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禪門》《法華》元疏、《梵網經》等四教三觀等義,祕鍵載啟, 觀性知空。爰至五夏,果精敷演,吳會間,學者從之。天 寶中,本邑郭密之請居法樂寺西坊,恢拓佛舍,層閣 摩霄,半澄江影,廊宇完備。後乃遊問長安,居安國寺。 公卿藉其風宇,追慕者結轍而至。方欲大闡禪律,倏 遇祿山兵亂,東歸江湖,經歷襄陽。御史中丞庾光先 出鎮荊南,邀留數月。時給事中竇紹、中書舍人苑咸, 鑽仰彌高,俱受心要。著作郎韋子春,有唐之外臣也, 剛氣而贍,學與之詶抗,子春折角,滿座驚服。苑舍人 歎曰:「闍梨可謂塵外摩尼,論中師子。」時人以為能言 矣。旋居故鄉法華寺。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評事 張河、金吾衛長史嚴維、兵曹呂渭、諸暨長丘丹、校書 陳允初賦詩往復,盧士式為之序引,以繼支、許之遊, 為邑中故事。邕修念之外,時綴文句。有集十卷,皇甫 曾為序。自至德迄大曆中,頻受請登壇度戒,起丹陽, 洎乎金華,其間釋子,皆命為親教師也。又以縣南路 通衢婺,其中百餘里殊無伽藍,釋侶往來,宴息無所。 邕願布法橋,接憩行旅,遂於焦山可以為梵場也。得 邑人騎都尉陳紹欽等,率群信構淨剎,一紀,方乃集 事焉。前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以邦國聚落,乃白 廉使皇甫溫,奏賜額曰「大曆」焉。先是,中嶽道士吳筠 造《邪論》數篇,斥毀釋教,昏蒙者惑之。本道觀察使陳 少遊請邕決釋老二教,孰為至道。乃襲世尊之攝邪 見,復寶琳之破魔文,爰據城壍,以正制狂。旗鼓纔臨, 吳筠覆轍。遂著《破倒翻迷論》三卷。東方佛法再興,實 邕之力。歟末遊天台,又纂《地誌》兩卷,並附於《新論》矣。 邕廞頤豐角,風韻朗拔,前後廉問,皆延置別榻,請為 僧統,以加崇揖之禮。貞元四年戊辰歲十一月十四 日遇疾,遺教門人,趺坐端相,而歸寂於大曆法堂焉。 以十二月十四日,奉靈儀於寺北原,遵僧制也。報齡 七十九,法「歲五十。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祕書省 校書郎陸淮為其銘上首。弟子智昂、靈澈、進明、慧照 等,咸露鋒穎,禪律互傳。至十一年,戶部員外郎丘上 卿為碑紀德焉。

神迥

按《宋高僧傳》:「神迥,未詳何許人也。幼入法流,齊莊自 任,節高行峭,不惡而嚴。晚年慕稱心寺大義律師,同 習三觀於天台宗,得旨於左溪禪師,即寶應年中也。 加以辭筆宏贍,華藻紛紜,為朗師真影讚《法華經文 句序》,冠絕於時,為世所貴,不詳厥終焉。」

純陀

按《宋高僧傳》,「純陀者,本西域人也。梵名無由,翻就華 言也。從遊京邑,人所欽重。上元中,便云東渡,人見之, 顏容若童穉之色,言已年六百歲矣,或謂為八十歲 人也。言談氣壯,舉動不衰。代宗皇帝聞之,詔入,禮遇 極豐,俾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靜,今為塵境汨之, 何從冥寂乎?若離簡靜騖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采芙 蕖,其可得乎!陛下欲長年,由簡潔安神,神安則壽永, 寡慾則身安。舍斯已往,貧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篤重 之。以永泰三年預知必逝,遣弟子齎衣缽進上,帝賜 弟子紫衣陀,終於鎮國寺焉。

道邃附最澄

按《宋高僧傳》:「道邃,不知何許人也。幽識遠悟,執志有 恆,懸解真宗,不由邪術。末傳隋智者教道素,得元微, 荊溪之門,杳難窺望。大曆中,湛然師委付《止觀輔行 記》,得以敷揚,若神驥之可以致遠也。於時同門元浩, 迥知畏服,不能爭長矣。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國沙門 最澄者,亦東夷卉服中剛決明敏僧也。泛溟涬,達江」 東,慕天台之法門,求顗師之禪訣,屬邃訓講,委曲指 教,澄得旨矣。乃盡繕寫一行教法東歸。慮其或問從 何而聞,得誰所印,俾防疑誤,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時 台州刺史陸淳判云:「最澄闍梨,形雖異域,性實同源, 特稟生知,觸類元解。遠傳《天台教旨》,又遇龍象邃公, 總萬行於一心,了殊塗於三觀。親承」祕密,理絕名言。 猶慮他方學徒未能信受,所請印記,安可不任為憑? 云澄泛海到國齎教法,指一山為「天台」,號一寺為「國 清」,風行電照,斯教大行。倭僧遙尊邃為祖師,後終於 住寺焉。

進平

按《宋高僧傳》:「進平姓吳氏,京兆人也。早出家於永安 山明福院,風表端雅,諸經大論皆所研尋,銷文鍊注, 令人樂聞。末思禪觀,於洛下遇荷澤,會師了悟,且曰: 『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難乎哉!後至唐州,遂居西隱 山。刺史鄭文簡請入城闡揚宗旨。示滅,年八十一。大 曆十四年三月入塔』。」

澄觀

按《宋高僧傳》:「澄觀,姓夏侯氏,越州山陰人也。年甫十 一,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誦《法華經》。十四,遇恩得度, 便隸此寺。觀俊朗高逸,弗可以細務拘,遂遍尋名山, 旁求祕藏。梯航既具,壼奧必臻。乾元中,依潤州棲霞 寺醴律師,學相部律。本州依曇一,隸南山律。詣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