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家咸見一沙門端雅徐步入印舍,白劉曰:『願為子焉』。

母夢同此,再三陳讓不克。父夢有饋栴檀香木,童子 跪授付劉,劉頓厭葷羶,俗間食味隔在脣吻之外。及 生而長,從師誦通經典。末最精講者《涅槃經》。咸亨元 年,在京都,盛揚道化。上元中,敕入大愛敬寺,居辭不」 赴,請於蘄春東山忍大師諮受禪法。後於番禺遇慧 能禪師,問答之間,深諳元理。還鄉地,刺史王冑禮重 殊倫,請置戒壇,命宗度人,可數千百。續敕召入內,乃 造慈氏大像,所著《心要集》,起梁至唐,天下諸達者語 言總錄焉。又奉敕江東諸寺院,天柱、報恩各置戒壇 度人。又纂百家諸儒士三教文意,表明佛法者,重結 集之,手筆逾高,著述流布。至先天二年二月二十一 日示終,囑循輪王法葬之,年八十七。會稽王師乾立 塔銘焉。

宗哲

按《宋高僧傳》:「宗哲,西河平遙人也。稚歲而有奇相,聰 穎天資。既尋師範,砥節飭躬。屬元奘三藏新翻諸經 論,哲就其門,請益無替。凡幾周星,備窮諸典,若指於 掌,於奘門下,號為得意。後因講唱,厥義日新,時謂之 為法江。哲曰:『為吾謝此品藻焉。殊不知法海在乎大 原矣。所指者,蓋浮丘為滄溟也。哲憫學者不達其意』」, 而師誖哉。乃著義例,寰海之內,莫不企羨。其如《說佛 位三事喻》中,沼法師言:三點三目,強分上下,勝劣配 屬,太成巧誣。哲云:「三事俱得。」然無名師品量,退而省 之,哲其得矣。號之得意,豈虛也乎?沼師所以成餘師 之說也。

德感

按《宋高僧傳》:「德感,姓侯氏,太原人也。儀容瑰麗,學業 精贍,眾典服勤,於《瑜伽論》特振聲彩。天皇大帝徵為 翻經大德。又與勝莊、大儀等同參義淨譯場,對揚受 賜,言謝瀏亮。帝悅。尋授封昌平縣開國公,累井田至 三千戶。帝為讚曰:『河汾之寶,山嶽之英。早祛俗累,夙 解塵纓。緇門仰德,紺宇馳聲。式亞龍樹,爰齊馬鳴。為』」 時君之所貴為若此也。御製《風行》,緇伍榮之。後充河 南佛授記寺都維那。晚升寺任,中外肅然。終年六十 餘,著《義門》行於世。如其七方便人,迴心漸頓悟義,與 湛法師為勍敵耳,故交綏而退焉。

浮丘

按《宋高僧傳》:「浮丘姓張氏,太原人也。挺然奇表,慧悟 絕倫。於瑜伽論差成精博。旁綜群書,言分雅俗,四方 學者,爭造其門。然訥於宣剖,敏於通解,深藏若虛,庸 庸品類,多所不知。於時哲公露其頭角,博聞強識之 者懼其觝觸,豈況諸餘乎。哲惟神服丘之義學,故謂 為《法海》焉。享年七十餘,終於所居。然未聞其有所著」 述矣。

法藏附大儀

按《宋高僧傳》,「法藏,字賢首,姓康,康居人也。風度奇正, 利智絕倫。薄遊長安,彌露鋒穎。尋應名僧義學之選。 屬奘師譯經,始預其間。後因筆受證義潤文,見識不 同,而出譯場。至天后朝傳譯首登其數。實義難陀齎 《華嚴》梵夾」至同,義淨復禮,譯出新經,又於義淨譯場, 與勝莊大儀證義。昔者燉煌杜順傳《華嚴法界觀》,與 弟子智儼講授。此晉譯之本,智儼付藏,藏為則天講 《新華嚴經》,至天帝網義,十重元門、海印三昧門、六相 和合義門、普眼境界門,此諸義章皆是《華嚴》總別義 網。帝於此茫然未決,藏乃指鎮殿金師子為喻,因撰 義門,徑捷易解,號金師子章,列十門總別之相,帝遂 開悟其旨。又為學不了者,設巧便取「鑑,十面八方安 排,上下各一,相去一丈餘,面面相對,中安一佛像,然 一炬以照之,互影交光」,學者因曉剎海涉入無盡之 義。藏之善巧化誘,皆此類也。其如宣翻之寄,亦未能 捨。蓋帝王歸信,緇伍所憑之故。洎諸梵僧罷譯。帝於 聖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詔藏於佛授記寺講《大經》, 至《華藏世界品》,講堂及寺中地皆震動,都惟那僧恆 景具表聞奏。敕云:「昨請敷演微言,闡揚祕賾。初譯之 日,夢甘露以呈祥;開講之辰,感地動以標異。斯乃如 來降跡,用符九會之文。豈朕庸虛,敢當六種之震?」披 覽來狀,欣惕於懷,云:其為帝王所重,實稱非虛。所以 《華嚴》一宗付授澄觀,推藏為第三祖也。著《般若心經 疏》,為時所貴。天下流行。復號「康藏國師」是歟。

恆景

按《宋高僧傳》,恆景,姓文氏,當陽人也。貞觀二十二年, 敕度聽習三藏,一聞能誦,如說而行。初就文綱律師 隸業毗尼,後入覆舟山玉泉寺,追智者禪師習止觀 門。於寺之南十里別立精舍,號龍興是也。自天后、中 宗朝,三被詔入內供養,為受戒師。以景龍三年奏乞 歸山,敕允其請,詔中書門下及學士於林光宮觀內 道場設齋。先時,追召天下高僧兼義行者二十餘人, 常於內殿修福,至是散齋,仍送景并道俊、元奘各還 故鄉。帝親賦詩,學士應和,即中書令李嶠、中書舍人 李乂等數人。時景等捧詩,振錫而行,天下榮之。景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