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線,動逾信宿,初無頓」睫。後入禪定,稍呈異跡。大業九 年,嘗任直歲,與俗爭地,遽鬥不息,便語彼云:「吾其死 矣。」忽然倒仆,如死之僵。諸俗同評,道人多詐。以針刺 甲,雖深不動,氣絕色變,將欲洪「傍有智者,令其歸 命,誓不敢諍,願還生也。」尋言起坐,語笑如常。又行龍 臺澤池側,見魚之遊,乃曰:「吾與汝共爭我,何者為勝? 汝不及我,我可不及汝耶?」即脫衣入水,弟子持衣守 之。經十六宿,比出告曰:「雖在水中,唯弊土坌我耳。」又 屬嚴冬,冰厚雪壯,乃曰:「如此平淨之處,何得不眠?」遂 脫衣仰臥,經于三宿,乃起而曰:「幾被火炙殺我。」如是 隨事,以法對之,縱任自在,誠難偶者。晚還蒲州,住普 濟寺,置莊三所,麻麥粟田皆在夏縣東山深隱之所, 不與俗爭,用接羇遠,故使八方四部,其歸若林。晝則 厲眾僧務,躬事擔運,險難緣者,必先登踐。夜則跏坐 為說禪觀。時或弊其勞者,聞法不覺其疲。一日,說《起 信論》,至真實門,奄然不語。眾往觀之,氣絕身冷。知其 滅想,即而任之,經於累宿,方從定起。時河東道遜,高 世名僧,祖習、心道,素同學也。初在解縣領徒盛講,及 遜捨命,去英百五十里。未及相報,終夕便知。告其眾 曰:「遜公已逝,相與送乎?」人問其故,答云:「此乃俗事,心 轉即是。」及行中路,乃逢告使。其知微通感,類皆如此。 英終前夕,集眾告曰:「早須收積,明日間多聚人畜,損 食穀草。」眾不測其言,英亦自運,催促甚急,至夜都了, 索水剃洗,還本坐處,被以大衣,告曰:「人謂余為英禪 師,禪師之相,不可違世。」語門人志褒曰:「禪師知英氣 息,可有幾耶?」褒以事答,英言「如是。」因說《法要》,又曰:「無 常常也,不可自欺,不可空死。」令誦《華嚴賢首偈》。至臨 終,勸念善處,明相既現,口云捨卻,奄然神逝。人以手 循,從下而冷。即貞觀十年九月中也,春秋八十。初將 終日,眾問後事,英曰:「佛有明教,但依行之,則無累矣。 英何言哉!」時感群鳥集房,數盈萬計,悲鳴相切。及其 終夕,惠褒侍側,見有青衣二童,執花而入,紫氣如光, 從英身出,騰燄屋棟,及明霧結,周二十里,人物失光, 三日方歇。蒲、晉二川,化行之所,聞哀屯赴,如喪重親, 遠驗英言,不有損失。又感僧牛吼叫,聲徹數里,流淚 嗚咽,不食水草。經於七日,將欲藏殮,道俗爭之,僉以 英不樂喧譁,但存道業。便即莊南夏禹城東延年陵 東,鑿土龕之。纔下一钁,地忽大震,人各攬草臨臥,地 驚懾,周「十五里,皆大動怖。又感白虹兩道,連龕柩所, 白鳥二頭翔鳴柩上,至於龕所,迴旋而逝。」詳英道開 物悟,慧解入神,故得靈相氤氳,存亡總集,不負身世, 誠斯人乎。

又德

按《續高僧傳》,又德姓徐,雍州醴泉人也。形質長偉,秀 眉骨面,立履清白,服麤素衣,而放言來事,多所弘獎。 年有凶暴毒癘流者,必先勸四民,令奉三寶。其所施 設,或禮佛設齋,或稱名念誦,用其言者,皆禳災禍,有 不信者,莫不殃終。預計未然,略如對目。時遭亢旱,懼 而問焉,又以手指撝「某日當雨,但齊某處」,約時雨至, 必如其言。或蝗暴廣狹,澤潤淺深,事符明鏡,不漏纖 毫。且執志清慎,不濫刑科,力所未及,不受其法。故壯 年在道,唯遵《十戒》,而於篇聚雜相,多所承修。末於九 峻山南造阿耨達池,并鑴石缽,即於池側用濟眾生。 以貞觀十二年卒於山舍。百姓感焉,為起白塔,岧然 山表。

智則

按《續高僧傳》,「智則姓馮,雍州長安人。二十出家,辨才 寺聽凝法師攝論四十餘遍。性度卓舉,僅觀尋採,恆 披敗衲,裙垂膝上。有問其故,則云:『衣長多立耳。遊浪 坊市,宿止寺中,銷聲京邑,將五十載,財法食息,一同 僧伍。房施單床,上加草薦、瓦碗、木匙,餘無一物。或見 其繿縷為經營者,隨得服用,言終不及。則雖同僧住』」, 形有往來,門無關閉。同房僧不知靈異,號為狂者。則 聞之,仰面笑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出家離俗,只為 衣食,行住遮障,鎖門鎖櫃,費時亂業,種種聚斂,役役 不安。此而非狂,更無狂者。」乃撫掌大笑。則性嗜餺飥, 寺北有王摩訶家,恒令辦之。須便輒往,因事伺候。兩 處俱見,方委分身,而言行相投,片無「假謬。自貞觀來, 恆獨房宿,竟夜端坐,咳嗽達曙。余親自見,故略述其 相云。」

通達

按《續高僧傳》:「通達,雍州人。三十出家,栖止無定。初辭 世壤,遍訪明師,委問道方,皆無稱說。乃入太白山,不 齎糧粒,不擇林巖,饑則食草,息則依樹。端坐思元,動 逾晦序,意用漠漠,投解無歸。經跨五年,栖遑靡息。因 以木打塊,塊破形銷。既睹斯緣,廓然大悟。晚住京師 律藏寺,遊聽大乘,情量虛蕩。一裙一帔,布衲重縫。所」 著麻鞋,經三十載,繒帛雜飾,未曾冠體,冬夏一服,不 弊。冰炎常於講席評敘元奧,而不肖之夫,言行矛盾, 及至飲噉,無異俗人。達曰:「大乘之學,豈其爾邪?若指 聖懷,斯實凡度,余不同也。」左僕射房元齡聞而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