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之,則曰:「吾逍遙乎無形之場,同師子遊戲耳。」景福中, 於山寺演暢經論,同聲相應,求法者至,乃著《元中鈔》 數卷,皆當義妙辭也。恆勸人急修上生之業,且曰:「非 知之難,行之為難,汝曹勉旃。」圓六時禮懺,未嘗少缺。 居小房即瑯琊山頂,是山也,傳云從瑯琊臺飛來此 處。先是屠坊,故皆鎮於其下。山之家有井,井有鰻鯠 焉,水有盈縮,應大江之潮候,甚多靈怪。一云:此處禹 鎖浙江蛟蜃之屬,其名曰蛆。蛆有雙耳,其色蒼黃,或 緣竹木,必風雨至矣。今或出石竅,入僧居溝渠中,見 人不驚,握則跳梁如怒狀。惟遍入圓房,圓手執宛轉 屑,就乃為之受。歸戒令勿作風雹之妖。暨圓終而多 暴風雨也。圓之修習,願見彌勒。一日講次,屹然坐終 於法座。時眾聞異香裛孴,天樂錚鏦,或絕或連,七日 後已。此真上生之證歟,則乾寧二年四月也。還山之 日,僧眾致祭於寺門,無何,有人茜袍象笏,拜跪愴然, 𢠳怳之間,杳無蹤跡,眾莫能測焉。茶毘,收舍利七百 餘粒,被四明人齎往新羅國矣。

元約

按《宋高僧傳》:「元約,姓張氏,正平人也。志韻剛潔,幼萌 出塵之心。既諧夙志,入州龍興伽藍。日誦千言,更無 再受。落髮之後,滿足律儀,檢察己心,循其戒範,精持 止作,未嘗穿穴。自茲名節頓高,流輩窺仰。數稔之間, 律論俱贍。遍求知識,探賾元文。戾止長安崇聖寺,以 戒德之選而預臨壇講律并俱舍共四十餘遍。淵靜」 其性,斫覈靡虧。著《俱舍論》《金華鈔》二十卷,為時所貴。 而二講登席可三百餘人,皆北面受業焉。傳稟門生 一百許輩,汾沁之間,奔走學者,迨乎老矣。終本院小 房,俗壽七十六,法臘五十六。學法弟子道俗收焚坑 舍利數百粒,構甎浮圖于郡城之西焉。

惟忠

按《宋高僧傳》:「惟忠姓童氏,成都府人也。幼從業於大 光山道願禪師。神驥伏櫪,雖止也,發蹄則超忽千里 焉。遊嵩嶽,見神會禪師,折疑沈默,處於大方,觀覽聖 跡,見黃龍山鬱翠而奇異,乃營茅舍。其窮溪極谷而 多毒龍,噴氣濛濛,山民犯者多如中瘴焉。醫工寡效, 忠初不知,獨居禪寂,澗飲木食,其怪物皆卷而懷矣」, 山民無害。或聞空中聲云:「得師居此,民之多幸,令我 解脫也。」鄉人因號是山為伏龍,言忠弭伏,鱗蟲之長, 故此名焉。以建中三年入滅,報齡七十八。其年九月 遷塔云。

從諗

按《宋高僧傳》:「從諗,青州臨淄人也。童稚之歲,孤介弗 群。越二親之羈絆,超然離俗。乃投本州龍興伽藍,從 師剪落。尋往嵩山琉璃壇納戒,師勉之聽習於經律, 但染指而已。聞池陽願禪師道化翕如,諗執心定志, 鑽仰忘疲。南泉密付授之,滅跡匿端,坦然安樂。後於 趙郡開物化迷大行禪道,以真定帥王氏阻兵,封疆」 多梗,朝廷患之。王氏抗拒過制,而偏歸心於諗。諗嘗 寄麈拂上王氏曰:「王若問何處得此拂子?」答道:「老僧 平生用不盡者物。」凡所舉揚,天下傳之,號《趙州法道。 語錄》大行,為世所貴也。

智藏

按《宋高僧傳》:「智藏姓黃氏,豫章上高人也。父為洪州 掾,藏隨父入報國寺,見供奉。皓月講《涅槃經》,微體經 意,樂入佛門。年甫十三,割恩愛,辭父母,於開元寺宗 法師所受學。後修禪法,證大寂一公宗要矣。建中元 年,入長安,盧元顥素奉其道,舉奏入內供養,敕令住 華嚴寺。輦轂之間,元學者孔熾。就藏之門,若海水之」 歸,投琴之壑矣。太和九年終於住寺,三月十二日入 塔焉。

圓智

按《宋高僧傳》:「圓智俗姓張,豫章海昏人也。總丱之年, 頓求出離,禮涅槃和尚,躬執缾屨。爰登戒地,誓叩禪 門。見乎藥山,示其心訣。後居長沙道吾山,海眾相從, 猶蜂蟻之附王焉。以太和九年乙卯九月十一日長 逝,享年六十七。闍維得不灰之骨數片,腦蓋一節,特 異而清瑩,其色如金,其響如銅。乃建塔於石霜山,敕」 諡修一大師寶相之塔。得其道者則普會焉。智公初 領悟藥山宗旨,儼師誨之曰:「吾無寶玉大弓以為分 器,今賞汝犢鼻一腰。」雖云微末,而表親褻。歟南嶽僧 元泰著碑頌。

法常

按《宋高僧傳》:「法常,俗姓鄭,襄陽人也。稚歲從師於荊 之玉泉寺,凡百經書,一覽必暗誦,更無遺忘。冠年受 具足品於龍興寺,容貌清峻,性度剛敏,衲衣囊缽,畢 志卯齋。貞元十二年,自天台之於四明餘姚之南七 十里,寓仙尉梅子真之舊隱焉。昔梅福初入山也,見 多龍穴神蛇,每吐氣成樓閣,雲雨晦冥。邊有石庫,內」 貯仙藥神仙經籍。常寄宿於房,乃夢神人語之曰:「君 非凡夫。」因話及石庫中聖書,懸記既往將來之事,「受 之者為地下主,不然為帝王之師傅矣。」常謂之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