潔,身長七尺,容 止溫弘,顧步淹融,鏘鏘然也。執持行路,莫不駐步迎 睇而目送者,其威儀感人如此。明華嚴十地,講席相 繼,流軌齊岱,榮名遠著,門學成風。大隋受禪,闡隆像 法。以文皇在周,既總元戎,躬履鋒刃,兵機失捷,逃難」 於并城南澤。後飛龍之日,追惟舊壤。開皇元年,乃於 幽憂之所,置武德寺焉。地惟泥濕,遍以石鋪,然始增 基,通於寺院。周閭千計,廊廡九重,靈塔雲張,景臺星 布。以覺識解騰譽,召而處之。弘闡法門,多以《華嚴》為 首。受悟請益,宏略遵於四宗。後被請高陽,允當講匠。 聽眾千餘,堂宇充溢,而來者不絕。遂「停法肆,待有堂 宇,方可弘導。」爰有施主,即為造千人講堂,締構斯須, 不月便就。既登法座,眾引充滿。覺威容弘雅,其狀若 神,談吐抑揚,汲引元隱,披釋沖洽,聽徒竦戴,誠博義 之弘量也。著《華嚴十地》《維摩》等疏,《井纘義章》一十三 卷,文質恢恢,條貫倫約,齊魏明德,咸誦行之。至武德 三年,會獫狁南侵,覺少有恙,通告門人曰:「吾其去矣。」 侍者曰:「今寇賊臨城,人路阻絕,知何處去?」答曰:「生死 道長,去留無日,明當別矣。」乃敕出身資為僧設食,與 眾取訣。通夜正念,精爽泠然。明相纔出,奄然從化,春 秋九十矣。初覺慧解之性,素蓄胸襟,福業攝生,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