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偃草。禪門獨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歲正 月十七日歸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長慶元年,敕諡 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焉。

恆月附真亮

按《宋高僧傳》:「恆月,姓韓氏,上黨人也。厥父為土監,商 西江往還,俄遇剽掠溺死。月雖幼弱,念父葬於魚腹, 母又再行,乃決志出家,求報恩育,受教於聖善寺。慧 初得度,已造嵩山禪會,便啟發心要。後訪道尋師,靡 憚夷險,抵望湖山翠微巖下古院,挂錫四方,學者如 蜂得王,翕然盛化。建中元年,示疾而終,春秋七十九。」 其年三月十二日遷塔焉。洛京廣愛寺釋真亮,姓侯 氏,景城人也。家訓儒雅,辭采粲然,潔素持操,與群少 年有異。忽以樊籠為厭,且曰:「去情除饉,是所願也。」乃 於本州開元寺智休師下披染服。然其刈薪汲水,率 先於人,習行頭陀行。受具已,遊嵩少,遇普寂獎訓,頓 開蒙昧。入龍門山居,而禪默問津者交集,聲望日隆。 屬留守尚書王公鐸《保釐》聞而欽奉召入廣愛寺,別 住居焉。示人禪觀匪倦,教詔得道者亦多矣。以貞元 四年十一月三日,忽告門人以「桑榆末照,誠難久留。」 囑累而終,年八十八焉。

思公附曇真

按《宋高僧傳》:「思公姓李氏,恆陽人也。早出家,於本府 龍興寺得度。後遊伊洛間,見普寂禪師開暢禪法。寂 始見提誘,尋徹鉤深。至南雍,隱夾石山,翛然自處。屬 牛公觀政漢南,聞其聲績,請入城謝病,不應其命。牛 帥亦不奪其志,檀施相望,學眾侁侁,若栴檀之圍遶 焉。以興元初年示疾歸滅,春秋八十四焉。」亳州安國 院釋曇真,姓陳,維青人也。少小隨父往彭城,鬻棗於 逆旅,而亡所怙。真嘆恨無依,乃投徐大雲寺為僧。其 土是嵩法師之後,經論藪澤,真翫習該通。後遊勝境, 入嵩山學禪觀。已至任城,邂逅李中丞,諷赴職譙郡, 接真談道,抵掌盱衡,如披雲霧。李恨相識之晚,請以 同行。時聚風亭月觀,談道達旦。李後入為京尹,因從 容稱奏「真道盛德。」至德皇下詔徵而不奉詔。貞元七 年四月示滅,門人建塔云。

道隱

按《宋高僧傳》:「道隱,姓王氏,彭原人也。風宇高峙,情性 宏淡。少脫塵勞,誓從沖漠。既循師範,因願遊方。得荷 澤。師頓明心要,迨旋鄉土,道聲洋洋,慕其法者,若登 華陰之市也。匪召員臻,檀施豐洽,鬱成精舍焉。以大 曆十三年三月晦,囑累四部,從於中夜趺坐而終。春 秋七十二,法臘三十五。弟子辯真建塔緘藏焉。」今師 資二座,全身不朽矣。議者以為得道真正,其器亦然。 譬猶鍊丹之鼎,藥成鼎亦化金矣。在《華嚴》「有諸菩薩, 成就如虛空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不生身。以不 滅故,得不聚身。以無散壞故。」其隱師之謂歟!

道晤

按《宋高僧傳》:「道晤者,不知何許人也。高趣放蕩,識量 難貲。末住永嘉陶山側精舍,則隱居修《真誥》之所也。 大曆中,代宗為陶真君樹此精舍,晤於此,進修靡怠, 人亦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無沮,如入三昧,議不 焚葬。後五年,忽舉右手,狀若傳香。州官民庶異之,以 事奏敕,賜紫袈裟,諡曰實相大師。」至今塔中,州民祈 禱,旛華填委焉。

崇惠

按《宋高僧傳》: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穉秫之年,見乎 器局,鷙鳥難籠,出塵心切。往禮徑山國一禪師為弟 子,雖勤禪觀,多以三密教為恆務。初於昌化千頃最 峰頂結茅為庵,專誦佛頂咒數稔。又往鹽官硤石東 山,卓小尖頭草屋,多歷年月,復誓志於潛落雲寺遁 跡。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莎訶,令密語不圓。」 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凌轢,其危若 綴,旒待師解救耳。惠趨程西上,心亦勞止。擇木之故, 於章信寺挂錫,則大曆初也。三年戊申歲九月二十 三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代名流,角 佛力道法勝負。於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偏重, 故有是請也。遂於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 如常磴道焉。時緇伍互相顧望推排,且無敢躡者。惠 聞之,謁開府魚朝恩。魚奏請於章信寺庭樹梯橫架, 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 廷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時惠徒跣登 級,下層有如坦路,曾無難色。復蹈烈火,手探油湯,仍 餐鐵葉,號為飥或嚼釘線,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 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歎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 庭玉宣慰,再三便賚,賜紫方袍一副焉。詔授鴻臚卿, 號曰護國三藏,敕移安國寺居之。自爾聲彩發越,德 望峻高。代宗聞是國一禪師親門高足,倍加鄭重焉。 世謂為「巾子山降魔禪師」是也。

無名

按《宋高僧傳》:「無名姓高氏,渤海人也。祖宦,今西京,乃 為洛陽人矣。沖孺之齡,舉措卓異,口不嚌辛,血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