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武皇厭代,宣宗在天,坏戶重開,炎岡「息熾。」暢於大中 中,凡遇誕辰,入內談論,即賜紫袈裟,充內外臨壇大 德。懿宗欽其宿德,蕃錫屢臻,乃奏修加懺悔一萬五 千佛名經,又奏請《本生心地觀經》一部八卷,皆入藏。 暢時充追福院首領,又充總持寺都維那,尋署上座。 暢講律六十座,度法者數千人。撰《顯正記》一十卷、《科 六帖》《名義圖》三卷,《三寶五運》三卷。雖祖述舊聞,標題 新目,義出意表,文濟時須。乾符中,懿宗簡自上心,特 賜師號曰「法寶。」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滅,俗齡七十 九,僧臘五十九。弟子賜紫惠柔大德師遂宗紹以其 年四月二十五日窆於長安邑高陽鄉小梁村。四年 丁酉歲,尚書禮部侍郎崔沆與暢交分殊深,著碑述 遺跡焉。

宗亮

按《宋高僧傳》:「宗亮,姓馮氏,奉化人也。家傍月山而居, 後稱月僧焉。亮開成中剃落納法,方事毗尼,循於四 儀,且無遺行。而云:『我生不辰,屬會昌之難』。」便隱家山, 深巖洞穴。大中再造國寧寺,徵選清高者隸名,亮預 住持。建州太守李頻為寺碑,云:「於清心行不汙者,得 二十八人,以補其員,廣住持也。」律僧宗亮、禪僧全祐 而已。國寧經藏,載加繕寫,躬求正本,選紙墨鳩聚䞋 施,建造三門藏院諸功德廊宇,皆亮之力焉。晚年專 事禪寂,不出寺門。處士方干贈詩云:「秋水一泓常見 底,澗松千尺不生枝。空門學佛知多少,剃盡心華只 有師。」終於本寺,春秋八十。亮恆與沙門貫霜、棲悟、不 吟數十人,皆秉執清奇,好迭為文會,結林下之交,撰 《嶽林寺碑》、詩集三百許首,讚頌並行於代,而於福敬 二田,銳心彌厚焉。亮為江東生,羅隱追慕樂安孫郃, 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諸儒駿士外,獨云釋 宗,亮多為文士先達倣仰焉。

羅僧

按《宋高僧傳》:「羅僧者,蜀聖寺中得果位人也。嘗寢疾 於五臺山,同會僧人俱不測也,而瞻視之,曾無怠慢。 將及九旬而病愈。臨訣之際曰:『深感所苦,而煩看視, 今遂平復,由師之力,我住在劍外九隴郡之茶籠山 爾,異日遊方,無忘相訪也』。」暮歲而至蜀,歷訪群峰,遍 訊老樵輩,且曰:「未嘗聞茲山名。」乃歎曰:「噫!病禪之妄 也。」將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巖之聚沙者。」即前導而去。 俄睹殿塔儼空,房廊環肅,果值昔之臥病者,迎門敘 故。日將暮矣,而謂之曰:「茲寺非得漏盡通,不能至此。 爾以我宿緣一諧,遘止,言寄宵乎,斯為未可。爾其克 勤修證,至此胡難。」乃命舊童送師歸去。其僧迴望,但 見巖壁峭峻,杉檜莽蒼而已,則開成中也。時晤達國 師,知元著傳之次,得僧可思,尤閑地理,命為元作。他 日安塋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狀,雖高低 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傳云茶籠山 矣。」

契此

按《宋高僧傳》,「契此者,不詳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 短小,蹙頞皤腹,言語無恆,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 入廛肆,見物則乞,至於䤈醬魚葅,纔接入口,分少許 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於雪中臥,而身上無 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 句,人言慈氏垂跡也。又於大橋上立,或問:和尚在此 「何為?」曰:「我在此覓人。」至於示人吉凶,必現相表兆。亢 陽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係濕草, 屨人以此驗知。以天復中終於奉川,鄉邑共埋之。後 有他州見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 焉。

文質

按《宋高僧傳》:「文質,俗姓祝氏,尚丘之遠孫,衢州須江 人也。叔氏為僧,號惟寬,學通經論。寬被詔入長安,止 大興善寺。重詔入內道場,兼請受菩薩戒。質隨寬入 內。年十五,誦《法華》《華嚴》《維摩》等經。二十三受具,七日 誦《周戒本》,二夏便講《四分律》,二十七講通《俱舍》。四十 年中,精曉諸大經論。後約束大悲、禹跡二禪師參問」 心要,既博達矣。歸諸暨法樂寺領徒。時有虎來聽法, 質摩其頂而去。後往永嘉鍾會昌之《搜簡》,乃隱樂成 縣大芙蓉山,胎息而已。大中重興,太守韋君累請不 來,強置於榻。舁出州開元寺居,檀施駢貤,迴造大佛 殿并講堂、房廊形像,并寫藏教,無不備焉。越州廉使 沈貳卿命住呂后山院,本寧賁禪師舊化之地也。質 唯居草庵而止。咸通二年十月十四日,告眾言別,十 五日端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臘六十二。窆於雲谷 建塔。越州刺史段式為《行錄》焉。

曇休

按《宋高僧傳》:「曇休,字德敷,姓李氏。器度宏廓,志行修 飭,納法已來,未容少缺。習通漸教,頗至精微。《四分律》 相部疏宗,蔚成淵府,初機請學,皆到甚深。休於講訓 之餘,糾繩寺任。」伊寺者,梁所創,年涉四百,雖觀閣巋 然,且梲傾弛休,革故有方,締構無隙,特加壯麗,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