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法真

按《宋高僧傳》,法真,不知何許人也。器識悠深,學問宏 博,研窮梵典,旁賾儒書。講導之餘,吟詠情性,公卿貴 士,無不宗奉。洎長慶中,帝頗銳懷佛事,真屢膺召命, 內殿祗奉。四年,赴禁中道場。睿武昭愍皇帝御於法 席,顧問三寶功能,真得應對,而辯給圜轉,援據粲然。 帝悅。因請云:「久廢壇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蓋兩河 間兵革未偃之故。尋詔兩街佛寺各置僧尼受戒壇 場,自三月十日始,至四月十日停。仍令兩街功德使 各選擇有戒行僧謂之大德者,考試僧尼等經。僧能 諳誦一百五十紙,尼一百紙,即令與度真。頻奉敕修 功德,故遂奏請真之德,望實唱導之元,罔知終所。

寧賁

按《宋高僧傳》:「寧賁,姓李氏,隴西人也,家於亳州蒙城, 幼奉釋尊,而不言乎簪組之緒,無得稱其代諱焉。賁 所吐論,皆以覺了,不取諸相,心通定慧,而盡虛空,無 以邊中可測,無以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尋道一祖師 見而奇之,語而異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戒, 作入室弟子師資數歲,道議殊倫,欲往天台,至越呂」 后山,曰:「即是諸佛住處,何必天台也?」《賁菩提》直幹挺 秀七尺,村豪里宿,睹其異狀,歸依瞻仰,老幼爭先,同 味醍醐,疾病皆愈,是時多有行路。戾,欲暴僧徒。賁 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驚駭儀貌,禮足歸依,調御山 林,魔邪懾伏。不下巖嶺,近萬餘辰。德遠道高,僧徒彌 眾。先時居處隘陋,兼無殿堂,眾議經營,任人資福。遠 村窮墅,亦競助緣。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約山橫棟,臨 澗飛簷,斤師斧子,鳥立猿褭。揆景促力,星再迴天。殿 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奼》雲:「人天不殊,別 開佛土。」太和二年六月七日,遠聞道場之內,有鼓鞞 絲竹之聲,是夜二更,恬然化滅,生形七十五,炎臘四 十一。是月權殯於杉園,禮也。齋祭殊品,哀號震山,慘 樹色於禪枝,咽水聲於石穴。物尚知感,人情可量。太 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於道場巽山,稟先意也。

法融

按《宋高僧傳》:「法融,姓嚴氏,閬中人也。穉齒好朴素,惡 華楚之服。父訓令秉筆便畫佛形像,至於聚戲摶沙 為塔,所作無非佛事。年甫十三,見釋子摳其衣,坐執 經卷,苦求出家,依長樂寺慧休法師為弟子,經誦偕 通,乃霑戒善,遂講《南山律鈔》。後遊雲水,見嵩嶽普寂 禪道風行,密付心印,往弋陽福寧寺放蕩閑居,學道」 者麏。至以太和九年示疾而終,春秋八十九。其年正 月十日,門人奉神座入塔焉。

好直

按《宋高僧傳》:「好直,俗姓丁氏,會稽諸暨人也。幼不喜 俗事,酒肉葷茹,天然不食,因投杭塢山藏師落髮。元 和初,受具於杭之天竺寺,凡百經律論疏鈔,嗜其腴 潤。一旦芒屩策杖詣洪州禪門,洞達心要,虛往實歸, 卻於本郡大慶寺求益者提訓,凡二十餘載,為江左 名僧。見儒士能青眼,故名輩多與之遊,往往戲為詩」 句,辭皆錯愕。凡從事廉問,護戎於越。入境,籍聲實而 造其戶,不獨能誘,亦善與人交者。太和中,遊五臺,路 出京邑,一夕而去。前護戎郄志榮、宋常春二內侍尤 味其道,孜孜遠招。開成初,再至京國,二貴人同力唱 和,牽裓虐留,致安國寺大方丈以居之,王畿龍象,莫 不欽重。無何,召入為供奉。大德非所「好也。」徇俗受之。 然歸歟之歎,未嘗少棄。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囑累弟 子訖,奄然而寂,春秋五十六,夏三十二。《郗宋》二家率 財權瘞於滻水東,人皆悲之,門人鑑諸。後歸葬於崇 山之南華嚴寺起塔。會昌四年,起居舍人韋絢為碑 紀代焉。

廣修附高閑

按《宋高僧傳》:「廣修俗姓留氏,東陽下崑人也。淑質貞 亮,早預邃師之門,研窮教跡,學者雲擁。日誦《法華》《維 摩》《金光明》《梵網》《四分》《戒本》。六時行道弗休,彌年更篤。 每一歲行懺法七七日,則第四隨自意三昧也。開成 三年,日本國僧圓載來躬請法,台州刺史韋珩請講 止觀於郡齋。以會昌三年癸亥歲二月十六日終於」 禪林本寺,俗壽七十三,法臘五十二。遷神於金地道 場,法付門人物外焉。「咸通七年,門人良汶發墳火葬, 淘收舍利一十餘粒,重塔緘藏焉。」又湖州開元寺釋 高閑,本烏程人也。髫年卓躒,汎露異才。受法已,還益。 堅志苦學,勞形未嘗少惰。後入長安,於薦福、西明 等寺隸習經律,克精講貫。宣宗重興佛法,召入對御 前草聖,遂賜紫衣,仍預臨洗懺戒壇,號「十望大德。」性 情節操,矗然難屈。老思歸鄉,終于本寺。弟子鑒宗,敕 署無上大師,亦得閑之筆法。閑常好將霅川白紵書 真草之蹤,與人為學法焉。

元表附全清

按《宋高僧傳》:「元表本三韓人也。天寶中來遊華土,仍 往西域瞻禮聖跡,遇心王菩薩,指示支提山靈府,遂 負《華嚴經》八十卷,尋訪霍童,禮天冠菩薩,至支提石