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錄

 僧部列傳三十

  唐六

  波頗           慧賾

  慧淨           惠方

  智命           元覽

  法曠           紹闍棃附僧亡名

  會通           道休

  慧超           慧顯

  道積附洪遠 僧恩 智曄寶瓊

  善慧附慧達      法誠

  空藏           慧齡附智證

  遺俗附元秀      寶相附法達

神異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僧部列傳三十

唐六

波頗

按《續高僧傳》「波羅頗迦羅密多羅,此言作明知識,或 一云波頗,此云光智,中天竺人也。本剎利王種,姓剎 利帝。十歲出家,隨師習學,誦一洛叉大乘經,可十萬 偈。受具已後,便學律藏,薄通戒網,心樂禪思。又隨勝 德,修習定業,因循不捨。經十二年末,復南遊摩伽陀 國那蘭陀寺,值戒賢論師盛弘《十七地論》,因復聽採。」 以此論中兼明小教,又誦《一洛叉偈》小乘諸論。波頗 識度通敏,器宇沖邃,博通內外,研精大小,傳燈教授, 同侶所推。承化門人般若因陀羅跋摩等,學功樹勣, 深達義網,今見領徒本國匡化,為彼王臣之所欽重。 但以出家釋子不滯一方,六月一移,任緣靡定。承北 狄貪勇,未識義方,法藉人弘,敢欲傳化。乃與道俗十 人,展轉北行,達西面可汗葉護衙所。以法訓勗,曾未 浹旬,特為戎主深所信服。日給二十人料,旦夕祗奉。 同侶道俗,咸被珍遇,生福增敬,日倍於前。武德九年, 高平王出使入蕃,因與相見。承此風化,將事東歸,而 葉護君臣留戀不許。王即奏聞,下敕徵入。乃與高平 同來謁。帝以其年十二月達京,敕住興善寺。釋門英 達,莫不修造。自古教傳詞旨,有所未喻者,皆委其宗 緒,括其同異,內計外執,指掌釋然,徵問相讎,披解無 滯。乃上簡聞,蒙引內見,躬傳法理,無爽對揚。賜綵四 十段,并宮禁新衲一領,所將五僧,加料供給。重頻慰 問,勞接殊倫。至三年三月,上以「諸有非樂,物我皆空, 眷言真要,無過釋典,流通之極,豈尚翻傳。」下詔所司, 搜揚碩德備經三教者一十九人,於大興善創開傳 譯,沙門慧乘等證義,沙門元謨等譯語,沙門慧賾、慧 淨、慧明、法琳等綴文。又敕上柱國尚書左僕射房元 齡、散騎常侍太子詹事杜正倫參助銓定,光祿大夫 太府卿蕭璟總知監護,百司供送四事豐華初譯《寶 星經》,後移勝光,又譯《般若燈》《大莊嚴論》,合三部三十 五卷。至六年冬,勘閱既周,繕寫云畢,所司詳讀,乃上 聞奏。下敕各寫十部,散流海內,仍賜頗物百段,餘承 譯僧有差束帛。又敕太子庶子李伯藥制序。波頗意 在傳法,情望若絃,而當世盛德,自私諸己。有人云:「頗 僥倖時譽,取馳於後,故聚名達,廢講經論,斯未是弘 通者。」時有沙門靈佳,卓犖拔群,妙通機會,對監護使 具述事理,云:「頗遠投東夏,情乖名利,欲使道流千載, 聲震上古。昔苻、姚兩代,翻經學士乃有三千。今大唐 譯人不過二十,意在明德同證,信非徒說,後代昭奉, 無疑於今耳。」識者僉議攸同,後遂不行。時為太子染 患,眾治無效,下敕迎頗入內,一百餘日,親問承對,不 虧帝旨。疾既漸降,辭出本寺,賜綾帛等六十段,并及 時服十具。頗誓傳法化,不憚艱危,遠度蔥河,來歸震 旦。經途所亙,四萬有餘,躬齎梵本,望並翻盡。不言英 彥,有墜綸言,本志頹然,雅懷莫訴。因而構疾,自知不 救,分散衣資,造諸淨業,端坐觀佛,遺表施身。下「敕特 聽。」尋爾而卒於勝光寺,春秋六十有九。東宮下令,給 二十人轝屍坐送,至于山所。闍維既了,沙門元謨收 拾餘骸,為之起塔於勝光寺,在乘師塔東,即貞觀七 年四月六日也。有識同嗟,法輪輟軫,四年之譯,三袠 獻功,掩抑慧燈,望照惑累,用茲弘道,未敢有聞。既而 人喪法崩,歸𠍴斯及,伊我東鄙,匪咎西賢。悲夫

慧賾

按《續高僧傳》:「慧賾,俗姓李,荊州江陵人。早悟非常,神 思鋒逸。九歲投本邑隱法師出家。隱體其精爽異倫, 即度為沙彌。講授之暇,誨以幽奧。賾領牒元理,曾不 再思。執卷誦文,紙盈四十。荊楚秀望,欽而美之。初從 隱聽《涅槃》《法華》,後別聽三論,皆剖析新奇,抗擬標會。 開皇中年,住江陵寺,大興法席,群師雲起,道俗以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