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之,方知氣盡,跏坐不腐,儼若生焉。仍就而掩扉,外加 棘刺,恐蟲傷也。四年冬首,余往觀焉。山北村人接還 村內,為起廟舍,安置厥形。雖皮枯骨連,而容色不改, 跏坐如故。乃於其上加漆布焉。然休出家以來,常但 三衣,不服繒纊,以傷生也。又所著布衣,積有年稔,塵 朽零破,見者寒心。時屬嚴寒,忽然呻噤,即脫三衣,露 背而坐,冷厲難耐,便取一重披之,遂便覺暖。自誡勸 曰:「汝亦易誑,前後俱冷,俱是一衣,如何易奪,遂覺暖 也?汝不可信,當為汝師。」或時欲補衣,以布相著,欲加 縫綴,即便入定。後出之時,收而乞食。斯季世以死要 生業道者罕有蹤也。余曾參《翻譯》,親問西域諸僧,皆 以布氈為袈裟,都無繒絹,縱用以為餘衣,不得加受 持也。其龜茲、于遁諸國,見今養蠶,唯擬取綿,亦不殺 害。故知休之慈救,與衡嶽同風。前已廣彰,恐迷重舉, 自餘服翫,安可言矣。

慧超

按《續高僧傳》:「慧超姓沈氏,丹陽建康人。稟懷溫裕,立 性懷仁。弱齡厭俗,自出家後,誦《法華經》。聞光州大蘇 山慧思禪師,獨悟一乘,善明三觀,與天台智者、仙城 命公,篤志幽尋,積年請業,行優智遠,德冠時賢。思對 眾命曰:『超之神府,得忍人也』。及遊衡嶺,復與同途。留 誦經停,亟移歲序。自隋初廓定,北入嵩高,餌藥坐禪」, 冀言終老。隋太子勇召集名德,總會帝城,以超業行 不群,特留供養,而恭慎凝攝,不顧世華。及勇廢免,一 無所涉。晚移定水,高振德音,道俗歸宗,仰其戒範。會 淨業法師卜居藍谷之悟真寺,欽超有道,躬事邀迎, 共隱八年,倍勤三慧。及大業承運,禪定初基,爰發詔 書,廷入行道。屢辭砭疾,後許還山。德感物情,頗存汲 引,於時貴望,一縣官民莫不委質投誠,請傳香德,并 為經始伽藍,繼綜羞粒。大唐伊始,榮重於前。京邑名 僧慧因、保恭等,情慕隱淪,咸就栖止,蔭松偃石,論詳 道義,皆曰:「斯誠出要樂也。」後臥疾少時,弟子跪問,答 曰:「吾之常也。長生不欣,夕死不慼。」乃面西正坐云:「第 一義空清淨智觀。」言如入定,奄遂長往,春秋七十有 七,即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露骸松石,一月餘日, 顏色不變。天策上將聞稱希有,遣人就視,端拱如生。 自超九歲入道,即誦《法華》,五十餘年,萬有餘遍,感靈 獲瑞,不可勝言。弟子法成等為建白塔於寺之北峰 焉。

慧顯

按《續高僧傳》:「慧顯,伯濟國人也。少出家,苦心精專,以 誦《法華》為業。祈福請願,所遂者多。聞講三論,便從聽 受。法一染神,彌增其緒。初住本國北部修德寺,有眾 則講,無便清誦,四遠聞風。造山諠接,便往南方達挐 山。山極深險,重隒巖固。縱有往展,登陟艱危。顯靜坐 其中,專業如故,遂終於彼。同學舁屍置石窟中,虎噉」 身骨並盡,惟餘髏舌存焉。經於三周,其舌彌赤紅,柔 軟勝常,過後方變紫,鞭如石。「道俗怪而敬焉,俱緘閉 於石塔,時年五十有八。」即貞觀之初年也。

道積附洪遠 僧恩 智曄

按《續高僧傳》:「道積,蜀人,住益州福感寺,誦通《涅槃》,生 常恒業。凡有宣述,必洗滌身穢,淨衣法坐,然後開之。 立性沉審,慈仁總務。諸有癘疾洞爛者,其氣彌復鬱 勃,眾咸掩鼻,而積與之供給,身心無貳。或同器食,或 為補浣。時有問者,積云:『清淨臭處,心憎愛也。吾豈一 其神慮耶?寄此陶練耳』。」皆慕其為行也,而患己不能 及之。以貞觀初年五月終於住寺,春秋七十餘矣。時 屬炎夏而不腐臭,經停百日,跏坐如初,莫不嗟尚。乃 就加漆布,興敬巴蜀。京邑諸僧,受誦《涅槃》,其例非少。 又有沙門洪遠、僧恩,並誦《涅槃》,皂素迴向。遠志尚敦, 慤,情捐名利,徵入會昌,隆禮供給。恩道心清肅,成節 動人,弘福禪定,兩以崇德。而卑牧自處,蒙俗罕知。時 弘福寺有沙門智曄者,本族江表,隋朝徵入,深樂《法 華》,鎮恆抄寫,所得外利,即用雇人,前後出本二千餘 部。身恒自勵,日寫五張,年事乃秋,斯業無怠。今總寺 任,彌勤恒業,年七十餘矣。

寶瓊

按《續高僧傳》:「寶瓊,馬氏,益州綿竹人。少年出家,清貞 儉素。讀誦《大品》,兩日一遍,為常途業。歷遊邑落,無他 方術,但勸信向,尊敬佛法。晚移州治,住福壽寺,率勵 坊郭,義邑為先。每結一邑,必三十人,合誦《大品》,人別 一卷,月營齋集,各依次誦。如此義邑,乃盈千計。四遠 聞者,皆蒙造款。瓊乘機授化,望風靡服。而卑弱自持」, 先人後德,行遇耆宿,下道相避,言問酬對,怡聲謙敬, 斯實量也。不媚於時,本邑連比什邡諸縣,並是道民, 尢不奉佛,僧有投寄,無容施者。致使老幼之徒,於沙 門像不識者眾。瓊雖桑梓,習俗難改,徒有開悟,莫之 能受。李氏諸族正作道會,邀瓊赴之來。既後至,不禮 而坐。僉謂不禮天尊非法也。瓊曰:「邪正道殊,所事各 異。天尚不禮,何況老君。」眾議紜紜,頗相陵侮。瓊曰:「吾 禮非所禮,恐貽辱也。」遂禮一拜,道像并座,動搖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