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王經》大會,遍搜碩德,本州以名望舉進之。諸德惡其 為人,譖王不納。居無何,王之夫人腦嬰癰腫,醫工絕 驗。王及王子臣屬禱請山川靈祠,無所不至。有巫覡 言曰:「苟遣人往他國求藥,是疾方瘳。」王乃發使泛海 入唐,募其醫術。溟漲之中,忽見一翁由波濤躍出,登 舟邀使人入海,睹宮殿嚴麗,見龍王,王名鈐海,謂使 者曰:「汝國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宮中先有《金剛 三昧經》,乃二覺圓通,示菩薩行也。今託仗夫人之病, 為增上緣,欲附此經出彼國流布耳。」於是將三十來 紙重沓散經,付授使人。復曰:「此經渡海中,恐罹魔事。」 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腸而內於中,用蠟紙纏縢,以藥 傅之,其腨如故。龍王言:「可令大安聖者銓次綴縫,請 元曉法師造疏講釋之,夫人疾愈無疑。假使雪山阿 伽陀藥力亦不過是。」龍王送出海面,遂登舟歸國。時 王聞而歡喜,乃先召大安聖者黏次焉。大安者,不測 之人也,形服特異,恆在市廛,擊銅缽唱言大安,大安 之聲故號之也。王命安,安云:「但將經來,不願入王宮 閾。安得經排來成八品,皆合佛意?」安曰:「速將付元曉 講,餘人則否。」曉受斯經,正在本生湘州也。謂使人曰: 「此經以本始二覺為宗,為我備角,乘將案几在兩角 之間,置其筆硯始終於牛車。」造疏成五卷。王請剋日 於黃龍寺敷演。時有薄徒竊盜新疏,以事白王,延于 三日,重錄成三卷,號為《略疏》。洎乎王臣,道俗,雲擁法 堂。曉乃宣吐有儀,解紛可則,稱揚彈指,聲沸於空。曉 復昌言曰:「昔日採百椽,時雖不預會;今朝橫一棟處 惟我獨能。」時諸名德,俯顏慚色,服膺懺悔焉。初曉示 跡無恆,化人不定,或擲盤而救眾,或噀水而撲焚,或 數處現形,或六方告滅,亦杯度誌公之倫歟?其於《解 性覽》無不明矣。《疏》有廣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入 中華,後有翻經,三藏改之為「論」焉。

神楷附明恂

按《宋高僧傳》,神楷姓郭氏,太原人也,即漢末林宗之 後,世襲冠裳。後隨父宦於秦,為京兆人也。昆弟六人, 楷居其季。幼而聰敏,立志弗群,不樂浮榮,誓求翦落, 禮明恂法師為弟子,即大乘恂也。洎乎年滿受具,於 經論義理,大小該通,耳聞口誦,譬鮮㲲之易染,遂講 《攝大乘》《俱舍》等論,穎悟輩流,罕有齊駕。後因講《淨名 經》,見古師判處,喟然歎曰:「美則美矣,未盡善也。」乃於 安陸白趙山撰疏。一云:在越州剡石城寺述作。素有 巧性,於剡溪南巖之下,映水塑貌,今有池已涸矣。巖 下石隙縫間幽暗,然中有木棺者,云是楷殯於此。遊 人下窺,歷歷皆睹。又言:楷因慈恩西明等寺,度公者 出家,及翻經論,敕諸道高行才學僧並赴京師,遂應 詔而入,配居崇業寺。至天后朝方行其疏。後卒於此 寺,弟子遷塔於南逍遙園焉。實大乘基之法門猶子 也。

會隱

按《宋高僧傳》:「會隱不詳何許人也。精明之氣,綽有盈 餘。處於等夷,若雞群之見鶴也。天皇朝慎選高學名 德,隱膺斯選。麟德二年,敕北門、西龍門修書所同與 西明寺元則等一十人,於一切經中略出精義。元文 三十卷,號《禪林要鈔》。書成奏呈,敕藏祕閣。隱亦嘗預 翻譯,元則頗聞著述,高宗朝斯為龍象之最焉。」

僧瑗

按《宋高僧傳》:「僧瑗,字辯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姬 水疏源,狼亭襲慶。魯相繼昌侯之業,歷載彌光。少傅 纂《尚書》之風,清塵不昧。瑗夙植奇穎,早擅嘉祥。母趙 氏娠孕之日,側侍聖賢,浮空遊樂。及年六歲,隨母入 舍利塔,見聖僧像,欣然跳躍,狀若舊交。因啟母出家, 母以其尚幼,抑而未許。至年十三,方遂其志。依虎丘」 寺慧嚴法師為弟子。謙抑之操,出自生知,辯慧之能, 業稱上首。以龍朔二年奉敕剃翦,冥符所應,還隸此 山。暨嚴公長往,乃依慧詡禪師受具足戒。聽常樂寺 聰法師《三論》甚深,無相,疑滯,豁除方便,解脫,怡然獨 悟。因智從心證,遂詣江寧融禪師求學心法。攝念坐 禪,眾魔斯伏;勤行精進,猛獸恆馴。是以名稱普聞,聲 光八絕,旗亭趨利,削跡無踐,冬夏不易,常披一衲,或 滴水以充於夕渴,或數粒將濟於朝饑。或風雪凜凜, 禮誦無替於六時;或炎暑爞爞,經行不虧於少選。稱 揚歎羨,容色湛如,毀辱訶罵,歡喜而受。每蔭以長松, 屬思鴻遠。清泉獨坐,映定水以彫文;虛室高栖,藹禪 枝而蕩慮。撰《武丘名僧苑》一卷,注《郁子》兩卷,文集三 卷,蓋道俗之儀表,人物之師範焉。永昌元年十二月 二十日,見身有疾,謂弟子曰:「吾聞屍所到處,便為穢 惡,出就別方,乃稱離罪。」爾門弟子等迎止於通波亭 北靜志莊,忽聞異香從空而下。瑗遺訓勤切,正觀叮 嚀,滅後可依外國法。言訖,合掌而終,春秋五十一。緇 素奔慟,咸悲眼滅。弟子僧《義元》及雉山縣尉檀信等, 同遵師旨,如法闍維。收舍利於寺建塔,勒銘於塔所。

印宗

按《宋高僧傳》:「印宗姓印氏,吳郡人也。母劉氏始娠,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