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之庭,安禪定於可敦之樹,法為金字,列在空中。時突 厥宮人以手按乳,乳為三道,飛注畏口。畏乃合掌端 容曰:「我前生之母也。」又途中遭寇,舉刀三砍,而肢體 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前登雪山大池,畏不愈, 掬多自空而至,曰:「菩薩身同世間,不捨生死。汝久離 相,寧有病耶?」言訖沖天,畏洗然而愈。路出吐蕃,與商 旅同次。胡人貪貨,率眾合圍。畏密運心印,而蕃豪請 罪。至大唐西境,夜有神人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 師利實護神州。」禮足而滅。此亦猶迦毗羅神送連眉 也。畏以駝負經至西州,涉于河,龍陷駝足,沒於泉下。 畏亦入泉三日,止住龍宮,宣揚法化,開悟甚眾。及牽 駝出岸,經無沾濕焉。初,畏途過北印度境,而聲譽已 達中國。睿宗乃詔若那及將軍史獻出《玉門塞表》,以 「候來儀。」開元初,元宗夢與真僧相見,姿狀非常,躬御 丹青,寫之殿壁。及畏至此,與夢合符。帝悅,有緣飾內 道場,尊為教主。自寧薛王已降,皆跪席捧器焉。賓大 士於天宮,接梵筵於帝座。禮國師以廣成之道,致人 主於如來之乘。巍巍法門,於斯為盛。時有術士,握鬼 神之契,參變化之功,承詔御前,角其神異,畏恬然不 動,而術者手足無所施矣。開元四年丙辰,齎梵夾,始 屆長安,敕於興福寺南院安置。續宣住西明寺,問勞 重疊,錫貺異常。至五年丁巳,奉詔於菩提院翻譯,畏 奏請名僧同參華梵。開題先譯《虛空藏求聞持法》一 卷,沙門悉達譯語,無著筆受,綴文繕寫進內,帝深加 賞歎。有敕畏所將到梵本,並令進上。昔有沙門無行, 西遊天竺,學畢言歸,方及北邙,不幸而卒。其所獲夾 葉,悉在京都華嚴寺中。畏與一行禪師於彼選得數 本,並總持妙門,先所未譯。十二年隨駕入洛,復奉詔 於福先寺譯《大毗盧遮那經》。其經具足,梵文有十萬 頌,畏所出者,撮其要耳,曰《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 持經》七卷,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刪綴辭理,文質 相半,妙諧深趣,上符佛意,下契根緣,利益要門,斯文 為最。又出《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揭羅經》三卷, 二經具足,咒毗柰耶也,即祕密禁戒焉。若未曾入曼 荼羅者,不合輒讀誦,猶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也。所出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 卷,即《金剛頂梵本經》成就一切義圖,略譯少分耳。畏 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獎勸初學。奉儀形者, 蓮華敷於眼界;稟言說者,甘露潤於心田。超然覺明, 日有人矣。法侶請謁,唯尊奉長老寶思惟三藏而已, 此外皆行門人之禮焉。一行禪師者,帝王宗重,時賢 所歸,定慧之餘,陰陽之妙,有所未決,亦咨稟而後行。 畏嘗於本院鑄銅為塔,手成模範,妙出人天寺。眾以 銷冶至廣,庭除深隘,慮風至火盛,災延寶坊。畏笑曰: 「無苦,自當知也。」鼓鑄之日,果大雪蔽空,靈塔出罏,瑞 花飄席,眾皆稱歎焉。又屬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 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數當然也。若苦召龍致雨 必暴,適足所損,不可為也。」帝強之曰:「人苦暑,病矣,雖 風雷亦足快意。」辭不獲已。有司為陳請雨具,旛幢螺 鈸備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缽水, 以小刀攪之,梵言數百,咒之須臾,有物如龍,其大如 指,赤色,矯首瞰水面,復潛於缽底。畏且攪且咒,頃之, 有白氣自缽而興,逕上數尺,稍稍引去。畏謂力士曰: 「亟去,雨至矣。」力士馳去,迴顧見白氣疾旋,自講堂而 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風震電,力士纔 及天津橋,風雨隨馬而驟,街中大樹多拔焉。力士入 奏,而衣盡霑濕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謝。又邙山有 巨蛇,畏見之,歎曰:「欲決瀦洛陽城耶?」以天竺語咒數 百聲,不日蛇死,乃安祿山陷洛陽之兆也。一說畏曾 寓西明道宣律師房,示為麤相,宣頗嫌鄙之。至中夜, 宣捫蝨投於地,畏連呼「律師,撲死佛子。」宣方知是大 菩薩,詰旦攝衣作禮焉。若觀此說,宣滅至開元中僅 五十載矣。如畏出沒無常,非人之所測也。二十年,求 還西域,優詔不許。二十三年乙亥十月七日,右脅累 足,奄然而化,享「齡九十九,僧臘八十。法侶淒涼,皇心 震悼。贈鴻臚卿,遣鴻臚丞李現具威儀,賓律師護喪 事。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於龍門西山廣化寺之庭 焉。」定慧所熏,全身不壞。會葬之日,涕泗傾都,山川變 色。僧俗弟子寶畏禪師、明畏禪師、滎陽鄭氏、琅邪王 氏,痛其安仰,如喪考妣焉。乾元之初,唐風再振,二禪 師刻偈,諸信士營龕,弟子舍於旁,有同孔墓之戀。今 觀畏之遺形,漸加縮小,黑皮隱隱,骨其露焉。累朝旱 澇,皆就祈請,徵驗隨生。且多檀施,錦繡巾帊覆之,如 偃息耳。每一出龕,置於低榻,香汁浴之。洛中豪右,爭 施禪帊,淨巾澡豆,以資浴事。上禳禱,多遣使臣往加 供施,必稱心願焉。

智慧

按《宋高僧傳》:「智慧者,梵名般剌若也,姓憍答摩氏,北 天竺迦畢試國人。穎悟天資,七歲發心,違侍二親,歸 依三寶。時從大德調伏軍教,誦《四阿含》滿十萬頌,阿 毗達摩三萬頌。及年應法,隨師往別國,納具足戒,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