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1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香讚歎之聲,聞於數十餘里。寺有一僧,睡居房內,眾 共喚之惛。不覺,竟不見光相。未幾便遇癘疾。咸言 宿業所致,遂有感見之差自妙之。云亡,光不復現,其 本佛骨,今仍在焉。昔齊武平末,鄴古城中白馬寺,此 是石趙時佛圖澄所造,本為木塔,年增朽壞。敕遣修 之。掘得舍利三粒,一赤一白一青,寶瓶盛之。京邑貴 賤共看,心至者颯然湧上,不信戲慢者倒傾亦不出。 時俗迴邪者眾。齊王舅廣武王胡長邕,曾染佛宗,敕 令還俗。雖居貴望,不捨具戒。置舍利於水缽,請乞行 道,即見三枚相逐水上旋器右行,七遍既滿,一時沉 下。邕與子弟更加深信而妙,講解《涅槃》以為恆業。敘 略綱致,久學者深會其源。分部文句,皆臨機約截,遍 遍皆異,所以學侶罕成,而為英傑者所美。化行河表, 重敬莫高。延及之鄉,酒肉皆絕。現生蔥韭,以土掩覆。 並非由教令而下,民自徙其惡矣。有學士曇延,承著 宗本,更廣其致焉。

慧善

按《續高僧傳》:「慧善幼出家,善法勝毗曇,住揚都棲元 寺,徵擊論道,四座驚神。會有梁末,序逃難江陵。承聖 季年,因俘秦壤,住長安崇華寺。義學之美,為周冢宰, 見知別修,供養敷導終老。以天和年卒於長安,時年 六十。善以《智度論》,每引小乘,相證成義,故依文次第, 散釋精理。譬諸星月助朗太陽,猶如眾花繽紛而散。」 故著斯文,名為《散花論》也。其序略云:「著述之體,貴言 約而理豐。余頗悉諸作,而今覼縷者,正由斯轍罕人 諳練。是以觸義殷勤,逢文指掌。有詳覽者,想鑒茲焉。 文多不盡。」

寶彖

按《續高僧傳》:「寶彖姓趙氏,本安漢人,後居綿州昌隆 之蘇溪焉。天性仁讓,慧心俊朗,嬰孩有異。二親欲試 其度,以諸綵帛、花果、弓矢書疏,羅置其前。彖便撥除 餅果,上取書疏,眾共歎異,咸知必有成濟也。及年七 歲,有緣至巴西郡,太守楊眺問云:『承兒大讀書,因何 名為《老子》』?彖曰:『始生頭白故也』。」眺密異之。十六事梁 平西王初為道士,童子未學佛法,平西識其機鑒,使 知營功德事。因見佛經,欣其文名,重其義旨,就檢讀 誦,迷悟轉分,恆求佛法,用祛昏漠。年二十有四,方得 出家,即受具戒。先聽律典,首尾數年,略通持犯,迴聽 成實,傳授忘倦。不恡私記,須便輒給,研心所指,科科 別致。末又聽韶法師講偏窮旨趣。武陵王門師大集 摩訶堂,令講請《觀音》。初未綴心,本無文疏,始役情思, 抽拈句理,詞義洞合,聽者盈席。私記其言,因成疏本, 廣行於世。後還涪州,開化道俗,外典佛經,相續訓導, 引邪歸正,十室而九。又鈔集醫方,療諸疾苦。或報以 金帛者,一無所受;便有銜義懷德者,捨俗出家;或緣 障未諧者,盡形八戒。彖?雖道張并絡,風播岷峨,而志 意頹然,唯在通於正法。誠心標樹,不競人物。見《大集》 一經,未弘蜀境,欲為之疏記,使後學有歸。乃付著經 律,就山修纘。而眾復尋之,致有煩擾,再稔方就,一無 留難。初至《虛空藏品》,於義不達,閉目思之,不覺身上 空中離床三四尺許,欻然大悟。竟文慧發,寫不供宣。 據此為言,志力難擬矣。時益州武擔寺僧寶願,最初 請講,大眾雲集,聞所未聞,莫不歎悅。又屬僧崖菩薩 出世,為造經本,因爾傳持,至今不絕。故寶坊一學,曲 被劍南,後制《涅槃》《法華》等疏,皆省繁易解,聽無遺悶。 州境皁素,生難遭想,每言「吾命不長,唯當自勵身心, 節約衣食,望引殘運耳。」故粗弊接報,弘誘為心,護生 安眾,以為恆務。忽感風疾,不言久之,命將欲絕,私心 發誓,「願諸佛護念,得分付諸物。」作是念已,欻然能話。 顧命子弟,誨示禍福:「吾即當去。」催作遺疏,分處衣資, 陪奉三寶。下筆署訖,還不能言。侍人通以漿飲,閉口 拒之。疾甚,為喚佛名,便合掌在額,奄然而卒於潼州 光興寺,今所謂綿州大振「響寺」也。春秋五十,即周之 保定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矣。初,未終之前,本所住 山於五月內無故自崩,塵霧闇天,舉眾驚駭,莫測其 怪。至於八月中,山北村人並見尊像從山寺來,乘空 北逝,幡花列前,僧眾從後往問,寺中都無知者。當爾 之時,彖正赴光興寺講,因以白之。彖曰:「此我之徵相, 不預他也。」及終於此寺,果如所圖云。

僧實

按《續高僧傳》:「釋僧實,俗姓程氏,咸陽靈武人也。幼懷 雅亮,清卓不倫。嘗與諸童共遊狡戲,或摘葉獻香,或 聚砂成塔,鄉閭敬焉,知將能信奉之漸也。親眷愛結, 不許出家,喻以極言,久而方遂。年二十六,乃得剃落。 有道原法師,擅名魏代,實乃歸焉。隨見孝文,便蒙降 禮。大和末,從原至洛,因遇勒那三藏,授以禪法。每處」 皇宮,諮問禪祕。那奇之曰:「自道流東夏味靜,乃斯人 乎?」於是尋師問道,備經循涉。雖三學通覽,偏以九次 彫心,故得定水清澄,禪林榮蔚。性少人事,退跡為功。 所以高蓋駟馬,未曾流目,清流林竹,顧便忘返。加又 口繞黑子,欹若斗形,目有重瞳,光明外射,腋懷鳳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