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丹墀云。」時帝覽惻怛,遣中使內給事賈文瑰將絹五 十疋就院弔贈,宣口敕奉問。氤弟子等。「適聞法師遷 神寂滅。痛惜良深。未審擬於何處安厝。賜到絹帛等。」 聖恩追悼。生榮死哀光於僧伍。俗壽七十三。僧臘五 十三。以其年秋八月十二日葬於終南山陰逍遙園 側。白塔存焉。

良賁

按《宋高僧傳》:良賁,姓郭氏,河中虞鄉人也。世襲冠裳, 法門之流,不標祖禰,故闕如也。賁識鑒淵曠,風表峻 越,外通墳典,內善經論,義解之性,人罕加焉。永泰中, 不空盛行傳譯,實難其人,賁預其翻度。代宗請為菩 薩戒師。因新出《仁王護國經》,敕令撰疏解判,曲盡經 意,以所住寺為疏,目曰青龍也。原夫是經,已當三譯, 一晉太始三年法護譯一卷,名《仁王般若》;次秦羅什 出,名《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次梁承聖三年真諦於 洪州寶因寺譯,名《仁王般若》,并疏六卷。然則晉本初 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譯,隱而不行,偽秦之經,傳流宇 內,奈何止言波羅蜜,而闕多字,則是虧其奧義。是以 肅宗皇帝齋心沐德,請不空重譯。及肅皇晏駕,代宗 成先聖之願,言詔興譯務,敕軍容使魚朝恩監護於 南桃園。起乎告朔,終乎朢日。帝御承明殿灌頂道場, 躬執舊經,對譯新本,而復為序,冠於經首,仍敕賁造 疏通經。賁上表曰:「學孤先哲,有玷清流,叨接翻傳,謬 膺筆受。幸揚天闕,親奉德音,令於大明宮南桃園修 疏贊演。宸光曲照,不」容避席。窮元珠於貝葉,但益慚 惶;捧白璧於丹墀,寧勝報效?仰酬皇澤,俯課忠勤,既 竭愚誠,庶昭元造。賁勤勤筆削,三卷克成。奏乞流行, 復上牋疏,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恩命,令在內園修撰 經疏。微僧寡學,懼不稱旨,洗心滌慮,扣寂求音。發明 起自於天言,加被仰憑於佛力。咸約經論,演暢真宗, 亦猶集群玉於崑山,納大川於溟海。火生於木,與兩 曜而俱明;識轉於如,體一相而等照。成道者法也,載 法者經也,釋經者疏也。廣度群有,同於大通,是菩提 心,如陛下意。所撰經疏,繕寫畢功,文過萬言,部有三 卷,施行竊慚於愚見,裁成冀答於聖恩。并《念誦儀軌》 一卷、《承明殿講密嚴經對御記》一卷,同進上。輕塵元 覽,祗畏無任答詔云:「法師智炬高明,辭峰迥秀,親憑 梵夾,宣闡微言,幽賾真宗,演成《章疏》,開如來之祕藏, 示群有之迷津,貫玉聯珠,鉤深致遠,再三披閱,頗謂 精詳,傳之招提,永為法寶也。」皇命褒揚,釋門翕盛。又 屬章信寺初成,執疏服膺者常數百眾,雖紙貴如玉, 無以加焉。其在安國寺講筵,官供不匱,數年之內,歸 學如林。大曆七年正月,不空奏請入《目錄》,敕依賁。於 六年徙居集州,教授傳經,不遑寧處。至十二年三月 十日,無疾枕肱,終於符陽,春秋六十一,夏臘二十九。 宕渠、嘉川之人哀悼,法梁摧折。闍維,收灰中舍利百 餘粒。遺表中進《念誦儀對》《御記》二卷,以其先進者,遂 留在內中之故,令門弟子齎之重進。後於上都城東 置墳塔焉,即大曆十三年也。賁累朝供奉應制,辭辯 富贍,學問高深。末塗淪躓,同利涉之徙移,若神會之 流外。吁哉!

禮宗

按《宋高僧傳》:禮宗,俗姓宋,會稽人也。道氣酋壯,志求 元微,願遂出塵,決除鞅絆。聞長壽寺和尚通達禪觀, 往叩其關,學習之心,未嘗少懈。師誨之曰:「汝之出塵, 有大利益,可謂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 光矣。」乃奮藻攄華,注《涅槃經》,懷鉛握槧,周於二載。挫 銳解紛,怡然理順,遂成夾注八十卷焉。及鄭卿尚書 典郡,聞其盛名,致疏往請,確然拒而不赴。景龍二年, 有御史大夫馮思,忽爾暴終,入一處,有二童子持簿 領馮庭對判官廳按覆罪𠎝,令望彼巨樹,枝柯可覆 數畝。判官身旁舊識者張思義,招手呼馮曰:「吾是汝 舅,曾為洛陽倉吏,被長官越格誣殺,兼假貸太平寺 中錢及油麵,於今未脫。汝所坐者,不合於天后宮中 亂越,致此暴卒,可發願造《涅槃經》。」鑄鐘登即關奏,判 放卻還人世。臨行,張語馮曰:「在閻浮一日造功德,得 福無量,胡忍一生不修功德耶?此《涅槃經》者,禮宗大 師注解,從天台傳授,每有善神守護。」時張差押馮往 諸司考校輕重生處,囑之曰:「汝去洛城道光坊內十 字街第三宅是吾家。家有池亭竹樹,為問妻兒安否。」 馮起尋經本未獲而又死。經三日立限歸。寫經鑄鐘 工畢,馮在世得四十八年,終宗亡,春秋九十七焉。

法詵

按《宋高僧傳》:「法詵姓孫氏,母初夢吞明珠,遂黜魚惡 葷,誕彌厥月,生有異表。十五辭親從師,依年受具,行 學一集,蔚為教宗。」眷伊呂立功之致,陋黃綺肆志之 適,遺形理性,與山木為群。故地恩貞大師囑之以《華 嚴經》菩薩戒、《起信論》,心以靜洗,智與經冥。一夕夢乘 大艑,直截滄溟,橫山當前,峻與天極。不覺孤帆鳶戾, 「懷襄上濟。峰竦竦而忽高,雲溶溶而在下。既寤形若 委衣,流汗輕醒,自此句義,不思而得。」一部全文,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