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2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琮等十六人,英公李世勣、鄂公尉遲德等十二人,同 請高於慧日寺浮圖院建陀羅尼普集會壇,所須供 辦。法成之日,屢現靈異,京中道俗咸歎希逢。沙門元 楷等固請翻其法本,以四年癸丑至於五年,於慧日 寺從《金剛大道場經》中撮要而譯,集成一部,名《陀羅 尼集經》,一十二卷,元楷筆受。於時有中印度大菩提 寺阿難律、木叉師、迦葉師等,於經行寺譯《功德天法》, 編在《集經》第十卷內,故不別出焉。

極量

按《宋高僧傳》:極量,中印度人也。梵名般剌蜜帝,此言 極量。懷道觀方,隨緣濟物,展轉遊化,漸達支那。乃於 廣州制止道場駐錫。眾知博達,祈請頗多。量以利樂 為心,因敷祕賾。神龍元年乙巳五月二十三日,於灌 頂部中誦出一品,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 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譯成一部十卷。烏萇國沙門彌 伽釋迦,譯語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循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 迪證譯量翻傳。事畢,會本國王怒其擅出經本,遣人 追攝,泛舶西歸。後因南使入京,經遂流布。有惟愨法 師、資中沇公,各著疏解之。

實叉難陀

按《宋高僧傳》:「實叉難陀,一云施乞叉難陀,華言學喜, 蔥嶺北于闐人也。智度恢曠,風格不群,善大小乘,旁 通異學。」天后明揚佛日,崇重大乘,以《華嚴》舊經,處會 未備,遠聞于闐,有斯梵本,發使求訪,并請譯人,叉與 經夾,同臻帝闕。以證聖元年乙未於東都大內大遍 空寺翻譯。天后親臨法座,煥發序文,自運仙毫,首題 名品。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沙門義淨同宣梵本,後 付沙門復禮、法藏等,於佛授記寺譯成八十卷。聖曆 二年功畢。至久視庚子,駕幸潁川三陽宮,詔叉譯《大 乘入楞伽經》,天后復製序焉。又於京師清禪寺及東 都佛授記寺譯《文殊授記》等經,前後總出一十九部, 沙門波崙元軌等筆受,沙門復禮等「綴文,沙門法寶 恆景等證義,太子中舍賈膺福監護。長安四年,又以 母氏衰老,思歸慰覲,表書再上,方俞,敕御史霍嗣光 送至于闐。」暨和帝龍興,有敕再徵。景龍二年,達於京 輦。帝屈萬乘之尊,親迎於開遠門外。傾都緇侶,備旛 幢導引,仍飾青象,令乘之入城。敕於大薦福寺安置。 未遑翻譯,遘疾彌留。以景雲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脅 累足而終,春秋五十九歲。有詔聽依外國法葬。十一 月十二日於開遠門外古然燈臺焚之,薪盡火滅,其 舌猶存。十二月二十三日,門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 送其餘骸及斯靈舌,還歸于闐,起塔供養。後人復於 茶毗之所起七層塔,土俗號為「華嚴三藏塔」焉。

日照

按《宋高僧傳》:「地婆訶羅,華言日照,中印度人也。洞明 八藏,博曉五明,戒行高奇,學業勤悴,而咒術尤工。以 天皇時來遊此國。儀鳳四年五月,表請翻度所齎經 夾,仍準元奘例,於一大寺別院安置,并大德三五人 同譯。至天后垂拱末,於兩京東、西太原寺及西京廣 福寺,譯《大乘顯識經》《大乘五蘊論》等,凡一十八部。沙」 門戰陀般若提婆譯語,沙門慧智證梵語,敕諸名德 助其法化。沙門道成,薄塵嘉尚,圓測靈辯,明恂懷度, 證義沙門思元復禮綴文筆受,天后親敷睿藻,製序 冠首焉。照嘗與覺護同翻《佛頂》,深體唐言,善傳佛意, 每進新經,錫賚豐厚。後終于翻經小房,享年七十五。 天后敕葬於洛陽龍門香山,塔見存焉。

天智

按《宋高僧傳》,「提雲般若,或云提雲陀若那,華言天智, 于闐國人也。學通大小,解兼真俗,咒術禪門,無不諳 曉。永昌元年,來屆於此,謁天后於洛陽,敕令就魏國 東寺翻譯。即以其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出《華嚴 經》《法界無差別論》等六部七卷,沙門處一筆受,沙門 復禮綴文。沙門德感、慧儼、法明、恆景等證義智終年」 卒地,莫得而聞。

慧智附明佺

按《宋高僧傳》:「慧智其父,印度人,婆羅門種,因使遊此 方而生焉。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時,從長年 婆羅門僧奉敕度為弟子。本既梵人,善閑天竺書語, 生於唐國,復練此土言音。三藏地婆訶羅提、雲若那 寶思惟等,所有翻譯,皆召智為證,兼令度語。」後至長 壽二年癸巳,智于東都佛授記寺自譯《觀世音頌》一 卷,不詳所終。有沙門明佺者,不知何許人,出家隸業, 悉在佛授記寺。尤善毗尼,兼閑經論。天冊萬歲元年, 敕令刊定經目,佺所專纂錄,編次持疑,更與翻經大 德二十餘人同共參正,號曰《大周經錄》焉。智昇云:「雖 云刊定,繁穢尤多,徒見流行,實難憑準。」蓋此錄支經 別品,雜沓不倫,致為昇公之所黜矣。

寂友

按《宋高僧傳》:「彌陀山,華言寂友,睹貨邏國人也。自幼 出家,遊諸印度,遍學經論,楞伽、俱舍最為窮覈。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