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故所居感化,所至悅隨,道俗相望,動盈萬數。自此江

南之人,悟禪理者多矣。時相國崔公群坐失守,出分 司,後為華州,由三峰出鎮宣城,其地雖邇,其人則遐。 崔公深樂禮謁,致命誠請。毓以感念而現大悲為心, 莫不果欲,隨緣,遊方順命。寶曆元年,至於宛陵禪定 寺,所以隨順而揚教也。至明年,告歸齊雲山。九月合 朔,色相不動,而示滅於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 八。是日也,天地如慘,草木如摧,鳥獸悲啼,雲泉斷咽, 緇徒士庶,孺慕無窮。十月棲神于院之庭,從其宜也。 弟子至孚、契真清幹等,慨吾師示滅而後學徒存。太 和二年,相國韋處厚,素尚元風,道心惇篤,以事奏聞, 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禮。追諡號塔名。越州刺史陸 亙摛《翰論》譔焉。

曇藏附靈彖 超岸

按《宋高僧傳》:「曇藏,不知何許人也。得禪訣於大寂之 門,後見石頭希遷禪師,所謂再染謂之赬也。貞元二 年,嘉遁於衡嶽,棲止峰之絕頂。晚年苦於腳疾,移下 西園結茅,參請者繁熾。太和元年終于嶽中,享齡七 十。先是藏養一犬,尢靈,嘗夜經行,息坐次,其犬銜藏 之衣歸房,乃於門閫旁伏守,而吠聲不絕,頻奮身作」 猛噬之勢。詰旦視之,東廚有大蟒蛇,身長數丈,蟠繞 小舍,為之岌嶪,呀張其口,虓闞其聲,毒氣漫然。侍者 白藏,亟去迴避,藏曰:「死而可逃,何遠之有?彼以毒來, 我以慈受。毒無自性,激發則強。慈苟無緣,冤親一揆。 無人無我,法性俱空。」言訖,其蟒蛇按首徐行,閃然不 見。又嘗一夜有群盜,其犬亦銜藏衣。藏,語盜曰:「諸君 山叟茅舍,有中意物,任拈去,終無少恡之意。」盜感其 言,散分下山矣。又荊州永泰寺釋靈彖,姓蕭氏,蘭陵 人也。其胄裔則後梁為周所滅,支屬星分,彖父居長 沙,為編戶矣。生彖宛有出塵之誓,遇諸禪會,罕不登 臨,止泊維青,優游自得。長慶元年,住百家巖寺。未幾 徙步江陵。太守王潛「請居永泰寺。太和三載六月二 十三日終于住寺,春秋七十五。建塔於州北存焉。」又 釋超岸,丹陽人也。先遇鶴林素禪師,處眾拱默而已。 天寶二載,至撫州蘭若,得大寂開發四方,毳侶依之。

無等

按《宋高僧傳》,「無等姓李氏,今東京尉氏人也。負志卓 犖,辭氣貞正。少隨父官於南康,頻遊梵剎,向僧瞻像, 往即忘歸。既作沙門,遇道一禪師在龔公山,學侶螘 慕等求法於其間,挺然出類。元和七年,遊漢上,後至 武昌,睹郡西黃鵠山奇秀,遂結茅分衛。由此巴、蜀、荊、 襄尚元理者,無遠不至矣。太和元載,屬相國牛公僧」 孺出鎮三江,聞等道香,普熏遐邇,命駕枉問,風虎相 須,為法重人。牛公慮其蘭若,不隸名籍,特為奏題曰 「大寂」也。憧憧往來,堂無虛位。至四年十月示滅,年八 十二。弟子誓通奉全身入塔焉。

明覺

按《宋高僧傳》:「明覺,俗姓猷,河內人也。祖為官嶺南,後 徙居為建陽人也。覺,儒家之子,風流蘊藉,好問求知, 曾無倦懈,宿懷道性,聞道一禪師於佛跡嶺行禪法, 往造焉。遂依投剃染。由此即願觀方、衡嶽、天台、四明, 遍嘗法味。復於徑山留心請決,數夏負薪,面䵟手胝。 下山至杭州大雲寺禁足院門,續移止湖畔青山頂」, 結庵而止。屬范陽盧中丞嚮風躬謁,召歸州治大雲 寺住持。元和十五年,避嫌遠囂,隱天目山。是山也,特 秀基墟,跨涉四郡,有上下龍潭,深不可測,怪物往往 出於中。有白鹿,毛質詭異,土人謂為山神也。覺遁是 中,檀信為禪宇。長慶三年,春及冬至。明年二月大旱, 野火蔓延,欲燒院,僧惶懅,覺曰:「吾與此山有緣。火當 速滅。」少選雷雨驟作。其火都滅。遠近驚歎。以太和五 年七月十九日示疾而亡。

圓修

按《宋高僧傳》:「圓修姓潘氏,福州閩人也。生而歧嶷,長 而俊邁,忽思拔俗,尋事名師,剔髮變衣。年滿於嵩陽 會善寺納戒。既而儀表容與,日新厥德,研窮經論,俄 約觀方,遇百丈山海禪師,根教相符,遂明心要。持缽 振錫而抵於杭,見秦望山峻極之勢,有長松枝繁結 蓋,遂棲止於松巔。時感鵲復巢於橫枝,物我都忘,羽」 族馴狎,由茲不下,近四十秋。每一太守到任,則就瞻 仰,號鳥窠禪師焉。洎元和初,邦伯裴常棣酷重其道, 請下結庵者至於三四,或為參請者說法。裴公命八 屬宰官,同力造伽藍,移廢額曰「招賢」以居之。太和七 年癸丑歲九月二十二日,端坐怡然歸寂,享年九十 九,僧臘八十。杭之宰政良守,無不傾重。稅駕樹陰,請 談元極,不覺更僕移辰矣。今塔在石甑山下,南嶽僧 唯貞為《塔銘》焉。近有盜發其塔,且多怪異,止收得銘 誌而已。

普願

按《宋高僧傳》:「普願,俗姓王,鄭州新鄭人也。其宗嗣於 江西大寂。大寂師南嶽觀音讓,讓則曹谿之冢子也。 於願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則南泉之禪,有自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