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按《續高僧傳》:「慧璿,姓董氏,少出家在襄川。周滅法後, 南往陳朝,入茅山,聽明師三論。又入栖霞,聽懸布法 師《四論》《大品》《涅槃》等。晚往安州大林寺,聽圓法師《釋 論》。凡所遊刃,並契幽極。又返鄉梓,住光福寺。會亂入 城,盧總管等請在官舍講《華嚴經》,僧徒擁聚千五百 人。既屬賊圍,各懷翹敬,不久退散。深惟法力,唐運斯」 泰。又住龍泉,三論大經,鎮常弘闡,兼達莊、老子史,談 笑動人,公私榮達,參問繁結。蔣、紀諸王互臨襄部,躬 申敬奉,坐鎮如初。王出門顧曰:「迎送不行,佛法之望 也。」由此聲譽又逸。漢南。貞觀二十三年講《涅槃經》,四 月八日夜,山神告曰:「法師疾作房宇,不久當生西方。」 至七月十四日講《盂蘭盆經》竟,斂手曰:「生常信施,今 須通散。一毫已上,捨入十方眾僧及窮獨乞人,并諸 異道。」言已而終於法座矣。春秋七十有九。惟璿立性 虛靜,不言人非,賓客相投,欣若朋友,面常含笑,慈育 在懷。涉獵元儒,通冠文彩,襄荊士素,咸傾仰之,聞其 長往,無不墮淚。初住光福寺,居山頂引汲為勞。將移 他寺,夜見神人,身長一丈,衣以紫袍,頂禮璿曰:「奉請 住此,常講大乘,勿以小乘為慮。其小乘者,亦如高山 無水,不能利人;大乘經者,猶如大海自止。此山多佛 出世,一人讀誦,講說大乘,能令所住珍寶光明,眷屬 榮勝,飲食豐饒。若有小乘,前事並失,惟願弘持,勿孤 所望。法師須水,此易得耳。來月八日,定當得之。」自往 劍南「慈母山大泉,請一龍王去也。言已不見。恰至來 月七日初夜,大風卒起,從西南來,雷震雨注,在寺北 漢高廟下佛堂後百步許,通夜相續,至明方住。惟見 清泉,香而且美,合眾同幸。及亡,龍泉漸便乾竭。據斯 以言,亦通感之奇致矣。」

慧眺

按《續高僧傳》:「慧眺,姓莊氏,少出家,以小乘為業,遊學 齊徐青海諸州,數論之精,馳譽江漢。開皇末年,還住 鄉壤之報善寺,承象王哲公在下龍泉講《開三論》,心 生不忍,曰:『三論明空,講者著空當發』。言訖,舌出三尺, 鼻眼兩耳並皆流血,七日不語。有伏律師,聞其撥略 大乘舌,即挺出告曰:『汝大癡也。一言毀經,罪過五逆。 可信,大乘方可免耳』。」乃令燒香發願,懺悔前言,舌還 收入。便轝往哲所,誓心斂跡,惟聽大乘。哲之云亡,為 設大齋於墓,又建七處八會,廣請道俗。百日既滿,即 往香山神足寺。足不踰閫,常習大乘。每勸諸村,年別 四時講《華嚴》等經,用陳懺謝。常於眾中,顯陳前失。獨 處一房常坐常念貞觀十一年四月三日,在寺後松 林坐禪,見有三人,形貌都雅,赤服禮拜,請受菩薩戒 訖,白曰:「禪師大利根,若不改心信大乘者,千佛出世, 猶在地獄。」聞此重囑,涕淚交流,大哭還寺。在講者房 前宛轉嗚咽,不能得言。以水灑醒,乃更大哭,遶佛懺 悔,用此為常。又勸化士俗,造《華嚴》《大品》《法華》《維摩》《思 益》《佛藏》三論等各一百部。至十三年三月九日中時 佛前禮懺,因此而終,春秋八十餘矣。自終七日,林樹 變白,大泉渾濁,過此方復。斯亦知過能改,無過者同, 誠可嘉矣。寺去城邑將五十里,從受歸戒者七千餘 人,填赴山阿,為建大齋於墓所。三十法師各開一經, 用津靈造。

靈睿

按《續高僧傳》:「靈睿姓陳氏,本惟潁川,流寓蜀部益昌 之陳鄉也。祖宗信於李氏,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觀設 齋,因乞求子還家。夢見在松林下坐,有七寶缽於樹 顛飛來,入口,便覺有娠,即不喜五辛諸味。及其誕已, 設或食者,母子頭痛,於是遂斷。八歲二親將至道士 所,令誦《步虛詞》,便面孔血出,遂不得誦。還家入田,遇」 見智勝法師,便曰:「家門奉道,自欲奉佛」,隨師出家。即 將往益州勝業寺為沙彌。一夏之中,《大品》暗通。開皇 之始,高麗印公入蜀講《三論》,又為印之弟子,常業大 乘。後隨入京,流聽諸法。大業之末,又返蜀部,住法聚 寺。武德二年,安州暠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講開大乘 睿止法筵。三年後還本住,常弘此部。經二年許,寺有 異學成實朋流,嫌此空論,常破吾心,將興害意。睿在 房中北壁而止。初夜還床,栖遑不定,身毛自豎,移往 南床。坐至三更,忽聞北壁外有物撞度,達於臥處。就 而看之,乃漆竹笴槊,長二丈許,向若在床,身即穿度。 既害不果,又以銀鋌雇賊入房,睿坐案邊,覓終不獲, 但有一領甲在常坐處。睿知相害之為惡也,即移貫 還綿州益昌之隆寂寺。身相黑短,止長五尺。言令所 及,通悟為先。常講《大乘》,以為正業。貞觀元年,通州騫 禪師作檀越,盡形供給三百聽眾。至七年八月二十 五日夜,睿夢見衣冠者來迎騫往西方去,徒眾缽中 皆空無物。至三十日,寺鐘大小七口,銅磬十餘,一時 皆鳴。至三更,據繩床跏坐而終。睿自此後,周流講唱, 傳化不絕。至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三更,大風忽起, 高聲言曰:「靈睿法師來年十月往南海大國光明山 西阿,觀世音菩薩所受生也。」至期十月三日,合寺長 幼道俗,見《旛華》菩薩滿寺而下。晚講入房,看疏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