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按《松江府志》:「『宋僧德聰,姓仰氏,姑蘇張潭人。七歲出 家杭州慈光院,十三歲具戒,於梵天寺,參請諸方,密 契心印。太平興國三年,結廬佘山之東峰,二虎為衛, 名大青小青。有禪者造之,見挂佛經於梁間,問常讀 否』?曰:『如人看家書,既知之矣,何再讀為?人有問者,多 默不對。常曰:『古人貴行,吾何言哉』。天禧元年七月六 日,跏趺而化,經十三日,貌如生』。」世壽七十四,僧臘六 十二。塔於西峰。慶曆七年,建塔廟於其後,遂遷於南 嶺之下。沙門靈鑑為之銘。

友蟾

按《嘉興府志》:「宋友蟾,錢塘人。謁天台韶國師,密傳心 印,住雲居普賢院。吳越忠懿王召見,賜慈悟禪師號。 淳化初,示滅,歸葬天台山。」

會暢

按《松江府志》:「『僧會暢,閩人,姓陳氏,駐錫秀州隆福寺。 自誦《法華經》,夜禮兜率天宮三十餘載,始終一貫,故 人呼為暢法華』。或體羸氣劣,不擇酒食,遇康寧,則曰: 『佛制枝葉花果不許入口。嘗夢登一閣,有異人指謂 曰:『此兜率天宮也。師壽七十五,當來此居』。暢曰:『願得 八十誦經,滿二萬部』。異人無語。祥符中示寂,壽果八 十闍維時體柔色紅舍利五色瑩然煙燄中』。」

盧杜二禪師

按《衢州府志》:「盧杜二禪師,皆永嘉人。咸平初,至西安 之玉泉鄉,士人李昴曰:『吾家西北有葉蓬山,二師能 留否』?許之,且曰:『得雙鎮足矣』。昴日使人資其糧,問所 欲,五年不解。一日驚曰:『失問二師三日矣』。」往視,則瞑 目据鉏,相對坐逝。

智禮

按《湘山野錄》,明州天台教主禮法師,高僧也。聚徒四 百眾,以往生淨土訣勸眾修行。晚結十僧,修三年懺, 燒身為約。楊大年慕其道,三以書留之云:「億聞我師, 比修千日之懺,將捨四大之軀,結淨土之十僧,生樂 邦之九品。竊曾具懇,冀徇群情,乞住世以為期,廣傳 道而興利。願希垂諾,冀獲瞻風。」後禮師終不諾。又貽 書杭州天竺式懺主,託渡江留之。其書云:「億再拜,昨 為明州禮教主,宏發願心,精修懺法,結十人之淨侶, 約三載之近期,決取樂國之往生,並付火光之正受。 載懷景重,竊欲勸留。誠以天台大教之宗師,海國群 倫之歸嚮,傳演祕筌之學,增延慧命之期,冀其住世 之悠長,廣作有情之饒益。遂形懇請,罄敘誠言。得其 報音,確乎不奪。慮喪人天之眼目,孰為像季之津梁。 懺主大師同稟哲師,兼化本國,可願涉錢塘之巨浪, 造鄞水之淨居。善說無窮,宜伸於理奪;真幾相契,須 仗於神交。」是年誕鄞,永興寇相國薦紫服以留之。時 馬副樞知節,請大年撰其父《全乂神道碑》潤筆,一物 不受,止求薦一師號。馬副樞奏:「臣以楊某為先臣撰 碑,況詞臣潤筆,國之常規。乞降聖旨,俾受臣所贈。」真 宗召大年問之,因得以其事為奏。真宗深加嘆重,謂 大年曰:「但傳朕意,留之住世。若師號朕與之潤筆,卿 宜無讓。」遂賜號法智大師,住世七年方入滅,《楊希白 碑》其賢於塔。

法照

按《浙江通志》:「法照,受業水心寺,不妄交遊,與林逋、智 圓為方外友。咸平中,撰《律鈔義苑說》七卷。崇寧間,賜 號法照禪師。」

義澄

按《嚴州府志》:「義澄,富陽人,俗姓孫。年十二,投新定龍 門僧得詮出家。周顯德中,年已五十八,始祝髮,訪道 四方。宋咸平中,住信州玉山洞巖。縣令章得象異之, 以聞真宗,召至闕,賜號明慧大師。後還次錢塘,以苦 熱得疾,作偈曰:『本來無質,豈有去住?要識真歸,南來 北去』。端坐而逝。年百八十有二。」

咸潤

按《紹興府志》:「咸潤,上虞人。習天台教觀,依錢塘會法 師講習,遂究其旨。景德四年,邑令裴煥請演教於等 慈,繼徙隆教、永福,聽法者動以千數。亦能詩,有《五泄 山三學院》十題,編於《掇英》。」

豬頭和尚

按《泊宅編》:婺州有僧嗜豬頭,一噉數枚,俗號豬頭和 尚,莫測其人。祥符寺轉藏成僧,俗設齋以落之。一僧 丐齋,眾見其藍縷,不加禮,拂袖而去。或曰:「此豬頭和 尚也。」使人邀請,指大藏曰:「我不轉此,藏亦不轉。」眾聞 其語異,相率自追之。僧曰:「要我轉,更三十年。」竟不顧 而去,之三衢。衢之守饌豬頭,召師食,自窗牖窺之,見 一鬼從旁食,師無預焉。守以告之,師尋坐已。衢人奉 香火良謹,有禱輒應。一日,見夢於人曰:「吾將還鄉矣。」 蓋自師之出,至是恰三十年,寂無施金轉藏者。故老 憶師言,相與備禮,迎師真身,歸至藏院。郡人輻湊,日 至數千。此寺齋供,遂為長堂。予時僑寓,親睹盛事,因 閱師《辭世頌》,知是定光佛也。

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