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文首序,德美圓實,志願顯現。蓋錄其所證之意而見 於文。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右脅累足, 入於涅槃。非二乘境界,真如來定也。明年十一月十 三日闍維,起塔於蘇州西北,虎丘東山南原也。浩耽 學味道,不涉餘事。常隨然師,聽其言說,曾無倦色。分 析義理,派流川注,必默記而暗誦,一言不失。數年之 後,人始知之。然師曰:「回也如愚,罕為人說。」多辭以不 能。及被梁、田二君苦勸請之,始著《涅槃經解述》。浩與 上都雲華寺華嚴澄觀法師,若孔門之游夏焉。其儒 流受業翰林學士梁「公肅,蘇州刺史田公敦,緇流受 業者,智恆、子瑜、道儒、仲義、仲良五人,持經講論,傳之 無窮。」大比丘尼識微道巽,志真悟極。此四人者,高潔 之倫,深練禪觀。初浩為二官所請注經,預夢,甚為奇 特。又庭階生花,非人間恆所見者,祥鳥飛馴,五彩絕 異。刺史崔恭撰塔碑,立於虎丘山羅漢石壇之左。後 有行滿、道暹、明曠皆著述。「《廣天台之道歟》。

智藏

按《宋高僧傳》:「智藏,姓皮氏,西印度種族。祖父從華,世 居官宦,後僑寓廬陵。藏少入精舍,睹像設之繁,乃陋 俗求真,而於三學各所留心,唯律藏也最為精敏。大 曆三年,遊豫章,因隸名天宮寺,眾懇命臨壇秉度,時 仰炰烋,號為律虎。每登法座,提唱毗尼,堂盈席滿,聽 受無厭。辨名理,析微言,連環可解也。貞元中,遇大寂」 禪師,篤明心要。及遊會稽,於杭烏山頂築小室安禪, 乃著《華嚴經妙義》,宣吐亹亹,學者歸焉。至元和十四 年二月,無疾而終,報齡七十九。焚收舍利圓淨者,建 塔於院北峰焉。杭烏山者,越俗言訛,合言「杭嵨」,謂浙 江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杭,故云「嵨」也。

神清附義將

按《宋高僧傳》,「神清,字靈庾,俗姓章氏,綿州昌明人也。 生於大安山下,昆季相次,三人出俗,皆有名望。清居 乎仲。處胎之際,母頓惡葷羶。及為兒,雖隨戲弄,遇像 禮足,逢僧稽顙。年十三,受學於綿州開元寺辯智法 師。於時敕條嚴峻,出家者限念經千紙,方許落髮。清 即誦《法華》《維摩》《楞伽》《佛頂》等經,有同再理。時故相喬」 琳為綿郡太守,驚其幼俊,躬而降禮,請削染焉,則大 曆中也。至年十七,聽習粗通,即講《法華》一經。歲滿,慧 義寺依如律師受具戒,夏習尸羅,依學新疏。尋達大 宗,乃詣上都。後以優文贍學,入內應奉,暮年鍾其荼 蓼,歸慧義寺,講導著述,略無閑日。以元和年中終于 本寺峰頂,遷神于白門蘭若,即郪城北郭外也。清平 昔好為著述,喜作編聯,蓋巨富。其才亦鑿深於學,三 教俱曉,該元鑒極,彝倫咸敘,萬人之敵也。受業弟子, 黑白四方,計一千餘人。前後撰成《法華元箋》十卷,《釋 氏年誌》三十卷,《新律疏要訣》十卷,亦謂《清鈔二眾初 學儀》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記》。此蓋 解小乘所計五位,色、心心所不相應無為等法,體性 業用,一皆詳括,故云「法源」也。《識心論》《澄觀論》《俱舍義 鈔》數卷,《北山參元語錄》十卷,都計百餘軸,並行於代。 就中語錄,博該三教,最為南北鴻儒名僧高士之所 披翫焉。寺居郪城之北,長平山陰,故云「北山。」統三教 元旨,實而為錄,故云「參元」也。觀清之述作少分,明二 權一實之經旨,太分明小乘律論之深奧焉。清貌古 且奇,晳白而光瑩,相國崔龜從時從事東川,序真讚 云:「與奘三藏道顏同攝物,異時一體耳。」門人數多,其 出倫者義將也。獨明俱舍,兼善起信,海內學人,望風 而至。開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清之餘素乎?東川 涌潭僧正顏公著碑,本寺講律,臨壇光肇,別附《語錄》, 略記清言行矣。

端甫

按《宋高僧傳》:「端甫,俗姓趙氏,天水人也。世為秦著姓 焉。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 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摩其頂曰:『必當 大興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 六尺五寸,其音如鐘。」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 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 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受具於西 明寺照律師,學毗尼於崇福寺昇律師,傳《唯識》於安 國寺素法師,通《涅槃經》於福林寺崟法師。甫又夢梵 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 腹矣。」自是經律論無敵於當時。囊括川注,逢源會委, 滔滔然莫能濟其畔岸矣。夫將欲伐株杌於情田,雨 甘露於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無何,謁文殊於 清涼,眾聖皆現;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 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 紫方袍,歲時錫施,異於他等。復詔侍皇太子於東朝, 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 隆。憲宗皇帝數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 偏厚。而甫符彩超邁,辭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由是天子益知佛 為大聖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當是時,朝廷方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