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年,陸魯公子疾,醫工未驗,公憂慮增劇,門遇一僧,分 衛屈入,遂索水器含噀之,即時病間。魯公喜,贈物頗 豐,了不迴視,遂問和尚居處何寺?答曰:「貧道住蘇州 吳縣西靈巖寺,郎君為官江表,望入寺相尋,斯須已 去。」未久調補尚書刑部郎,續遷桂州廉使。常念當年 救病之僧,迂路姑蘇,入靈巖寺覓焉。乃說其形貌,合 寺僧云:「非此所有。」陸盡日徘徊不忍去,忽於殿中見 聖者形曰:「往年療某者,此僧也。」寺僧說其由,致,通感 難知。陸捨錢數萬,備香火之資,卻留旬日供養方去。 又寺中淨人,每於像前占燭燈,添油助燼,意盜油塗 髮耳。居無何,其髮焦卷而墮,傍人勸令禮懺,別買麻 膏增炷,平復如初。又武宗將廢佛教也。近寺有陸宣 者,夢聖者云:「受弟子供施年深,今來相別,且歸西天 去也。」宣急命畫工圖寫真貌。至會昌五年,毀拆寺宇, 方知告別之意焉。距咸通七年蝗災,爾時彌空亙野, 食人苗稼,至於入人家,食繒帛之物,百姓徬徨,莫能 為計。時民人吳延讓等率耆艾數十百人,詣像前焚 香泣告,即日蟲飛越境焉。乾符五年,寺眾當詣闕乞 鐘歸寺,差僧選日登途,聖者先入右神策軍本局,預 陳囑託。及至請鐘,僧到,見司吏怪問。數日前有僧來 云:「隸蘇州靈巖山寺。」其僧曰:「某行無伴侶。」後右軍胥 因事遊吳,見壁畫云:「此是七月中曾來司內計會鐘 僧也。」然吳中極彰靈異,且不測厥由。曾有梵僧來禮 畫像云。「智積菩薩何緣在此。」歎嗟彌久。而自此號智 積應身也。

慧昭

按《宋高僧傳》,「慧昭,未詳何許人。其為僧也,性僻而高, 恆修禪定,貌頗衰羸,好言人之休戚,而皆必中。與人 交言,且不馴狎,閉關自處,左右無侍童,每日乞食。里 人有八十餘者,云:昭居此六十餘年,其容貌無異於 少時昔日也。」但不知其甲子。元和中,有陳廣者,由孝 廉調為武陵官,而酷好浮屠氏。一日因詣寺,盡訪諸 僧。昭見廣,且悲且喜,曰:「陳君何來之晚乎?」廣愕然,自 揣平生不識此僧,何言來晚?乃曰:「未嘗與師遊,何責 遲暮?」昭曰:「此非倉卒可言,當為子一夕靜話,方盡此 意。」廣甚驚異。後時詣昭宿,因請其事。昭曰:「我劉氏子, 宋孝文帝之元孫也。曾祖鄱陽王休業,祖士弘,並詳 於史氏。先人文學自負,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子良 招集賢俊文學之士,而先人預焉。後仕齊梁之間,為 會稽令。吾生於梁普通七年夏五月,年三十,方仕於 陳。至宣帝時,為卑官,不為人知,徒與沈彥文為詩酒 之交。後長沙王叔堅與始興王叔陵皆多聚賓客,大 為聲勢,各恃權寵,有不平心。吾與彥文俱在長沙之 門下,及叔陵被誅,吾懼不免,因皆銷聲匿跡於林谷, 拾橡栗而食,掬溪澗而飲,衣一短褐,雖寒暑不易,以 待所憂之所定。無何,有一老沙門至吾所居,曰:『子骨 法甚奇,當無疾耳』。」彥文再拜請其藥,曰:「子無劉君之 壽,奈何雖服吾藥,亦無所補。」遂告別。將去,復謂我曰: 「塵俗以名利相勝,竟何有哉?惟釋氏可以捨此矣。」恭 納其言,自是不知人事。凡十五年,又與彥文俱至建 業。時陳氏已亡,宮闕盡毀,臺城牢落,荊榛蔽路,景陽 并塞,結綺基頹,文物衣冠,蕩然而盡。故老相遇,相攜 而泣,且曰:「一人無良,已至於是,隋氏所滅,良可悲乎!」 又聞後主及諸王皆入長安,乃率沈挈一囊,乞食於 路,以至關中。吾長沙王之故客也,恩遇甚厚。聞其遷 往瓜州,則徑往就謁。長沙王長於綺紈而早貴盛,雖 流放之際,尚不事生業。時方與沈妃酣飲,吾與沈再 拜於前,長沙悲慟久之,瀝泣而起,乃謂吾曰:「一日家 國淪亡,骨肉播遷,豈非天乎!」吾自此且留晉昌氐羌 之塞,數年而長沙殂,又數年而彥文亡,吾因剃髮為 僧,遁跡會稽山寺,凡二十年,時已百歲矣。雖容體枯 瘠,而筋力不衰,尚日行百里,因與一僧同至長安,時 唐高祖已有天下,建號武德。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 洛,或遊江左,至於三蜀五嶺,無不住焉。殆今二百九 十年矣,雖烈寒酷熱,未嘗有微恙。貞元末,於此寺夢 一丈夫,衣冠甚盛,熟視,乃長沙也。吾迎延坐,話舊傷 感如平生時,而謂吾曰:「後十年,我之六世孫廣,當官 於此郡。」師其念之,乃問之曰:「王今何為?」曰:「為冥官極 尊。」既而又泣曰:「師存我之六世孫矣。」悲夫!吾夢覺,因 紀君之名於經笥中。至去歲凡十年,乃以君之名氏 訪於郡人,尚怪君之未至。昨因乞食里中,遇邑吏,訪 之,果得焉。及君之來,又依然長沙之貌也。然自「夢及 今十一年矣,故訝君之晚也。」已而悲惋,泣下數行,因 出《經笥》示之。廣再拜,願執屨錫為弟子。昭曰:「君且去, 翼日當再來。」廣受教而還。明日,至其居,昭已遁去,莫 知其適,時元和十一年也。至太和初,廣為巴州掾,於 山南道路逢昭,驚喜再拜曰:「願棄官,請從師為物外 之遊。」昭亦許之。其夕,偕舍於逆「旅,至天將曙,廣早起 而省昭已去矣。廣茫然若有所喪。自是神情沮敗,竟 不知所往也。」然則昭自梁普通七年生,於時歲在丙 午,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凡二百九十年,則與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