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也。習學律藏,嘗謂人曰:「昔者繁刑首作,伯成子遁焉。 吾雖不捨律儀,而惡乎諍論紛紛,若心印心之法至 矣哉!」乃西詣方巖,頓開心地。天寶中,有願於清涼山, 淮、汴阻兵,明即旋策,與禪客遇,同遊宛陵。於上石門 置蘭若三所,有大來擾,如撫尨焉。時荐饑,群盜欲 至,必號呼先告,往往有徵焉。先是此鄉好弋獵,明化 之,皆焚罝網器仗矣。至天寶五年,爰止乎魚陂道場。 有瑀公者,白土史宗之流,跡邇行轍,世莫之識。始相 見曰:「南祖傳教菩薩,來何晚耶?」他日同登魚陂峰頂, 見東南有山,蒼琅獨秀,謂瑀公曰:「吾與此山宿有緣 矣。」天寶八年,有制度人。州將韋南金舉高行黑白狀, 請隸名州中寧化道場,明固辭,改隸佛川,即疇昔魚 陂所望之峰,梁吳均故宅之所。《地志》云:青山南掘得 古佛二軀,莫知年代,獲像之地,靈泉湧起,因名佛川 焉。泉側有吳王古祠,風俗淫祀,濫以犧牲。於是明夜 泊廟間,雷雨荐至,林摧瓦飛。頃之,雨收月在,見一丈 夫容衛甚盛。明曰:「居士生為賢人,死為明神,奈何使 蒼生每被血食?豈知此事,殃爾業耶?」神曰:「非弟子本 意,人自為之。」禮懺再三,因與受菩薩戒。神欣然曰:「師 欲移寺,弟子願捨此處,永奉禪宮。」後果移寺於祠側, 獲銅盤之底,篆文有「慧明」二字焉。建中元年正月示 疾,其日庭水春染,山雨晝冥,猛虎繞垣,悲嘯而去。十 二日奄然長往,春秋八十四,僧臘五十一。二月十二 日,建塔於寺西山焉。傳法弟子慧解、慧敏、如知三人 也,若鶖子採菽之倫也。菩薩戒弟子刺史盧幼平、顏 真卿、獨孤問俗、杜位、裴清,深於禪味,俾晝公為塔銘 焉。

子瑀

按《宋高僧傳》:「子瑀,字真瑛,姓沈氏,吳興德清人也。其 先亡國於沈,因以為氏,《春秋》沈子之後也。瑀生而聰 慧,不以師授。年未總角,辭親出家。以如意年中,大赦 度人,壞衣削𩭄煤炱世事,於洛京大福先寺受戒,勤 勤祈請。假寐三日之夕,見有神人,儼然在目。倏往忽 來,或同或異,得非至誠乎?於是燭如來燈,佩菩薩印」, 證聖中,歸於大雲道場,堅執律柄,僧綱釐舉,不亦宜 哉!瑀素履純龐,無咎無譽,使天下之士,有外道焉,有 闡提焉。心如飄風,言若泉涌,撓我聖教,擠我妙門。瑀 示以從容,誘以方便,莫不稽首挫色而聞命焉。常禮 一萬五千佛名,兼《慈悲懺》,日夜一帀,或二日、三日一 帀。夜有聖僧九人,降於禮懺之所,相與行道,彈指而 去。或夜無燈燭,心口是念,圓光照室,如坐月中,如此 則往往有之。瑀慨德清遍邑未有塔寺,遂銳懷營構, 一唱齊和,乃成精宇。前後寫經三藏,凡一萬六千卷。 天寶初,臨安足法師死經三宿,將入地獄,冥中見瑀, 引至王所,謂王曰:「此人能講《涅槃經》,王宜宥之。」王曰: 「惟聞巖崙師能講,不聞此師名,何也?」如是再三。王不 能屈,因赦之。會是鄉人施牛者天然不孕,因而出 乳,其通感如是。以十一年秋,禪坐而終。十二年春,將 啟靈龕欲焚之,容色不變如生。雖「少林孕髭,蘄春育 髮」,何獨嘉也?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姚淡、主客郎中 姚泲、刺史楊慧才偕歸信焉。

天竺亡名

按《宋高僧傳》,「天竺亡名,未詳何印度人也。其貌惡陋, 纏乾陀,色縵條,衣穿革屣,曳鐵錫,化行於京輦。當韋 南康皋之生也,纔三日,其家召僧齋,此僧不速自來, 其日僧必歷寺,連名請至。韋氏家僮患其長,一人甚 怒之,以敝席坐於庭中。既而齋畢,韋氏令乳母負嬰 兒出,意請眾僧祝願焉。梵僧先從座起,攝衣升階視」 之曰:「別久無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相認之意,眾皆異 之。韋君曰:「此子纔生三日,吾師何言別久也?」梵僧曰: 「此非檀越所知也。」韋君固問之,梵僧曰:「此子乃諸葛 亮之後身耳。武侯鼎國時,為蜀丞相君所知也。緣蜀 人受其賜且久,今降生於世,將為蜀帥,必福坤維之 人。吾往在劍門,與此子為善友,既知其生於君門,吾 不遠而來。此子作劍南節度二十年,官極貴,中書令、 太尉,此外非我所知也。」父然之,因以武子為字,又單 字武也。張鎰出為鳳翔、隴州節度,奏皋權知隴州。及 鎰為李楚琳所殺,牛雲光請皋為帥,朱泚不得已,用 皋為鳳翔帥。德宗置奉義軍節以旌之,續加禮部尚 書。興元中,駕還京,徵為左金吾衛將軍。貞元元年,為 成都尹,代張延賞到任,和南蠻并戰功,封南康郡王。 順宗即位,進太尉。南康在任二十一年,末塗甚崇釋 氏,恆持數珠誦佛名。所養鸚鵡,教令念經。及死,焚之, 有舍利焉。皋又歸心南宗禪道,學心法於淨眾寺。神 會禪師在蜀富貴僭差,重賦斂,時議非之,然合梵僧 懸記焉。

抱玉

按《宋高僧傳》:「抱玉者,行業高奇,人事罕接,每言來事, 如目擊焉。見釋子大光而誨之曰:『汝誦經宜高揭法 音,徹諸天傾聽,必得神人輔翼』。」後皆符其記莂京邑 歸信千計。每夕獨處一室,闔扉撤燭。嘗有僧於門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