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群之美。至於算曆五行,洞其幽致。傳述楚二晦星,以 運為一也。後值智曠禪師誨以出俗之資,便削除俗 玩,剃髮入道,修學禪要,志樂閑寂。別於開聖西北起 一道場,如常觀行,不隔昏曉。嘗誦七佛咒等,救濟無 不輒應。隋末虎暴,摩頂曰:「天下正亂,百姓遑遑,汝可 遠藏,莫為他厭。」及八營賊主楊道生承名迎接,安置 供給。蕭銑次立,又加奉敬,所獲施物,即入悲敬二田。 又於州內別置道場,號為龍歸精舍。銑乃請問興亡, 答曰:「貧道薄德,不得久為善友。」時不測其言也。不久, 趙郡王恭泝游兵至,又加頂謁,兵又東下,圖像隨身, 又留一影,令運慈屬允,所謂道德之感動也。嘗有信 心士女,晨夕供施,妖邪鬼怪,見必迴心,社廟神祇,悉 參歸戒。以武德中化往,春秋六十,葬于開聖寺智曠 禪師塔側。貞觀年中,遼西柳城靺鞨名帝示階者,年 十八時,逃入高麗,拾得二寸許銅像,不知何神明,安 皮袋中。每有飲噉酒肉,拔出祭之。逢高麗捉獲,具說 我是北邊靺鞨不信,謂是細作,斫之三刀,不傷皮肉。 疑是神人,問有何道術?答曰:「無也,唯供養神明而已。」 乃出示之曰:「此我國中佛也。」因說本末。看像背上有 三刀痕,遂放之,令往唐國。彼大有佛事,可諮問也。其 人得信在懷,深厭俗網,今在幽州出家,大聰明有儀 止,巡講採聽,隨聞便解。有疑錄出以問者,皆深邃隱 遠,思者難之。

智顯

按《續高僧傳》:「智顯住遼州護明寺,少出家,戒行貞峻, 立操耿介,勇銳居懷,識量聞見莫不高賞。專務坐禪, 人不知其所詣。隋末賊起,川原交陣,相推不已,動經 旬朔。顯於兩陣以道和通,往返彌時,俱隨和散,合郡 同嘉,敬而重之。後與道俗十餘行,值突厥,并被驅掠, 顯遂隱身不見。後訪得問云:『我念觀音不值』」賊有同 「學在箕山守靜,獵者奪糧頓盡,顯遠知之,使人送米。 其通幽解網,非可究也。而任吹虛舟,無所拘礙,每有 苦處,輒往救拔。」是知大悲攝濟,隨方利生,雖行位殊 倫,而心焉靡異,不測其終。

法聰

按《續高僧傳》:「法聰姓陳,住蘇州常樂寺。初負袠,周游 法席,參詣隨聞,雖曉然未晰本意,意在息言。然言為 理詮,事須博覽,不著為本,無得虛延,如灰除垢,灰亦 須淨。後往金陵攝山栖霞寺,觀顧泉石,僧眾清嚴,一 見發心,思從解髮。時遇善友,依言度脫,遂誦《大品》,不 久便通。又往會稽,聽一音慧敏法師講,自得於心,蕩」 然無累。貞觀十五年,還杭蘇等州開導集眾,受道者 三百餘人。自爾《華嚴》《涅槃》相續二十餘遍。貞觀十九 年,嘉興縣高王神降其祝曰:「為我請聰法師受菩薩 戒。」依言為授。又降祝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悉 斷。後若祈福,可請眾僧在廟,設齋行道。」又二十一年, 海鹽縣鄱陽府君神因常祭會降祝曰:「為我請聰法 師講《涅槃經》。」道俗奉迎,旛花相接,遂往就講,餘數紙 在。又降祝曰:「蒙法師講說,得稟法言,神道業障,多有 苦惱。自聽法來,身鱗甲內細蟲噉苦,已得輕昇。願道 俗為我稽請法師,更講《大品》一遍。」乃不違之。顯慶元 年冬,謂弟子曰:「吾不久捨報可,施諸禽鳥。」而恒講不 輟。後講於高座上麈「尾忽墮而終,春秋七十一矣。」

僧明

按《續高僧傳》:「僧明者,不知何人,在五臺娑婆古寺,所 營屋宇二十餘間,守一切經,禪誦為業。自云:年十七 時,從師上五臺東,禮花林山,訪文殊師利。至一石谷, 漸深見一石臼木杵,又見兩人,形大無影,眉長披髮, 眼臉上掩。師便頂禮請救。其人曰:『汝穀臰小,遠從何 來』?」答:「昭果寺僧習禪樂道,隱在娑婆已數十年,然食 五穀,願真人救苦。」報曰:「待共眾議。」須臾更一人來,長 大著樹皮衣,云:「汝來已久,可隨我至。」寺。行大石側,忽 見山谷異常,廊院周遶,狀若天宮。有十四五人同坐 談笑,問所來方言。議久之送出。後重尋失路還舊業。 定以貞觀十六年卒,八十一矣。今娑婆寺二磚塔猶 存。

明隱

按《續高僧傳》:「明隱者,少習禪學,在中臺北木瓜谷寺 三十年,唯以定業,餘無所懷。又住佛光山寺七年,又 住大孚寺九年,志道之徒,相從不絕,道俗供事,填委 山林。永徽二年,代州都督以昭果寺僧徒事須綱領, 追還寺任,辭不獲免。龍朔元年十月,卒於此寺。端坐 熙怡,如在久定。其五臺山有故巖昌寺,甘泉美岫,往 而忘返。有僧服水得仙,身如羅縠,明見藏府骨髓。武 德末年,行於山澤。今村中父老目者十餘人,說之五 臺山者,斯為神聖所憩。中臺最高,所望諸山並下。上 有大泉,名曰太華。」傍有二塔,後諸小石塔,動有百千, 云是孝文從北恆安至此所立。石上人馬大跡,儼然 如初。從中臺東南三十里,至大孚靈鷲寺。南有花園, 前後遇聖,多於此地。有東西二道場,中含一谷。西北 上八里許,有王子燒身塔。寺元是齊帝第三子,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