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願在孕,母不喜葷血。至德二年,跪請於父母,乞出家, 脫然有去羈鞅之色,乃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 業苦節,篤勵胼胝,皸瘃不敢為身主。其師異之。大曆」 十二年,願春秋三十矣。詣嵩山會善寺暠律師受具, 習相部舊章,究毗尼篇聚之學。後遊講肆,上楞伽頂, 入華嚴海會,扶中百門觀之關鑰,領元機於疏論之 外,當其鋒者,皆旗靡轍亂。大寂門下八百餘人,每參 聽之後,尋繹師說,是非紛錯。願或自默而語,群論皆 弭曰:「夫人不言,乃言爾耳。」自後含景匿耀,似不能言 者。人以其無法說,或叩其關,亦堅拒不洩。時有密探 其機者,微露頭角,乃知其非無法說,時未至矣。貞元 十一年,挂錫池陽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構禪宇。蓑笠 飯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種食以饒足,不下南泉三 十年矣。夫洪鐘不為莛撞發聲,聲之者故有待矣。太 和年初,宣使陸公亙、前池陽太守,皆知其抗跡塵外, 為四方法眼與護軍彭城劉公同迎請下山,北面申 禮。不經再歲,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數百人。太和 甲寅歲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 虹貫於禪室後峰。占者云:「得非南泉謝世乎?」是日西 峰巨石崩,聲數十里,當晝有乳虎遶禪林而號,眾咸 異之。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 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謝。春秋八十七,僧臘五十 八。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於山門。 赴喪會葬者相繼於路,哀號之聲,震於崖谷。乙卯歲, 門人奉全身於靈塔,從其教也。膳部員外郎、史館修 撰劉軻,欽若前烈,追德頌美焉。

曇晟

按《宋高僧傳》:「曇晟,姓王,鍾陵建昌人。始生有自然胎 衣,右袒猶緇服焉。遂出家於石門,受滿具法。參見百 丈山海禪師,二十年為侍者,續受藥山舉發,全了無 疑。太和三年十月示滅。敕諡大師,號無相,塔名淨勝。」

甄公

按《宋高僧傳》:「甄公,姓魯氏,江陵人也。少而警慧,七歲 誦通《詩》雅,遂應州舉,三上中第。未釋褐,與沙門議論 元理,乃願披緇,投福壽寺辯初法師以為模範。後于 洛京昭成寺講法數座,因禮嵩山禪師,通暢心決,方 至丹陽茅山,尋挂錫於蘇州楞伽山,四遠參元者駢 肩疊足矣。時白樂天牧是郡,接其談道,不覺披襟解」 帶。心遊無物之場。得甄之閫閾矣。遂堅請出水流寺。 不樂安止。以山水為娛情之趣耳。太和三年示疾云。 終九十歲。以其年四月十七日入塔焉。

藏廙

按《宋高僧傳》:「藏廙,俗姓程,衢州信安人也。幼歲神氣 朗暢,貌質魁然。元和中,告親求出家,志不可卻,直造 長沙嶽麓,投靈智律師,請事剃染。智師察其強願不 群,乃攝度之。既披法服,尋於武陵開元寺智總律師 受具足尸羅,當長慶三年也。因聽律範,旋窮篇聚,語 同業曰:『教門繁廣,然有總門總門之急,勿過捨筏』。遂」 遍參禪宗,遇馬素門下高足,住龍牙山,知廙法器,異 日告之曰:「蘊界不真,佛生非我。子之正本,當何所名? 復從誰得?」廙一言領會,千轍同歸。龍牙曰:「我法眼不 蒙掩矣。」既遂所求,大得安靜,卻迴柯山,蓋避會昌之 搜揚也。至大中六年,郡牧崔公壽重之,於州龍興寺 別構禪室,延居之。數年,北至嘉禾,信士歸依,請留住 至德伽藍,又往姑蘇。時崔公鈞作守此郡,聞廙名久, 請居南禪院。咸通八年,浙西廉使周公寶命住招隱 寺,其年秋,卻返嘉禾,信士呂京捨別墅,造今永安院。 時乾符中,群寇紛紜,禪侶分散。廙曰:「盜終不至此。」及 期,寇從別道行,果無所損。其先見如此。五年十月十 二日,滿院陰雲,雉鳴烏噪。安坐而化。弟子號哭卻蘇。 至六年三月中辰前,別眾後終。享年八十二。僧臘五 十六。時澹交為廙作《真讚》。至乾寧中,僧神贊進狀乞 追諡號。塔名。名士吳重裕書碑。

大安

按《宋高僧傳》,「大安姓陳氏,閩城人也。幼年入道,頓拂 塵蒙。元和十二年,敕建州浦城縣乾元寺置兜率壇, 始全戒足。時天雨桂子及地生朱草,刺史元錫手疏 其瑞,上達冕旒,遂迴御禮,詔改鳳棲寺號靈感壇焉。 安因往洪井,路出上元,忽逢一老父曰:『子往南昌,必 有所得』。」及咨參律學,夜聞二僧談論,遽了三乘之旨, 乃以所習付之。同人。之臨川,見石鞏山慧藏禪師。藏 之提唱,必持弓弩以擬學人。安服拜未興,唱曰:「看箭。」 安神色不撓,答對不差。石鞏乃投弩曰:「幾年射始中 半人也矣。」安遊五臺,入龍池沐浴,雖久浸漣漪,殊無 奮暴雨雹之怪,觀者驚悚。後止溈山,禮大圓禪師,復 證前聞,而為量果也。時豫章廉使贈太尉崔貞孝公, 則魏公之季父,深契元機,敦安之道,飛疏召之,厥譽 愈昌。咸通十四年,詔宜號延聖大師,賜紫袈裟一副。 中和二年示疾,所止法堂,巨梁中折。三年癸卯十月 二十二日,坐化於怡山丈室,春秋九十一,臘六十七。 續詔贈圓智大師,塔號「證真。」安不嘗唾地,不處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